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落幕,昔年那些優質、經典的歌手錶演,此後再不見。而有些歌手,實力堪比歌王,但最終也折戟於比賽當中,成了眾人心中的意難平。
林志炫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意難平的歌手。
日前,林志炫攜新專輯《Onetake 2.0》重回觀眾視野。藝高人膽大的林志炫在演唱會現場錄製專輯,追求“只有一次機會的極致完美”。
其他歌手開演唱會,現場觀眾們都瘋狂撒歡,林志炫的演唱會則不同,大家都不能出聲,因為聽眾都在見證新專輯的錄製過程!
林志炫真的是在身體力行的詮釋“行走的cd”和“零瑕疵歌手”。
在娛樂圈的激烈廝殺中,每個人都在焦慮“過氣”和“生計”問題時,林志炫像個“異類”——不拼流量、甚少出鏡,好像從來不擔心過氣這件事情。
看似閒庭信步,其實他有的是資本。
娛樂圈人人都在彰顯,但林志炫卻在小心翼翼地收斂自己。事實上,他是真正隱藏在歌手中的豪門,是大家口中那種“如果不好好唱歌,就得回家繼承家產”那一掛。
當然,他的底氣,不僅僅是依靠的家中背景。實力,才是他最夯實的資本。
天生歌者,所以不急不躁
隨着選秀時代的來臨,大家逐漸認識到,這種“時代”的更迭催生了一種新的現象產生:如今的選秀也好,縱觀整個娛樂圈也罷,已經不單是從前讓“平民”們去實現夢想的地方,或是玩得起、混得開的時候了。
越來越多的豪門公子、富家千金,開始佔據娛樂圈的大半江山。在流量的加持下,所謂“低調”,也不過是為了避免過多不必要的揣測或臆想下的舉動。
在這種日漸虛浮的氛圍中,林志炫卻能從出道到今日,始終保持着“不顯山、不露水”的品行,唯有執着的用作品征服聽眾。
當歌手“全開麥”演唱,都能被媒體、粉絲大肆頌揚,彷彿成為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當“假唱”“對口型”,成為見多不怪的事情時。
還有多少人能夠像林志炫一般,對“現場演唱”如此執着,以至於到了痴迷的程度。
2004年,林志炫推出了現場專輯《至情至炫》,致力於“Onetake”理念的宣導,並先後推出了現場錄音專輯《擦聲而過2》和《Onetake》,成為“華語樂壇一次成型錄音第一人”。
時隔十六年,《Onetake2.0》的歸來,更加見證了林志炫對於“現場演唱”的鐘情。
如今的“樂壇天后”蔡依林曾形容自己是“地才”:沒有優越的天賦,唯有花力氣、下苦功,才能換來成為經典傳奇的機會。
如果説蔡依林是“後天努力”的代表,那麼,林志炫則剛好相反,他是那種“老天爺賞飯吃”的人。
林志炫以清亮優美的嗓音著稱樂壇,與齊豫、蔡琴並稱為“台灣最美的三把嗓子”。歲月沉澱下來的唱功,極強的live演唱水準,流暢無痕的真假音轉換技,讓林志炫成為華語樂壇中,獨樹一幟的存在。
“嗓音”於他而言,是上天的饋贈,不需要過多炫技,你能輕而易舉的被他帶入音樂當中。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第一次以“踢館歌手”身份出現時,演唱了《沒離開過》。副歌部分的連續高音,不會讓你有一絲一毫的炫技懷疑。沒有炸耳的不識,也不會產生吃力的感覺。除了震撼,別無所感。
正如同林志炫在歌曲演唱前的採訪時所説:“《沒離開過》於他來説,不管唱多少次,都是一種幸福。”
對於觀眾而言,能夠聽到如此高水準的live演唱,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然而就是這個人們口中“老天賞飯”的人,在十七歲之前,林志炫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會唱歌。或者説,那個時候的林志炫還不清楚自己的音樂天賦,以及音樂將會帶給他的影響和改變。
直到有天他遇到了一位音樂老師,音樂的任督二脈才被完全打開,開始接受相關訓練。
後來的故事,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他加入了李驥的樂團,擔任主唱;再後來,名噪一時的組合“優客李林”正式誕生。
然而在此之前,由於沒有出色的外表,林志炫與李驥也經歷過長時間的“冷板凳”。美譽唱片公司賞識,沒有人願意為他們的音樂夢想買單。
不過,正如大家所説:林志炫天生就是為了唱歌而來。所以,即便有過不為人所熟知的無名期,但他卻不急不躁,只是心平氣和地靜待,一個合適的機會的到來。
事實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優客李林”的首張專輯《認錯》,以超過百萬張的銷量,成為了“台灣年度銷售最佳專輯之一”,也躋身“台灣百佳專輯第25位(1975—1993)。
家人怒火、分身乏術,被迫退出歌壇
家境還算優渥的林志炫,在大學時期聽從父母的安排,選擇了與音樂毫不相干的土木工程系。
即便放到今天,或許在絕大多數家長眼中,成為工程師,要比成為歌手靠譜的多。
理所應當的,林志炫遵從了父母意願。後來,隨着搭檔李驥服兵役,樂團解散。或是出於解散後的無盡迷茫;亦或是大孝當前,要遵從父母心願。
儘管音樂夢想仍在,但林志炫依舊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名土木工程師。
一次工程的意外,讓他辭掉了工作,回到了父親的印刷廠幫忙。
雖然我們無從考證林家父母到底有多反對林志炫的音樂之路,但從後來“優客李林”借貸發片;林志炫只能借約會之名,去偷偷錄唱片、跑通告中,就不難猜測到,父母對於林志炫的唱歌道路,絕對是持有反對態度的。
想來也是理解的,作為家中長男,林志炫自當擔起家庭重任,接過家族事業的接力棒。
所以,即便當時林志炫已經是紅極一時的組合“優客李林”的成員,在舞台上風光無限。但每次演出或是拍專輯封面時,林志炫都要都戴着眼鏡,不敢露正臉,就是為了不被家人認出來。
而這,也恰恰也成為了林志炫在事業如日中天時,突然宣佈“暫別歌壇”的原因。
一邊要顧及家中事業,另一邊還要兼顧自己的歌唱事業,恰逢母親身體抱恙,加之父親長久以來的不支持。
分身乏術的林志炫在搭檔李驥的不解和氣憤中,在1995年無奈選擇“暫別歌壇”,回去經營自家印刷廠。
既然命運選擇賜予林志炫一副天籟好嗓,又怎會允許他淹沒人間。
雖然林志炫為了家人,選擇暫時“拋棄”音樂。但是你應走的路,終究要走回正路。後來,一場大火將林家的印刷廠毀於一旦,但否極泰來,這場大火卻化解了父親多年來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有天,父親拍着林志炫的肩膀説道:“以前不知你這麼喜歡音樂,現在,我把時間還給你。”
終於得到父親的首肯和理解後,林志炫得以重返舞台。也正是這次迴歸,才有了此後的《單身情歌》《蒙娜麗莎的眼淚》等多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
重返舞台,再證“我是歌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提到林志炫,大家就只會聯想到《單身情歌》。這首歌,既是代表作,又何嘗不是一種桎梏——一種大家固化的、習慣性的認知。
不得不説,《我是歌手》的舞台,讓大家看到了林志炫的多面性,對他有了不同層次的認識。
林志炫自身帶有一種“悲情”色彩,當然這種悲情並非壞事,反倒讓他少了一份煙火氣,更平添了一絲清冷。也令他在演唱時,歌曲中總能夠比旁人,更多一份敍事性和故事性。
舞台上的林志炫,沒有過多外露的情緒,他總是看似平平淡淡、温文爾雅,但每句歌詞、每個音符又都滲透着獨屬於“林志炫”的味道。
如果説周杰倫的《煙花易冷》是淡然的中國風中,夾雜着哀怨。那麼,《歌手》舞台上的林志炫版的《煙花易冷》,更多的則是無奈與惆悵。
正如他在《歌手》節目中受訪時所説:“在選歌過程中,我不會去思考,聽眾想要聽什麼。而是很執着的去想,我想唱什麼。所以,我是個自私的歌手。”
所以,林志炫從來不必也不需要去刻意討好觀眾,或是用高音技巧挑起觀眾的慾望和熱情。就像他自己曾説道的:“表達情感,比很多事都重要”。
只用一首歌,你便心甘情願臣服於他。林志炫的“自私”,恰恰才是能夠呈現出完美作品的原動力。
音樂於他而言,不是賺錢的工具,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的選擇,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歌手”,該有的樣子。
如今年過半百的林志炫名利雙收,回望年輕時的經歷,你會發現:不似當下的豪門公子哥般,恨不能人人知自己,穩立豪門人設。不怕名聲響,只怕無人曉。
同為富裕人家出身的林志炫,卻始終淡漠如菊,雲淡風輕。即便有着堪比歌王的實力,卻也不願以之名招搖過市。這個隱藏在歌手中的豪門中人,沒有在塵囂喧囂中隨波逐流,也沒有獨自高冷到以至寂寞蕭條。
林志炫恰恰好的用作品折中而生——將豪門身份隱於市井之中,用音樂作品高調宣告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