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宇宙,此消彼長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顧韓,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央視大劇《人世間》載譽收官,儘管劇中用的都是假地名——吉春、哈陽、江遼,但不管是冰天雪地大棉襖,還是人均一口大碴子味,都在告訴觀眾這是一個發生在東北的故事。
曾經的東北是“共和國長子”,以實際的人才與資源支援過其他地區的建設。榮光不再之後,東北則以其獨特的歷史進程與鮮明的人文風貌,源源不斷地滋養着精英與草根的創作。
趙本山時代至今,東北籍演員都佔據着春晚小品的半壁江山,讓東北話在全國人民心中深深與幽默掛鈎。而在互聯網時代,又有一批更加多元的東北內容與東北創作者崛起,在鄉村喜劇之外解鎖東北的其他氣質,促成了“東北文藝復興”這一熱詞的誕生。
單就影視來説,喜劇與懸疑可以説是東北題材過去的兩大山脈。在一批又一批經典作品中積累出了成熟的類型套路與視聽圖譜,各種層級的項目都可如法炮製。但顯然,《人世間》不屬於其中任何一種。它描繪了改革轉型的苦澀,也刻畫了親情友情的温暖,既令人唏噓,又引發了某種強烈的懷舊情緒。
非要説的話,《人世間》與2020年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及年初的冬奧劇《超越》可能更似同一類,都以極具煙火氣與地域特色的細節豐富着對某一歷史階段的影像記載。而這,是否會是東北影視宇宙壯大的新方向?
東北喜劇,轉移陣地《人世間》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周秉昆受到爆炸波及,輕微腦震盪,被哥嫂押着住院觀察。剛剛還經歷過生死的他和病友嘮起了嗑,輕描淡寫的一句“看熱鬧,讓炮給崩了”搭配上雷佳音喪兮兮的表情,笑果突如其來。
情節雖短,但很好地反映出了東北式幽默的特性:一開口秒回家中火炕的自來熟,魔性的方言腔調,以及最重要的、以自嘲方式消解苦難。
東北人的喜劇人屬性與環境密切相關。氣候嚴寒,一年有三個月只能呆在室內,説説唱唱聊聊天是最低成本的娛樂方式。早年的榮耀、之後的苦澀,也充分鍛鍊着東北人的心智。
90年代,電視具有無與倫比的傳播力,趙本山等東北籍“笑星”在春晚舞台上的活躍,奠定了東北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喜劇標籤。
趙本山在二人轉、小品之外也走通了影視路,製造出了《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等農民喜劇IP。其中《鄉村愛情》從電視連載到互聯網,至今已有14季。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趙本山與其弟子的影響力是在稀釋的。他們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東北喜劇的招牌面孔,但這條路上並非沒有競爭者。比方説,情景喜劇。英達打造過一部《東北一家人》,尚敬的《炊事班》、《武林外傳》中也有許多東北口音的人氣角色。
10年代,從遼寧衞視輾轉到黑龍江衞視的《愛笑會議室》挖掘過喬杉、修睿、潘斌龍等具有學院派背景的年輕東北喜劇人。後來的“廠牌”時代,開心麻花、賈玲的大碗娛樂,裏邊都不乏東北人。
2015年《歡樂喜劇人》大火之後,喜劇人被拱上大銀幕,但也被過度消耗。大咖基本上都拍過幾部院線爛片,而這,某種程度上讓觀眾對單純的喜劇片越來越不感冒,除非有懸疑或親情等其他元素加成。
小熒幕上,《鄉村愛情》一季不如一季,演員的更換與意外去世給系列帶來了較大打擊。《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成為最新的現象級喜劇綜藝,但顯然又是另一番路數,對東北人、對方言的依賴也沒有那麼重。
當然,如今想看東北式幽默,早就無需依賴小品舞台與傳統影視。許多東北籍明星,不管主業是演戲還是彈鋼琴,都曾在真人秀中放開鄉音、娛樂大眾。自下而上的直播與短視頻也湧現出了許多東北籍網紅,如老四、張踩玲、張同學等。
在網絡電影市場上,東北喜劇從2015年一直打到現在,許多非頭部東北喜劇明星都在這裏積累起一定的號召力。宋小寶的《發財日記》沒有登上院線,而是在網絡首發,得到了不錯的口碑與收益。更別提,網絡電影還孕育出了自己的東北喜劇IP“二龍湖浩哥”。
就像港片一樣,東北喜劇尚在,只是越來越下沉了。
東北懸疑,略顯疲態火光照亮隱藏在黑暗中的面容,蒼涼的搖滾樂響起,李豐田的出場成為了國產懸疑中的經典一幕。這是寧理從默默無名到話題演員的開始,也是“紫金陳宇宙”傳奇的發端。
不過事實上,紫金陳是土生土長的浙江人,嚴良在小説裏的設定也是浙大教授。這個發生在南方的故事被導演呂行帶回了老家哈爾濱拍攝,但沒人會介意這樣的改編。因為東北確實很適合犯罪懸疑,在電影圈,遠有刁亦男的《白日焰火》,近有張藝謀的《懸崖之上》。
一方面,東北的景觀富有特色,無論是充滿壓迫感的大自然,還是具有廢土氣息的工廠遺蹟,都與犯罪懸疑十分匹配,毫不費力便能賦予影片特別的影像風格。極端的氣候,也讓犯罪與偵破都有了更多花樣。
另一方面,90年代的下崗潮導致當時當地人們生活發生劇變,物質上陷入窘迫,精神上陷入迷茫,難免躁動或者衝動。如此,能夠讓類型片找到更有現實主義色彩的動機,形成更加厚重的表達。
把“東北文藝復興”叫響的是登上《吐槽大會》的董寶石。但音樂人僅是其中一脈,還有一脈更“正經”的,即以雙雪濤、班宇、鄭執為代表的東北青年作家。
80後生長的環境媒介更為豐富,創作多少會受到流行文化影響。同樣是傷痕文學,這一批作家的打開方式卻不同以往,很多選擇了懸疑敍事,這就與影視更加貼近。
雙雪濤正是這一類的代表,他的《刺殺小説家》已經被改編為了春節檔大片,另一部《平原上的火焰》影劇兩開花,影版《平原上的火焰》由刁亦男監製,張驥執導,周冬雨、劉昊然主演,曾定於去年12月24日上映,後宣佈延期。劇版根據豆瓣頁面,主演是董子健。
鄭執的《生吞》被檸萌影業買走,2021年拍攝成為懸疑短劇《膽小鬼》,作者本人擔任編劇,張曉波執導,歐豪、王硯輝領銜主演,講述一樁重現的罪案揭開幾個少年間殘酷青春往事的故事,播放平台花落優酷。
“東北文藝復興”很熱,不過,東北懸疑這兩年已略顯疲態。去年段奕宏、大鵬的懸疑劇《雙探》取景於延邊,製作上誠意做足,但因為劇本拉胯,最後連口碑都沒留下。今年1月上映,章宇、馬麗主演的電影《東北虎》也水花不大。
就像重慶的小人物犯罪片一而再再而三,待到《受益人》已經吃不到紅利了一樣,東北懸疑在類型模板逐漸定型的同時,觀眾閾值也在提升,不再輕易被觸動。那麼,究竟還要疲勞多久、靠什麼才能重啓觀眾興趣,可能真的要等到《平原上的火焰》來揭曉。
東北懷舊,大勢所趨?冬奧會期間,東北話又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有些運動員的東北話是鄉音,有些運動員的東北話則是集訓經歷的“饋贈”。而這反映出的,是東北對於中國冬奧競技的貢獻。數據顯示,冬奧代表團中,東北籍運動員多達100人,短道速滑隊更是全員東北籍。
短道速滑得到的高關注,令許多人將目光投向了黑龍江七台河。這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後來特產變成了冬奧冠軍。一方面,這裏大河交匯,一到冬天就是天然的冰場,滑的人多,總能挑到好苗子。另一方面,這裏的孩子更能吃苦、出路更少,因此能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今年這一批冬奧影視劇中,《超越》與《冰雪之名》以不同方式講了兩代運動員的故事,回顧了八九十年代、冰上項目剛起步時的艱難。劇組在置景與服化道上細節做得夠足,品相完全不輸專門的年代劇。
“過去”的條件是苦的,需要穿着背心短褲早起去跑步。物資也匱乏,還要遭受質疑與輕視。但另一方面,“過去”也作為劇中人物最意氣風發、友情最無瑕、被護在教練羽翼之下的好時光被懷念着,裹上了一層温暖的濾鏡。
在鄉土喜劇與犯罪懸疑的兩個極端之間,傷痕敍事也是東北題材影像作品的一個分支。經典作品包括紀錄片《鐵西區》、電影《鋼的琴》,還有趙本山作品中比較特別的那部《馬大帥》。這些作品都直接將目光聚焦於下崗工人、進城農民,或文藝或喜劇,最終品起來都免不了一份濃重的苦澀。
相比之下,如今的《超越》、《人世間》顯然有所區別,它們以極具煙火氣與地域特色的細節豐富着時代影像,但都有各自更加具體的故事主題。
類似的還有以奇幻穿越方式打開的“東北青春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親情電影《你好,李煥英》。事實上,《李煥英》的取景地是賈玲的老家湖北,片中東北話橫飛,不是bug,而是因為這個廠是當年東北支援三線的產物,人和模式一起帶過來。
但這並不重要,影片狂吸54億票房,足以證明它在全國各地都得到了共情。或者用學者王一川的話説,“2021年春節檔中國觀眾,被自己內心所共同藴藏和藉助這部影片而競相釋放出來的集體鄉愁給擊中了”。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年代懷舊或許是東北影視宇宙中一個比較符合當下潮流的擴充方向。
一方面,從業者對於打造出一部本土的《請回答1988》猶有熱情,而將方言與地域特色加入,是一種增加現實質感以對抗懸浮、以及打出差異化的方式。其實不止東北,西北、重慶、北京、廣州、温州……也都是從業者的熱門選擇,在B站播出的《風犬少年的天空》中大量應用了重慶方言,近期播出的《昔有琉璃瓦》則是一部京味兒青春年代劇。
另一方面,聲討算法與996的“反內卷”呼聲漸起,年輕人面對劇烈變動的內外形勢對於人生追求有了新的看法。宇宙盡頭可以是鐵嶺,也可以是考公。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平認為,原先讀者們要讀成功學、名人傳記,現在則可以平心靜氣來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人,來讀一些失敗者的故事,這也是東北文藝能夠復興的原因之一。東北在計劃經濟時代跑在最前頭,之後又在改革中成為時代落水者。無論是想要宣泄內心鬱憤,還是想尋求撫慰或者自我和解之道,東北文藝都非常對口。
在黃平看來,大家這麼喜愛《李煥英》,是因為片子中的母愛就是一種不內卷的外部環境。無獨有偶,《人世間》中周家三兄弟,大哥從政,二姐知識分子,小弟秉昆一生只圍着家人朋友轉,偏偏故事就是從他的視角講述的。
而這個人物顯然也得到了創作者與觀眾的欣賞甚至偏愛。這大概已經足以説明一些事情的變化。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