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服裝業收入或蒸發4000億!你多久沒買新衣服了?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財經

  淡季提前兩個月,“守店比守寡難”

  “現在服裝圈裏流行一句話,守店比守寡還難。”服裝店店主沐沐(化名)苦笑道,“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應該正在進入淡季,但今年的淡季比往年提前了差不多兩個月。”

  疫情使得消費者購買能力下降,市場需求量迅速減少,大量的服裝線下門店被迫關店。生產企業資金週轉緊張,經營受阻難以維持正常運轉,服裝行業提前進入了淡季。

  “2020年勢必是動盪的一年,預計中國服裝市場至少蒸發4000億收入,整體市場規模縮水15%。”Convertlab市場部副總裁劉金硯近日在深圳某服裝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的一番話引發高度關注。

  1月23日,陰曆的2019年臘月二十九,沐沐在下班時往自己的店門上貼了一個“福”字,在朋友圈裏留下了“完美收官”的評價。

  “都説1月冬裝清,2月春裝上。”當時還在考慮着正月初七復工時要怎麼做促銷的沐沐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假期一休就休到了3月1日。

  在年前歇業之前,為了銜接冬春換季的市場,沐沐已經進了10多箱稍厚的過渡春裝。沒想到再度開業時,這批新衣服都成了庫存。

  “當時雖然開業了,但工廠生產延遲,手上根本拿不到貨,全都要預定。服裝行業一向是領先於消費市場3個月左右的,從來都是快人一步的,我真是第一次體會到賣‘期貨‘的滋味。”沐沐説,自己做了四年服裝,今年第一次有了強烈的想關門的念頭。

  根據中國服裝行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1-5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2887億元,同比下降25.6%,穿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6.8%。

  為了自救,奔波一月瘦了快二十斤

  “3月20日,星期五,銷售額1166元;3月19日,星期四,銷售額2658元;3月18日,星期三,銷售額1567元……3月銷售總額26645.7元,毛利潤11714.2元。”服裝店主佳佳(化名)翻看着記賬本,對自己的業績非常滿意。

  “那段時間我瘦了將近二十斤,真的是拼出來的。”佳佳在三月份跑了兩趟廣州進貨,“基本是折騰一趟掉十斤肉。”

  廣州和杭州是我國最知名的兩個服裝集散地。相對而言,廣州的衣服價位更低、翻新更快、款式更全,也是身在南方的佳佳最熟悉的批發地。

  佳佳記得特別清楚,3月4日廣州十三行批發市場開市,很多同行還在觀望不敢出遠門時,她3月5日就去了廣州。“當時的手續特別繁瑣,商場營業時間也短,差不多是早上八點半到下午兩點。之前我拿貨大手大腳的,多了能拿幾萬塊錢,但當時基本拿上幾千塊錢就剎車了。”

  “批發檔口一般不存貨,要等一到兩個小時,會有送貨小哥運過來。門口也有很多收貨工人,五到十塊錢一單,他們可以直接幫我發物流到店裏。”佳佳介紹。

  “女裝基本半個月一小更,一個月一大更,上個月的衣服款式對這個月來説可能就已經不流行了。”於是,3月中旬,廣州萬佳服裝批發市場開門,佳佳又成了那裏的第一批客人。

  “當時批發市場裏還有許多檔口沒開,印象最深的是,因為去的人少了,很多檔口小姐姐的服務態度都前所未有的好。”佳佳笑道。

  在不少訂貨的商家還在苦等排單時,敢拼敢闖的佳佳成了所在商場裏最快上新的人,也因此賺了不少。

  線上銷售助我“渡劫”

  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的服裝市場與往年相比差距明顯,除了疫情前期生產廠家無法開工、商品無法及時供應之外,零售門店無法吸引到客源成為市場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

  “店鋪就是好的時候想開分店,不好的時候巴不得趕緊轉讓。”年前生意還好到想開分店的服裝店主笑笑(化名),在得知商場要推遲營業後的每天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做服裝,最致命的就是壓貨成本。不開店,冬裝囤着賣不出去,沒有流動資金也進不了春裝,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二月中旬,笑笑等來了好消息:自己所在的商場允許商户進場取出貨品。

  從店裏把服裝搬回家用了半天,拍照整理用了兩天,笑笑在微信上拉了幾個“限時秒殺羣”,把冬裝全都以最低價處理。

  “感覺自己入行這幾年做的最正確的事就是積極加客户微信。之前來店買衣服的,加微信立減10塊錢,不買也可以加,就這樣我積累了非常多的老顧客。”

  一直以來,笑笑都很注重朋友圈的打造,要有自己的生活體現、產品展示,甚至銷售成果都會分享。秒殺活動開始後,不少在家閒着沒事刷手機的人都來“眼熟的”笑笑這裏買衣服。笑笑成功回籠了資金,也在家輕鬆清了庫存。

  “線上”也成為了整個服裝行業的主要自救渠道。温州市服裝商會女裝分會秘書長戴紅花曾表示,從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的調研反饋來看,疫情期間,19.34%的會員企業從純線下銷售模式轉為線上銷售,54.84%的會員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加大了對線上銷售渠道的佈局。

  “我這半年過得很平穩,基本上平均每天賣出20-40件衣服,和去年一樣。”笑笑説,“其實哪個行業都挺困難的,積累和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偏愛高性價比衣服

  好轉也在行業裏慢慢發生着。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5月,中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累計4067億元,同比下降23.5%,降幅比前4月收窄7.8%。復甦的市場也引來了躍躍欲試的新人。

  “疫情期間我丟了工作,將近5個月沒收入。開服裝店一直是我的夢想,於是臨時決定開店賭一把。”“95後”服裝行業新人小環説。

  “我選的位置是在商場三樓,房租和轉讓費相對便宜,就是逛街的人來到這層的沒那麼多。店鋪總面積36平方米,裝修費用全部加起來8000元左右,裝修師傅、刷牆師傅、買材料都是自己跑市場諮詢進行購買和聘請,雖然過程很累,但省一點是一點。”

  戰戰兢兢開始新事業的小環表示,自己早有今年的生意會不好做的準備,就想着要堅持做自己的風格和大家喜歡的衣服。“沒想到我5月24日開店,試營業兩天營業額3500元,真的超預期了。”

  大家喜歡什麼樣的衣服呢?小環説,根據自己這段時間的摸索,品質好、實穿性高、價格優勢明顯的衣服最吃香。

  “我在剛開始進貨的時候,進了一些‘華而不實’的服裝,畢竟春夏季衣服平均價位比較低,想着總有年輕的小姑娘願意買些便宜又好看的小衣服,但它們的銷量遠沒有我想象的好。”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消費品和零售業務資深領導布魯諾也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得2019年萌現的“追求性價比”趨勢步伐加快。

  有統計稱,消費者大概只會穿戴那些最新潮流物件七次左右,衣物的平均使用次數在15年內已經降低了36%。換言之,快消型服裝帶給人們的幸福感已經越來越低,在越來越多人“捂緊錢袋子”的趨勢下,“買得少,買得好”或許會成為未來服裝界的發展趨勢。

  你今年買了多少新衣服?都是什麼樣的?

  作者:左宇坤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