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發布“褐皮書”報告顯示,隨着整體經濟活動的增加,美國經濟顯現出復甦態勢,但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有分析指出,疫情反彈的嚴峻形勢以及隨之而來的新一輪封鎖措施可能給美國經濟帶來新的衝擊。
美聯儲對經濟表示擔憂
據美聯儲“褐皮書”報告顯示,由於美國許多州解除了封鎖令,消費活動開始恢復,整體經濟活動有所增加,美國經濟在7月初出現了復甦萌芽,但仍遠低於疫情發生之前的水平,且經濟前景依然維持高度不確定性。
報告顯示,與5月份發佈上一份“褐皮書”時相比,幾乎所有轄區經濟活動都出現增長,但總體而言商業狀況仍然疲軟,且經濟前景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及其對經濟影響的嚴重程度。隨着許多非必要企業重新開業,消費者支出回升。在汽車銷售反彈以及食品飲料等行業持續增長的帶動下,所有轄區零售額出現增長。
行業方面,受疫情嚴重打擊的休閒和酒店行業有所改善,但遠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多數轄區製造業活動上升,但也處於極低水平。物流運輸活動整體上升,卡車和航空貨運量增加。建築業依然低迷,僅在一些轄區出現回升。房屋銷售温和增長,但商業地產活動保持在低水平。農業部門財政狀況持續不佳。能源部門也在需求有限和供應過剩的影響下進一步下滑。
就業市場方面,隨着許多企業重新開業或增加生產活動,幾乎所有轄區就業出現淨增長,各地零售、休閒和酒店業從業崗位也出現適度增長。但所有轄區就業人數和工資水平都遠低於疫情前水平。失業率仍然很高,各區均出現了新增裁員。未來商品需求的復甦程度將是企業是否能夠避免裁員的關鍵因素。
此外,物價整體變化不大,各轄區原材料成本和銷售價格相對穩定。
分析認為,儘管美國經濟活動可能在5月底和6月初有所回升,但自“褐皮書”調查期以來,美國許多州的確診病例再度增長,很可能抑制經濟復甦。目前加利福尼亞州重新實施了封鎖措施,德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也暫停部分活動。
近日,美聯儲多位官員發表講話,紛紛對於經濟發展表示擔憂。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表示,疫情不確定性這層濃霧仍然籠罩着我們,下行風險占主導地位,並表示進一步的財政支持對經濟復甦的強勁程度“至關重要”,尤其在第一輪援助計劃即將到期之際。
經濟數據喜憂參半
美聯儲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工業生產增長5.4%,5月份增幅為1.4%,這是疫情之下連續第二個月增長。增長原因主要受汽車及零部件產量帶動,產量環比上升了105%。在剔除汽車生產後,美國工業生產環比增幅為3.9%。
然而,6月工業生產的整體生產水平仍遠低於疫情之前,比美國疫情發生之前的工業生產總值仍低10.9%。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工業生產按年率計算下降42.6%,是二戰後最大季度降幅。同時,開工率顯示由於需求復甦緩慢,仍存在大量的閒置產能。
美國勞工部14日公佈數據顯示,受經濟重啓推動,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6%,超出市場普遍預測的0.5%,扭轉了此前連續三個月下滑的趨勢。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後,美國6月核心CPI上漲0.2%。此前,美國4月CPI下降0.8%,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環比降幅。
與此同時,即便5月份和6月份美國新增就業崗位數據出現反彈,但美國勞動力市場仍處在“泥潭”之中。數據顯示,截至6月27日當週,美國持續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為1800萬人。這幾乎是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的兩倍,更是2019年平均值的六倍多。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覆,這可能會給未來數據走向帶來更多“陰影”。彭博經濟研究分析師表示,新的封鎖措施可能對7月數據“產生一些初步影響”,預計該月就業人數將減少100萬。
經濟前景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近期,美國疫情反彈形勢嚴峻。據路透社數據顯示,上週美國50個州中有46個州的新冠肺炎病例增加,全國死亡人數自4月中旬以來首次上升。另據美國媒體統計,全美至少22個州已宣佈暫停或撤回部分重啓經濟計劃,這些州加起來涵蓋美國約一半的人口和四分之三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給脆弱的美國經濟復甦前景再度蒙上陰影。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帕特里克·哈克15日表示,美國未能控制住疫情,並且該流行病將對經濟產生多大影響還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羅伯特·卡普蘭表示,“經濟中存在大量產能過剩”,並預測美國經濟今年將萎縮4.5%或5%。
美國銀行業對美國未來經濟形勢也表示悲觀。幾大銀行紛紛表示國內經濟尚未脱離險境,並在各自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警告稱,仍然存在貸款損失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花旗、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為應對疫情可能造成的貸款損失撥備了總額高達812億美元的緩衝資金,以應對消費者和企業無法償還貸款的情形。
目前,隨着關鍵紓困計劃的到期,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美國經濟未來將面臨新的考驗。德意志銀行認為,如果失業救濟金政策不能延長,對第三季度GDP增長的拖累將達到3至5個百分點。此外,對州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援助也是經濟重獲生機的關鍵,他們的收入因為當前的經濟衰退出現大幅下降。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