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故事愈“角落” 愈有震撼感

  它走出了網劇“爆款”的陷阱,擁有內在人文力量。

  ---------------

  在“爆款”的提法漸漸變少的時候,網劇《隱秘的角落》變成了一個“爆款”,豆瓣評分9.0,佔據熱搜數個席位,相關話題閲讀量驚人,並衍生出“一起爬山嗎”等話題梗,秦昊、張頌文等演員的演技,也折服了眾多網友。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影視業幾乎停擺,與影視作品相關的熱門討論也相當稀少,進入6月之後,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和網劇《隱秘的角落》爆紅,這給人增加了生活全面迴歸正軌的感覺,不排除有些網友在娛樂心態上也有“報復性消費”的狂歡心理,對新出現的娛樂內容給予了超乎尋常的評價待遇。

  正如有些冷靜的觀眾所評價的那樣,《隱秘的角落》並非無可挑剔,在後面的劇集中,節奏顯得拖沓,整部劇也與它的“推理”定位吻合度不高,而之所以觀眾認為“瑕不掩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隱秘的角落》給觀眾提供了不錯的參與感,在打分網站與社交媒體上,許多觀眾都在猜測光明結局背後讓人不寒而慄的隱喻,不少解讀帖子都寫得很精彩。能為觀眾提供參與劇情討論的入口,就已經表明劇作已經佔位成功。

  懸疑劇的“暗黑風”已經流行不止一年兩年,《隱秘的角落》除了在劇情、攝影、配樂、格調上延續“暗黑格調”,還嘗試走出固化的創作理念,與現實生活建立更為細密的聯繫,《隱秘的角落》將觸角再次下探,全面伸展到了社會人羣的各個層面,併到達了“家庭”這個最小社會細胞的內部,對單親家庭、中年婚姻、中年危機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給予了真實的刻畫,它像一根針一樣,刺破了以往國產劇總是懸停於“欲言又止”的表現力,讓觀眾看到了一個與現實貼得更近的故事。

  外貌忠厚老實的少年宮代課數學老師,是將岳父母推下懸崖的殺人犯,兩男一女三個小孩,有着複雜的人生際遇也有着同樣難以琢磨的內在人格。一個殺人犯與三個孩子建立了貌似對立的戲劇結構,但其實包括他們在內所有劇中人物,都是被投射在同一塊“鏡面”之上,而觀眾在“鏡子”上所看到的一切,彷彿可以穿過空氣與自己身上的毛孔產生一種聯繫,這恐怕就是許多觀眾看劇過程中感到過癮的主要原因。

  人性是複雜的,而如何把複雜的人性以故事的方式在影視作品中表現出來,是創作者夢寐以求的事情,在追求觀賞性與故事深度方面,影視工作者從未放棄這一目標,但就呈現效果看,很多國產劇還停留在人物的臉譜化、劇情的想當然、結局的單一化層面,不是不敢觸碰人性,而是手法不高級、理念不深刻,給人一種不痛不癢的感覺。而《隱秘的角落》在這方面實現了突破,給觀眾帶來了“又痛又癢”的觀感。

  《隱秘的角落》有“爆款”的數據特徵,卻無“爆款”的先天缺陷,在網劇野蠻生長的過程中,的確有人能夠做到在浮躁的環境下平心靜氣地創作,這種認真、從容與淡定,去除了“爆款”的功利氣息,提升了作品的人文內在,從《毛騙》《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法醫秦明》等一系列網劇的發展與成長軌跡可以看出,中國影視創作者是有能力創作出媲美日韓劇、美劇質量的作品的,而如何把握好作品內在的人文力量,是將國產劇帶出所謂一道道“溝坎”的核心策略。

  《壞小孩》是《隱秘的角落》原著故事的名字,劇作的名字改得低調、沉穩、有寓意,它提醒人們去關注,處在時代洪流沖刷下那些不被注意的角落,滋生着人物與故事,這些人物與故事或許不起眼,但放大來看,卻能帶來驚心動魄的震撼感。因為當所有人的視線、注意力都被一些宏大的事物牽引的時候,往往那些被遺忘的、被忽略的、被傷害的“角落”,才更能讓人聯想自身的過往與當下,好的作品像是一枚定海神針,抓住它,人才不會被漩渦捲走。

  在《隱秘的角落》之後,還會有幾部同類型劇作陸續播出,人們篤定地相信,還會有更好的作品在後面,這種信任與期待來之不易,創作羣體在擁有勝利的喜悦之後,還應不驕不躁,《隱秘的角落》9分之高有水分,擠出這些水分的新作,才能算新的“國產劇之光”。

  韓浩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5 字。

轉載請註明: 《隱秘的角落》:故事愈“角落” 愈有震撼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