對話王嫺:註冊制推行核心是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
新京報訊(記者 程維妙)資本市場如何在抗擊疫情和經濟恢復中發揮樞紐作用?科創板和創業板陸續迎來的註冊制對中小企業又有何意義? 5月16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嫺在“2020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特別策劃”上接受新京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非常關鍵作用,註冊制推行核心是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註冊制對企業沒有硬性財務指標要求,即使企業受疫情衝擊業績下滑,只要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也仍有可能實現公開發行。
王嫺表示,中小企業解決了我國70%甚至80%以上的就業,對於“六穩”、“六保”的作用非常大,而註冊制本身對中小企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在我國資本市場建立初期,由於缺乏監管經驗、中介機構職業水準不高等因素,建立的公開發行監管制度是核准制,強調政府把關、企業持續盈利等,門檻偏高,使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無緣資本市場。我們也看到一些為國民生產生活提供創新服務的企業,因為無法在境內上市而轉到境外去上市了。”王嫺説道。
發行門檻高、行政干預等是我國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2015年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證監會就開始謀劃在資本市場推行公開發行制度的改革,要推行註冊制。“這就是抓住了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王嫺表示,事實上,創業板自2009年建立以來,已經對中小企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創板則是一場全方位的資本市場改革,除了公開發行制度從原來的核準制向註冊制過渡外,在發行價格規模和節奏上,也進一步推進了市場化。
註冊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就可以公開發行,而不是像核准制那樣有硬性的財務指標要求。王嫺稱,疫情可能使很多準備公開發行的中小企業,經營受到較大沖擊,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甚至為零的狀況。在註冊制推行後,即使出現了業績下滑,只要企業在披露文件中充分説明疫情衝擊導致的影響,完成了註冊必備程序之後,仍然可以實現公開發行,不會讓企業的正常擴大經營、投資等遇到資金瓶頸。
此外,國務院提出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體制的要求,註冊制也完全按照市場化的定價原則。王嫺表示,如果發行企業因疫情衝擊受到影響,發行人在詢價的過程中,向潛在的投資者充分説明情況,可以從投資者的反饋訂單中得到體現,進而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把最重要的要素資本按照發行人所處行業、成長階段、盈利狀況以及組織結構等進行合理的估值和定價,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並推動土地、勞動力、技術、數據等其他要素配置到相應的行業和企業,從而提高整個要素市場化的進程。
“資本市場改革對於抗擊疫情和經濟恢復會起到一個系統性作用,註冊制推行核心是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提高我們國民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王嫺説道。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