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身”登上舞台,為創作打開怎樣的魔幻新空間?
“考古熱”“集體回憶”似乎成為當下樂壇的一股風潮,羅大佑、孫燕姿等實力唱將的線上演唱會先後登場,喚起了一代代人的成長記憶。經典的“Beyond Live 1991生命接觸演唱會”經超清修復後在線上重映,歌迷與Beyond隔空產生共鳴與火花。幾乎同時,“史無前例”虛擬演唱會在倫敦上演,瑞典“常青樹”組合ABBA時隔40年再度出發。動捕系統結合虛擬技術,藉由6500萬像素的巨大屏幕與炫目閃爍的光影效果,“欺騙”了現場觀眾的眼睛。
將真人的“數字化身”投射到虛擬空間,通過互動式XR帶給觀眾“沉浸式”體驗,這是數字技術跨越時空的神奇魔力,亦是疫情催化和“元宇宙”背景下大眾娛樂的全新生態。“復古味與科技感相融,想象力和高科技結合,讓平均年齡75歲的‘古董級’歌手‘回春’,使觀眾獲得新奇的多重體驗。”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學院教授代曉蓉認為,數字技術不斷拓展舞台邊界和創作空間,尤其是伴隨超寫實“數字化身”產生的混合性感受,往往會觸動受眾的深層情感,得到最大的共鳴與共情。
打開懷舊的時間膠囊,跳出未來主義的奇觀
《Dancing Queen》《Mama Mia》《Gimme Gimme Gimme》……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激起了甜美回憶的漣漪,亦扇動着舞台技術革新的風暴。倫敦演唱會舞台上,ABBA成員的巨型特寫影像俯瞰着觀眾,充滿未來感的視覺效果讓人恐懼又痴迷。極度逼真的裸眼3D效果模糊了虛擬與現實世界的邊界,由數字技術合成的虛擬人物“ABBA-tars”不僅還原了歌者年輕時的身形樣貌,更把表演動作和神情展現得惟妙惟肖。“打開懷舊的時間膠囊,跳出未來主義的奇觀。”有網友如此評價。
事實上,被觀眾以為是“實體”的歌手和樂器,僅存在於6500萬像素的巨大屏幕上,配以霓虹閃爍的現場光影效果騙過了所有人的眼睛。從技術層面上看,演唱會的畫面以ABBA成員真實的面容和身體為基準,通過三維掃描數據建立精確的靜態模型,再運用動作捕捉工具對模型進行動畫製作。“利用三維製作技術,我們可以喚醒曾經失去的角色,復原因時間流逝而改變的容顏,甚至讓這些樂手歌者跨越時空對話。”代曉蓉認為,數字技術給今天的舞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革新,“在虛擬技術的加持下,藝術家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突破傳統舞台的束縛侷限。”
曾參與《侏羅紀公園》《星球大戰》製作的特效公司ILM(工業光魔)為演唱會提供視效技術支持,併為ABBA創建數字模型。在200台超高清攝像機的“注目”下,四位老人穿上動作捕捉服,表演了足足五個星期。ILM透露,Vicon動捕系統與遊戲引擎、面部捕捉等系統的配合,不僅準確捕捉並記錄歌手們細微的動作和表情,也使虛擬“數字化身”的呈現更加真實自然。ILM還掃描了每一件演唱會所用的道具,將其物理數據在數字世界中一一重建,讓舞台空間產生真實世界的光影和空間感。
儘管看上去“很美”,但這場史無前例的演唱會籌備時間長達5年,投入高達1.4億英鎊,合作團隊超過850人,短期內難以被複制或超越。為了聚合呈現複雜的創意技術,主創團隊甚至邀請英國建築公司Stufish定製設計演出專屬的ABBA場館。可容納3000人的演出場館最終選址在伊麗莎白女王奧林匹克公園,擁有10米高的巨屏、291個揚聲器製造的環繞聲場,可以全方位包圍觀眾的視聽感官。當然,這一切都代價不菲。
在數字娛樂熱潮之中,潛藏着舞台藝術的靜水深流
當下,影像技術、交互技術、人工智能推動着藝術奔向廣闊的數字空間。初音未來、洛天依等“虛擬偶像”運用全息投影技術打造演唱會已趨於常態,而真人歌手的“數字化身”正頻頻試水虛擬演唱會。
特拉維斯·斯科特、愛莉安娜·格蘭德等聯手《堡壘之夜》,讓玩家在遊戲世界中享受流行音樂;BLACKPINK與遊戲《PUBG》合作,帶來虛擬演唱會“THE VIRTUAL”;賈斯汀·比伯與虛擬音樂會公司Wave VR合作,獻上30分鐘的“元宇宙演唱會”……從虛擬歌手到“數字人”,從全息演唱會到“元宇宙”音樂嘉年華,虛擬演唱會的形式越來越炫酷,互動場景越來越豐富。
在波濤洶湧的數字娛樂熱潮之中,亦潛藏着舞台藝術的靜水深流。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與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聯合委約作品《Touch影》不久前亮相,為觀眾帶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沉浸”體驗。藝術家和研發者攜手合作,運用無標記點動作捕捉技術,對舞者動態進行“實時捕捉”,將虛擬影像與真人舞者互為映照,折射出另一個“自己”。此外,舞台引入多層幕布的設計,實現了類似“裸眼3D”的場景。二維和三維的交替呈現,在舞台上形成“影中影”“夢中夢”的獨特效果,引領觀眾步入虛實交疊的奇妙世界。
《Touch影》運用的動捕“黑科技”由上海科技大學孵化的學生創業公司自主研發。團隊經歷了數年的技術積累和產品化,正逐漸嘗試將之應用到直播、運動、藝術表演等場景中。“傳統人體動作捕捉需要動輒百萬元的設備、繁瑣耗時的穿戴過程與較大面積的無遮擋空間。而這套技術則探索另一條低成本、民用甚至家用化的路徑,將動作捕捉成本下降至傳統方案的千分之一。”上海科技大學創意與藝術學院特聘教授鮑曉羣展望,如果使用者只需要3至6台普通USB攝像頭或移動設備就能完成對人體姿態的高精度實時估算,那將為普通大眾的個體創作和自我表達打開無垠的想象空間。
作者:宣晶
編輯:郭超豪
責任編輯:範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