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一天不到的時間裏,“鄭爽小號”迅速超過“鄭爽抽煙”,佔據了微博熱搜榜榜首,令人哭笑不得。這個世界的行事邏輯彷彿已如此簡單明瞭,鄭爽就等於頭條,以及倚馬可待的又一場轟轟烈烈的開撕。同樣簡單的邏輯還體現在,各大公號們紛紛開啓評論員模式,在早已被嚼爛的所謂“人設”理論、公關哲學都寫膩以後,人們把問題定性在一個同樣是老梗的觀點上,原聲家庭加童年陰影等於心理不健康。一個萬能公式,可以套用到任何你看不慣看不順眼的他者言行上,立馬高瞻遠矚、立意深刻。
鄭爽小號都幹了些什麼?引起正常人對她是否已經嚴重心理不正常之懷疑的,主要是幾段意思不太明瞭的話,分行、不連貫,用張愛玲的修辭來戲謔,可以説是“一句一句好像在喝牆”,簡言之,她既沒有將髒話和怒懟一杆子捅到底,也沒有低頭認錯抒發正當的人生感悟(懺悔)。“給你們做個示範/如何給賤人燒香/婊子立牌坊/説你們是拉黑大王……”
説她是在寫詩,但語言粗魯,説她撒癔症,但其實背後的情緒極其複雜。説到底,她只是寫了點低配版瞿秋白《多餘的話》。其實,比這種表達更隱晦更復雜畫風更奇特的文字大有所在,但你若執意放棄這道題,用最簡單的閲讀理解方法,當然是橫下心、手一揮,表示,為什麼不説人話?
觀點有了,剩下的就是找論據。於是,人們立馬例舉出鄭爽的歷史表現,進了娛樂圈卻“聲稱”自己不自信?參加真人秀卻説不想暴露自己?開了炸雞店卻還不退出娛樂圈?特別是,她的爸爸以及她的粉絲們也如此搶戲。無論是暴瘦還是整容,無論是痛苦還是冷笑,裏外不一,言行矛盾,委實是不正常啊。
真想嗚呼一聲!這不是已經到了2017年了嗎,為什麼一個演員明星只要不是從頭至尾温和微笑灑脱堅強,每天在微博上真人秀上握起拳頭向着朝陽大喊三聲“Fighting!”或者分享自己多麼多麼熱愛藝術熱愛人類不斷修煉從而遇見更好的自己,就會被質疑心理不健康,精神不正常?或者説,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認知已經變得如此單一直白?除了簡單粗暴的粉絲黑子、洗白抹黑,其餘稍加修辭和掩飾,做點延宕和欲説還休,只要一分鐘之內看不懂,一應便被歸為“不正常”?這甚至不是理中客,這只是加工粗糙的快餐人血饅頭。
雖然不恰當,但還是想起了張國榮。很難説,曾經也有多少人對他因為不懂,所以殘忍,那樣陰鬱的性格,那樣不恰當的性向,即使走到最後一程,恐怕也不能説他有多麼適合娛樂圈這個魔幻現實主義之所。但那又怎樣?同樣生而為人,我本來以為,理解他人也正面臨的諸多不自由,本來應該是人之初本性之一。但看起來,恐怕大家都只想貼貼標籤,罵罵娘,順便展示一下自己比那些正在困境中的人不知道高明到哪裏去了。
於是回到“人設”標籤上,用“人設”代替“人格”,將人扁平化,無機化,再去規勸他人,——説得好聽一點,合則留不合則去,就像郭冬臨春晚小品裏那句,“你心理陽光一點好不好?”共建和諧社會;説得不好聽一點,不還是那句,給臉不要臉,滾出娛樂圈?
前段時間,有討論國產影視劇為何如此腦殘,男主為何一味邪魅狷狂,女主為何徹頭徹尾傻白甜。這很可以解釋,劇作填喂觀眾,它也對照着現實,可現實已經如此簡單粗暴了,連一個具體的真實的人性都不能再多理解幾分——畢竟要通宵趕出個10W+啊,那麼如何指望劇中人物角色竟然能複雜多面立體化?只好在一個看似“正常”的範圍裏,一味傻白甜。
福柯在著作《不正常的人》裏論述,關於(心理)正常的鑑定堅決貫徹了當下社會的道德行為模式,並使得這種道德規範在社會-心理-身體三者的互動中形成一整套科學評價標準,以維護司法-社會-家庭間現有權力機制的正常運轉。也就是説,可以鬥爭,接受懺悔,但必須跟所謂“不正常”劃清關係。我明白,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省時高效地維護秩序和諧。
所以,別怨念,鄭爽一個27歲的成年人,因為沒有使用小學語文的表達水平和手法,説了幾句非大白話的話,就被人們連夜質疑心理不健康。世界太兇險了,還是隻好去看那些摳像、替身、倒模出演的國產劇吧,畢竟,人性如此複雜,但倒模永遠不會背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