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騰訊的元老之一,魏震是最早見證着騰訊企業發展的人。當初他順應互聯網發展的時代大潮,一路升到了騰訊CTO的位置。
然而,在賺夠了錢後,魏震厭倦了快節奏的生活,於是辭去自己的職務,帶着妻兒來到安徽,在紫蓬山買下了200畝莊園,過起了不問世事的隱居生活。
順應時代大潮,在互聯網行業脱穎而出
魏震畢業在一個互聯網發展的時代,2003年他從中國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之後就順利進入了華為公司任職。在華為公司歷練了1年之後,他又進入了騰訊公司。
當時的騰訊公司還沒有上市,也沒有像如今這樣輝煌盛大,魏震就從最普通的職員做起。因為能力出眾,很快他就從600多名員工中脱穎而出,不斷被提拔,最終成為了騰訊公司的CTO,專門負責公司中的技術部門。
魏震是幸運的,順應互聯網發展的時代大潮,在成為騰訊公司的CTO後,他見證了騰訊的發展,認為自己也應該有更廣闊的天空。
所以即使已經身為騰訊的元老,但魏震還是決定辭職,與朋友合開了一家公司,而他主要負責技術開發工作。
之後魏震又嘗試着創辦自己的公司,多年工作經驗的積累成為了他創業的極大助力。他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讓公司成功上市,並順利開拓了中國兒童互聯網市場,這時的魏震可以説是到達了自己事業的巔峯。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與才華,在博得了外界的讚譽的同時,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
功成名就時選擇急流勇退當人們以為魏震會安心享受自己創造的安逸且富足的生活時,他卻做了一個讓大家都十分驚訝的決定——逃離北上廣,帶着妻兒\"隱居\"。
正如人們常説的那句\"有舍才有得\",在繁忙勞碌的工作中,魏震漸漸厭倦了大城市裏快節奏生活,為了追尋自己內心的寧靜,他決定捨棄在北上廣的生活,與妻兒一起來到了安徽合肥的紫蓬山。
或許很多人都不解魏震為何會在功成名就之時選擇急流勇退,但他從不後悔自己做出的選擇。
在他做出\"隱居\"的決定時還有些猶豫,但他的太太得知後,十分支持他的選擇。
兩人考慮再三,決定來到紫蓬山,在這裏開啓了\"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隱居生活。一開始,遠離喧鬧城市的魏震還有些不適應,他常常會按照以前完成工作的指標一樣來規劃生活,但他的妻子十分喜歡這樣隨性恬靜的生活,隱居之初兩人常常因此發生爭吵。
後來,在妻子的影響下,魏震漸漸適應了這樣慢節奏的生活。
攜妻兒迴歸田園生活
以往快節奏的生活讓魏震忽略了身邊太多美好的細節,在沉靜如水的生活中,魏震漸漸發現了生活中許多讓人愉悦的小細節。
他喜歡園藝,他的妻子喜歡農業,於是兩人就在買下的莊園中一起開拓農場和園林。
因為過上了慢節奏的生活,魏震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家人相處,他與家人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他與妻子不再整日因為觀念不和爭吵,而是開始放平心態,互相理解對方的想法,他與孩子們也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
魏震選擇隱居的莊園綠樹環繞,彷彿與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在這個200畝的莊園中,每一寸草地,每一棵樹木背後都有魏震和他妻子為之忙碌的身影。莊園中除了有農田和園林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地方,而這些都是魏震精心設計,斥巨資打造出來的。
200畝莊園打造成世外桃源
魏震向來追求生活品質,所以在來到莊園後,莊園中的裝修與設計都經過了魏震的嚴格挑選。為了能給孩子營造一個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他特意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兩三畝的遊樂園。
遊樂園中的鞦韆、蹺蹺板等娛樂設施都是用木頭製作的,這裏很快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在莊園中,菜園和果園共有一百多畝,魏震和妻子常常忙碌其中,產出的蔬果完全夠一家人食用。
除此之外,還有幾十畝的牧場,15畝花園民宿。
他為了讓孩子擺脱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常常帶着孩子在莊園中感受自然的氣息。在魏震的教育之下,他的孩子也學着像自己的父母一樣,放平心態,隨和輕鬆地生活。
因為魏震的莊園環境宜人,風景秀麗,常常會有人來他們的花園民宿中借住,在這裏感受自然風光與慢節奏的生活,魏震還因此小賺了一筆。
賺錢並不是魏震的目的,能夠生活的舒心,才是他建造這座莊園的目的。
很多人在得知魏震放棄北上廣的生活,回到山中時,有祝福,有羨慕,也有不解。
不管是以何種眼光來看待魏震的做法,我們都應當尊重他的選擇,正如古語中説的那樣\"人各有志,出處異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不能勉為其難。
魏震是勇敢的,他拿得起放得下,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沒有被紙醉金迷濛住雙眼,也沒有被金錢麻痹心靈。正因為他心中有着一方淨土,他才能在攀上高峯時選擇急流勇退,選擇去追尋自己心中的遠方與寧靜。他做出這種選擇的勇氣,不得不説是非常難得的。
如今魏震依舊和家人一起生活在紫蓬山的莊園中,他們享受着田園生活,每天醒來擁抱陽光,呼吸新鮮空氣,望着滿眼葱蘢與生機,內心也隨之輕盈通透。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有人一生都在為積累財富而奔波,有人為了名利奮鬥一生,有人則選擇迴歸自然,享受沉靜如水的生活。我們無法妄議其中對錯,只能説每種選擇都與經歷不同的風景,選擇了後者的魏震,體會到了知足的快樂,也在山野中尋找到了真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