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獨行月球》導演張吃魚:絕不拖開心麻花、沈騰、馬麗的後腿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娛樂

在《獨行月球》上映前,提起導演張吃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

除了是電影導演、編劇,今年36歲的張吃魚還是個痴迷於動漫的二次元宅男,他喜歡《海賊王》《棋魂》《異世界的舅舅》等動漫;還寫過網絡小説,出版了《我的模特鄰居》《青春是一場折騰》兩部網絡小説。2011年年底,開心麻花招編劇,張吃魚應聘成功。到了開心麻花後,張吃魚從編劇做起,寫過網劇、話劇,後來開始寫電影劇本。

張吃魚想把漫畫《獨行月球》搬上大銀幕,經過長達五年的創作與籌備,包括劇本概念設計,月盾基地的搭建,虛擬拍攝等諸多前期工作,先後有上萬名工作人員參與其中。2020年12月,《獨行月球》正式開機拍攝。

導演張吃魚

《獨行月球》是張吃魚獨立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8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截稿時,《獨行月球》票房已突破20億,是今年暑期檔首部票房破20億的電影。

在業內人士看來,科幻喜劇想要拍好不容易,科幻意味着花費大量特效、時間和金錢,喜劇則需要逗樂觀眾。《獨行月球》是開心麻花第一次涉足科幻喜劇,面臨不少難題。主演沈騰曾表示:“駕馭這麼大的一個片子,非常考驗一個導演的綜合能力,非常難。”

在張吃魚看來,每個題材都會有自己的難點。喜劇,能不能讓觀眾笑是它的難點評;科幻,怎麼去建立世界觀,可能是它的難點。“但我覺得拍一部片最難的,依然是對每場戲本身的把握。只要戲到位了,別的都是錦上添花。”

談特效|“剛子”擁有5000萬根毛髮

紅星新聞:《獨行月球》創暑期檔票房紀錄,目前,影片依然保持着強勁的票房走勢,如何看待現在取得的成績?

張吃魚:非常感謝觀眾對《獨行月球》的厚愛,拍攝、製作這部電影就是希望能給觀眾帶去快樂,對於我們開心麻花來説,更看重的是觀眾的口碑。

紅星新聞: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獨行月球》總製片人劉洪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本片是開心麻花至今投資額最高的電影,影片確實在科幻設定和特效上下了不少功夫。首次嘗試科幻,特效方面難度最大的地方在哪裏?

張吃魚:特效方面最難的就是金剛鼠,剛子。衡量一家特效公司的水平,主要就是看他能不能做好一個數字生物。而剛子擁有5000萬根毛髮,人的頭髮大約只有10萬根,而且相比於長毛,金剛鼠的短毛困難程度更是翻倍。可以説,“剛子”代表了國內特效最頂尖的水平,製作難度也可想而知,“剛子”很多鏡頭製作時間都接近1年~1年半,其中不少特寫鏡頭單幀的渲染時長就達到20~30小時。

電影海報

紅星新聞:有人説,科幻是偏向理性的,科幻與喜劇的搭配則造成有些適得其反的消解作用。

張吃魚:科幻和喜劇確實有先天的難以調和,科幻是冷色調的,陌生的;喜劇是暖色調的,接地氣的。但是隻要處理好,我認為兩者依然可以相輔相成。比如全篇開始的第一句台詞“就不知道去了月球我這個社保還能不能續上”,去月球是科幻的背景,續社保是接地氣的喜感,兩者放在一起的反差感反而增強了戲劇化的效果。

紅星新聞:與開心麻花以往的喜劇不同,這次《獨行月球》搞笑段子有所減少,增加了獨孤月與馬藍星(沈騰和馬麗在《獨行月球》中的角色)的感情戲,為什麼?

張吃魚:有兩個層面的考量:一是之前的作品觀眾看完可能覺得只有笑,所以希望能給觀眾帶去更豐富的觀影體驗,這就勢必會壓縮喜感部分的空間,也就是説只有把原來做喜劇橋段的戲分讓渡出來,才能讓觀眾收穫更多情緒;另一個是我自己更偏愛有笑有淚,充滿浪漫氣質的故事,我也希望能夠藉此拓寬喜劇的寬度。

談演員|沈騰展現了層次豐富的表演

紅星新聞:有觀眾將沈騰扮演的獨孤月比喻為月球的“孤勇者”,對此你怎麼看?

張吃魚:很形象,又孤獨又勇敢,既像獨孤月,也像在片場拍戲時的騰哥。

紅星新聞:很多人期待“沈馬組合”(沈騰和馬麗組合)。相比他們之前聯袂出演的作品,你覺得這次兩人有突破嗎?

張吃魚:我認為騰哥、麗姐完美地詮釋了獨孤月和馬藍星這兩個人物,他們通過這兩個角色所展現出的表演,是在他們以往作品裏前所未見的。

騰哥在面對地球“爆燈”、和地球第一次通話、謝幕告別等情節裏都展現了極其細膩的,層次豐富的表演。

麗姐塑造了一個全片的“定海神針”,她是一個冷酷的女指揮官,但最終也發現了自己心裏柔軟的一面。

沈騰片場照

紅星新聞:沈騰在電影裏有不少感情戲和獨角戲,對他來説難點嗎?

張吃魚:在這方面,我能幫助騰哥的地方極其有限,大部分時候都是靠騰哥本身的表演天賦完成的。其實騰哥原本就具備這樣的表演能力,只是《獨行月球》這部戲給他提供了這樣一個發揮的空間。

紅星新聞:從導演的角度講,壓力來自於哪裏?

張吃魚: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是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另外,有開心麻花、沈騰、馬麗這三個標籤在,我絕對不能拖後腿。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陶語嫣

編輯 段雪瑩 圖據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