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線訓練”到“無限超越”
新的一年已經來到,城市的各個角落都點綴着喜慶的新年裝扮,俊男靚女們也在街頭簇擁慶祝,祈福新年。雖然很多人在與新冠病毒的搏擊中迎接新的一年,但疫情終將過去,明天必將更好,我們也將不斷超越昨天的自我。
一
不斷超越的,除了人生外,還有一檔綜藝節目。這段時間以來,網絡上除了此起彼伏、不斷出現的疫情話題外,還有一檔綜藝節目霸榜熱搜,它就是由浙江衞視、優酷出品,TVB聯合出品的演員專業藝訓勵志真人秀《無限超越班》。
上個世紀90年代,港風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而構築、交織起這美好回憶的正是一部部經典港片。提到港片,就不得不提演藝界的黃埔軍校“無線訓練班”,這個由TVB開辦的藝人培訓班,“孵化”出了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劉青雲等一眾叱吒風雲的影視巨星。
《無限超越班》正是一檔致敬“無線訓練班”的正能量綜藝節目。那麼,為什麼這檔節目會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呢?
誠然,節目的火爆離不開明星藝人的流量加持。打開彈幕和評論區,當紅小生、時代少年團劉耀文的粉絲身影無處不在;薛凱琪、李一桐、周潔瓊等人氣女星的打CALL聲也此起彼伏。
同時,成龍、爾冬升、惠英紅、吳鎮宇、佘詩曼、鄧萃雯等老牌港星、知名導演金句迭出、話題不斷,同樣點燃了節目熱度。
的確,節目火爆離不開上述兩個重要因素。但與此同時,節目自身的文化內涵、價值寓意也暗藏了流量密碼和出圈邏輯。
“當年無線訓練班是要坐班打卡的,特別是對於初入職場的小年輕,要求是極其嚴格的!”節目監製爾冬升在節目中説。
很多人或許認為,藝人不像普通上班族、打工人,需要每天打卡,可以過自由瀟灑的生活,隨意地出入片場。然而節目監製爾冬升坦言,無論是劉德華、張學友,還是郭富城、黎明,當年在訓練班中都要嚴格遵守職場紀律。到了片場後,自覺試鏡、揣摩角色、進入狀態。
節目導師、知名演員惠英紅甚至表示,“時間就是生命,自己幾十年的演藝生涯幾乎沒有遲到過”。對待工作,要有極致的敬業精神;對待演藝,要有痴狂的匠人態度。唯有如此,演員才能被同事認可,被觀眾認可,被市場認可,才能在片場中擁有一張貼着自己名字的凳子。
成龍在節目中回憶,當年自己在拍《警察故事》《尖峯時刻》等系列動作片時,為了呈現出完美的視覺效果,自己幾乎不用替身,一遍一遍地去翻牆、滾地、爬樓。“常常摔得鼻青臉腫”,成龍坦言。
當下,職場中確實有很多選擇躺平的年輕人,他們躺平不是因為不想“卷”,而是認為當下實在太“難”,未來無望。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不容易,30年前,如果這些初入片場的靚仔靚女們不努力拼搏,哪會有若干年後的天王天后們?
這種對待事業的認真態度,難道不值得當下職場中的年輕人學習嗎?
二
《無限超越班》不僅激發了年輕人拼搏奮鬥的火熱狀態,更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創新的反思和審視。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60至90年代,憑藉金融業、服務業,香港經濟飛速崛起,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與韓國、新加坡、台灣地區並稱為“亞洲四小龍”。蓬勃的經濟催生了繁榮的文化,彼時TVB的文創“元宇宙”也得以一飛沖天。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在中國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區政府攜天量外匯資金進入股市和期市,與以金融大鱷索羅斯為代表得國際炒家正面對抗。
得益於中國中央政府強有力的支撐,背靠內地廣闊市場的香港不僅逃過一劫,還憑藉內地資金、技術的賦能,逆風破局,一舉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然而,固守金融、地產傳統行業,沒能與內地同步、抓住互聯網等產業風口等一直是香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表面看起來挺好,股價也不錯,但內部已經老化了、衰退了,只顧眼前、不顧未來,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資源,去搶佔傳媒業發展的先機”。TVB的大股東,華人文化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黎瑞剛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輸就輸在守成心態。黎瑞剛認為,TVB的沒落,也有管理層缺乏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的另一層原因。
以TVB內部財務管理流程為例,開發票還遵循着傳統的“三聯單”。“一張單據,底下墊着兩張藍色油印紙,在正本單據上寫字,藍印紙就可以複印到下面的兩張副本單據上,一張給製作部,一張給藝員部,一張給人力資源部,各自回去登記。”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下,內地許多製作公司幾乎所有業務流程,實現了從紙質化到數智化的轉變。
三
從《聲生不息》到“姐姐、哥哥”系列綜藝節目,曾經風光無限的港星們,還是兢兢業業,活躍在內地的各大綜藝節目。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香港的演藝圈似乎很難再能找到十分亮眼的新生代藝人。
前車之鑑,值得警醒。在如今的中國內地綜藝市場,創新成為首要目標。當下的綜N代節目缺乏震撼人心、引發思考的元素和場景,也缺少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和新意。
當年如日中天的柯達膠捲、諾基亞手機在短時間內消失不見,甚至遭人遺忘。根本的原因在於思維固化,缺少創新,認為成功是可以延續的。而不斷創新的喬布斯,馬斯克,則用一款可觸屏的蘋果手機,用一枚可回收的商用火箭,顛覆了人們的認知,開創了嶄新的時代。
要成為熒屏中的“常青樹”,“綜N代”節目必須要不斷求新、求變、持續輸出,探索出一條適合國內觀眾喜好的原創節目模式。這考驗的不只是主創的創新力,更是一份人文情懷與社會擔當。
有人説,《無限超越班》也是綜N代,就是一部香港版的《我就是演員》,販賣的主要是情懷。從節目表現形式來看,確實比較相似,看着這麼多熟悉的老戲骨面孔,一部部經典電視劇場景,讓人難以不觸景生情。然而,正是這麼多五、六十歲還盡情投入、忘情表演的香港老戲骨們身上散發出的“青春”力量、創意想法,反過來才更加能夠激勵人們去創新、去重塑。
正如同《無限超越班》的節目名稱所寓意的:當下的年輕演員要通過自己不斷的拼搏努力,不斷超越老一輩資深演員;TVB也要從港島電視台轉變為全球優質內容的供應商,從只與內地合作貢獻懷舊港味的“老師傅”,變為與內地攜手共進、共創輝煌的“奮進者”。
中國內地省級廣電媒體更要與時俱進、擁抱變革、尋求創新,不斷迭代節目生產模式,不斷創制出更多的直抵人心,深受人民羣眾喜愛的優質綜藝節目,實現價值底色與文化自信的雙重抵達,引發大眾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