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夢的舞台上,各美其美
圖片來源:青春有你微博
女團選秀節目《青春有你》第二季走到了尾聲。這檔成功製造了“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虞書欣wow”等“出圈梗”的節目,被認為是今年上半年最熱門的綜藝。
109個女孩參加比賽,屏幕前的觀眾作為“青春製作人”為選手投票助力,最後票數最高的9個組成偶像團體出道。規則並不新鮮,畢竟2018年的現象級綜藝《創造101》就與之類似,“pick哪位小姐姐”“C位”等詞也是從那時開始全民皆知。
選秀節目年年有,但能產生最大話題性和討論度的似乎總是女團選秀。開播不久的《創造營2020》熱度正在攀升,另一檔選手全部是30歲以上女藝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則是未播先火。
女團選秀為什麼會火?當我點開《青春有你》,一邊吐槽節目後期製作過多、節奏太慢時,一邊卻也很快沉浸其中。除卻節目組的噱頭營銷、熱搜造勢,僅從節目本身來説,是好看的。
一羣20來歲的女孩子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熱熱鬧鬧,嘰嘰喳喳,肆無忌憚地集體尖叫,説來就來的眼淚狂飆,可謂青春無敵。女孩們外形各異,個性不一,她們是朋友,也是對手,互相鼓勵或暗暗較勁,種種小心思全都被鏡頭捕捉,也是格外動人。
兩年前的《創造101》主張“重新定義中國女團”,出現了像王菊這樣與傳統美女“高瘦白”形象背道而馳的選手。今年的《青春有你》則説:我們不定義女團,也不定義女孩。
節目宣稱拒絕公式化,擁抱個性,認為舞台上的每個女孩都能散發不同的光芒。
這是一句漂亮的口號。遙想2005年盛況空前的《超級女聲》,分獲冠亞軍的李宇春、周筆暢掀起一陣中性風。
但審美、觀念的多元化,絕非一朝一夕的事。
時至今日,《青春有你》裏不漂亮的爆炸頭女孩張鈺、不苗條的平頭女孩上官喜愛等人依然承受着“質疑”。
在這個造夢舞台,還有一句“多遠都可以到達”的標語。要從那麼多人裏脱穎而出殊非易事,節目一直在凸顯當訓練生非常辛苦,每天要進行唱跳練習十幾個小時,忍受傷病,睡眠嚴重不足……她們承受着身心的高壓,堅信“只要足夠努力就真的會被看見”。
我記得有一個女孩,她每次跳舞跳得實在跳不下去的時候,就想想自己的偶像也經歷過這一切,於是就又有了動力。
“偶像就是讓我們想成為和他們一樣優秀的人。”她説。
我時常在想,成為偶像,真的是這些女孩的人生夢想嗎?她們中也許有一些是在小小年紀就確定了人生目標,也許有一些只是隨波逐流,然而,這又有什麼要緊呢?她們願意去走這條路,就要準備好面對殘酷真相——被淹沒進人羣,大概率是無功而返。
哪怕就算贏得比賽,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節目中有不少“回鍋肉”選手,不停地參加各種節目,有的在小範圍內有點名氣,但就是難以走入大眾視野。
畢竟沒有容易的成功路啊,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這也像極了人生的常態,差別只是有無鏡頭記錄。
而打造女團,也不一定就是女團選秀節目的本心。《創造101》選出的11人女團“火箭少女”即將結束兩年的限定期,正在進入解散倒計時。很多人説她們也並沒有成為真正意義的女團,參加節目時就是她們最火的時候了。
節目其實只負責選秀,並不能確保其後續發展。我國的偶像工業尚在起步,與日韓相比差距顯著。
為什麼還要看女團選秀呢?當然不只是下飯和娛樂。作為一個90後“前浪”,幾年前我也對“偶像”“飯圈”持鄙夷態度,幾個月前我還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去看李佳琦的直播……
對於我們不瞭解的新鮮事物,我們總是容易輕慢。
這是一個超級巨星被消解的時代,看到優質偶像和網紅帶來的力量,各美其美,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