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版《花木蘭》怎麼不香了?
迪士尼斥2億美元出品,由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等出演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上映首週末三天,票房僅為1.5億元,且單日票房在週日已被《八佰》反超。從觀眾的反響來看,一度被寄予厚望的《花木蘭》並沒有製造大型“真香”現場,東西方的文化鴻溝難以跨越,迪斯尼從西方視角來解讀花木蘭的故事,完全變了味道。
數據
豆瓣評分目前僅為4.9
電影《花木蘭》9月4日在海外流媒體平台上線,“爛番茄”的新鮮度為75%,高於諾蘭新片《信條》的74%。由於頗受期待,9月11日該片在內地上映首日排片高達38%,但票房只有5500萬元,隨後更是增長乏力,公映第三天後被上映23天的《八佰》輕鬆超過——截至9月13日,諾蘭新片《信條》公映10天,共取得3.5億元;管虎執導的《八佰》公映23天,票房超過了26億元。
如果説75%的新鮮度説明該片的海外口碑還過得去的話,在內地卻遭遇了爛片評價:上週五在國內首映過後,豆瓣評分從5.4分下滑到現在的4.9分。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户曉,為何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在有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等大咖加持的情況下,依然口碑撲街呢?
原因
故事變得面目全非
《花木蘭》的故事經過迪士尼的改編後變得面目全非,全部成為了符號化的存在。比如,原著中木蘭替父從軍是因為父親老病的無奈無助,而在電影中,父親則是可以不去戰場,而為了“家族榮耀”硬要上戰場。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情結顯然讓人感到突兀。
花木蘭在影片中變成了一位天賦異稟之人,因為她擁有着強大的“氣”,這種“氣”的概念很像是好萊塢電影中的“超能力”“原力”之類,而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功”。這又是一種很生硬的臆造。影片是按照女性覺醒的方式來展現木蘭的蜕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按照“超英”(超級英雄)路線來打造花木蘭,摻雜着女巫、魔力、幻形來推進劇情,就已經脱離了花木蘭作為一個“人”的成長,使得整個故事已經脱離了原汁原味。
為了顯示出花木蘭的無所不能,《花木蘭》所有的矛盾都是在等待着花木蘭來化解:炸雪山引發雪崩後,木蘭居然能在雪崩中騎行救人;鞏俐飾演的女巫分分鐘就可以奪權,卻甘心為入侵者賣命,而且突然為了救木蘭而犧牲。這些故事的巨大漏洞,編劇本意可能是為了突出花木蘭救人救國的英勇事蹟,但如此不合邏輯最終成為了影片的硬傷。
細節失真演員淪為“傀儡”
劇情已經註定了影片的失敗,而服化道也是頗受觀眾詬病:木蘭的“對鏡貼花黃”本來是意境很美的畫面,電影中女巫的妝容也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皇帝的造型那兩撇八字鬍則非常醜陋,都是西方人對於東方人早期的刻板印象。
該片在武術設計方面也是毫無亮點,甚至是極大的退步:柔然國的士兵攻城居然是以90度角直接走上城牆的,不用輕功,也沒有藉助絲毫外力,完全不顧及物理規律。
而在細節上,北魏歷史人物的花木蘭,卻住在唐朝後才出現的福建土樓中,也被網友指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混搭。
在這樣的劇情和製作水準下,儘管演員陣容堪稱大咖級別,也不可能發揮出任何演技。演員們淪為了劇情的傀儡:有網友用“呆若木蘭”來揶揄片中劉亦菲的表演;就是鞏俐這樣的國際級影后,片中的表情也是木訥呆板。
分析
好萊塢沒有作出有誠意的努力
這些年來,好萊塢一直在通過東方故事來尋找靈感,但罕有成功之例。遺憾的是,好萊塢並沒有從如此多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反而還在沿襲着舊路來重蹈覆轍,而沒有對文化差異的縮減融合作出有誠意的努力。這難免令中國觀眾感到失望。
好萊塢的團隊都是按照商業類型角度去設置人物關係,並不會顧及對這個故事精神內核的撕裂與破壞,“誤讀”成為了必然。也只有中國人才會對自己的故事真正珍惜和善待。所以,這部影片只是徒有其名的迪士尼電影而已,並不是中國人心中的高潔芬芳的“花木蘭”。
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劉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