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音樂先聲
近期,Z世代音樂治療應用Spoke獲得了英國Ada Ventures牽頭的110萬英鎊“種子前”融資。據稱,這筆資金將用於壯大團隊、持續開發,和邀請培訓更多音樂人加入到Spoke中。
目前,Spoke已經與25位音樂人達成合作,包括Jordy、V.I.C和Jamilah Barry等歌手,涉及流行、嘻哈和R&B多種風格,嘗試在冥想世界中運用更年輕、流行的聲音來幫助年輕人,也為合作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嶄新的平台。同時,Spoke還希望通過融合lo-fi、hip-hop和chill hop,開創一個嶄新的音樂流派。
那麼, Spoke是怎樣將音樂與治療結合的?為何選擇服務於Z世代羣體?而在主流視野中常被邊緣化的音樂治療,其現狀和前景又如何?
Spoke是如何進行音樂治療的?“Spoke將音樂文化和心理健康兩個看似對立的兩個世界結合在一起”,Spoke 的創始人兼聯合首席執行官 Ariana Alexander-Sefre 在一份聲明中如此説。
“我們相信,音樂產業可以在聽眾和藝術家的心理健康方面發揮不可思議的作用,並且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有許多心理健康應用可用,但僅有一代人的服務並不夠。這是我們向前邁出的第一步——我們的使命是展示音樂的強大力量,以及行業將如何進化。”
她所提到的這一代人,指的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一直以來,正念或冥想類服務都是以女性,尤其是25歲以上的女性為主要目標用户,但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男性的心理健康卻缺少足夠的重視。
而創立Spoke的契機,也與創始人的個人經歷有關。
在認識了一些有自殺傾向的年輕人後,Ariana Alexander-Sefre 有了開發這款應用的靈感,“我親身經歷過這種情況,我所知道的最年輕的自殺者只有15歲,因此我可以理解「Spoke」有着改變一切的力量。”Alexander-Sefre 説。
“在2017年,我弟弟最好的朋友自殺了,然後兩個朋友的兄弟也在第二年結束了他們的生命。我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才真正理解所發生的事情。顯然,發生的事情是不可接受的。而在英美兩國,80%的自殺者是年輕男性。”
經過Alexander-Sefre數千小時的研究發現,“年輕人對於瑜伽老師或專家僧侶等人的意見並不感興趣,但他們對文化領袖感興趣,比如音樂人,“我發現音樂家是對年輕人來説最有影響力的。”
這正是Spoke的切入點和價值所在,即將音樂和正念相結合,補充一個關鍵且服務不完整的市場——針對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男性的心理健康音樂治療。
打開Spoke,用户會收到來自應用的引導,詢問用户當天的心理狀態和目標,並依此來提供定製化的音頻服務,以幫助用户解決當天的心理問題。除了收聽推薦的音頻服務,用户同樣可以進入音樂人的主頁收聽作品,還能選擇不同的使用場景,根據需求來自行選擇音頻。
玩法上,Spoke採用了積分+獎勵的機制。每聽完一段音頻後,Spoke就會提醒用户的身心得到了放鬆,而積分累計的方式也可以激勵用户朝着目標努力。在聽完一段音頻或完成當天任務後,平台還會獎勵用户解鎖新音頻,以增加用户的留存時間,提高使用粘性。
但Spoke的最大特點,還是在於治癒音頻的內容和製作。
不同於傳統冥想類軟件提供輕音樂、環境音以及白噪音等音頻,SPOKE與25位風格不同的音樂人進行合作,讓他們參與到音頻內容的製作和引導語的錄製環節,尤其是大膽嘗試多種曲風,將流行、嘻哈以及R&B等音樂風格與正念深度融合,在正念類音樂的風格選擇和內容製作上實現了創新。
當然,相關音頻內容雖然是由音樂人所錄製完成,但都經過了包含臨牀心理學家、治療師和神經科學家的專業指導。
音頻長度上,Spoke也沒有選擇向傳統冥想類軟件看齊,動輒一個小時甚至更久,而是將音頻長度控制在3-5分鐘,讓用户在收聽音頻時更像是在欣賞一首歌曲,而不是接受治療。
從產品定位、服務理念到概念設計,藉助個性化推薦、積分+獎勵的機制以及風格多樣、長度合適的音頻內容,Spoke讓歌詞、節拍和旋律都成為了音樂治療的一部分,以幫助用户放鬆用户心情,逐步恢復理想的心理狀態。
音樂治療尚在墾荒期據瞭解,音樂治療起源於二戰後的歐洲,在20世紀40年代,音樂正式成為一種醫療手段,應用在臨牀當中。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21年中國場景音樂人羣洞察白皮書》中有關“音樂治療”的闡述,指的是按照應用音樂體驗的方法,以音樂實用性為基礎來治療疾病及促進身心健康。其作用機制分為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生理上通過適度物理能量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心理上,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改善情緒,激發情感,振奮精神。
從治療方式劃分,音樂療法大致分為三種:主動性音樂治療,即讓患者通過歌唱、演奏等方式參與治療;被動性音樂療法,更注重治療師的引導作用,強調欣賞音樂時的環境設置,例如音樂冥想和聆聽討論;以及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綜合性音樂療法。
經過幾十年的科學驗證和實踐發展,目前國內外已經有不少公司或組織都紛紛涉足到音樂治療領域,將其應用於各類疾病或心理健康的療愈恢復當中。
從下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出,目前音樂治療的應用領域和方向十分廣泛,不僅應用到了阿爾茲海默症、抑鬱症等專業疾病的治療,還有面向普通大眾焦慮、失眠等心理健康問題的舒緩應用。
例如,NUE Life Health就是將音樂療法和治療抑鬱症的氯胺酮療法相結合,以幫助抑鬱症患者;而國內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類軟件包括潮汐、Now正念冥想等APP,則是將音樂內容應用於冥想、助眠等場景中,緩解用户焦慮、失眠等問題。
在應用方式上,除了開發APP或平台網站常規方式,也延伸到了智能硬件領域。例如BioBeats就是通過手環等硬件設備進行身體監測,根據用户的生命體徵來定製音樂,以促進用户的冥想、運動或治療;蝸牛睡眠則陸續上線了助眠相關的智能燈、智能水暖毯、香薰燈和加濕器等硬件產品,為音樂療法的大眾應用提供了更多途徑。
變現方式上,除了公益組織,在C端已經探索出了廣告服務、會員訂閲、硬件售賣等多種商業模式,B端也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提供相關服務。據Tech Crunch報道,2021年Calm每日下載量翻番,全球用户突破1億,付費用户突破400萬,按照每年66.9/美元的訂閲價格,這意味着Calm僅從C端就能收穫近3億美元營收,成立10年之後已然長成了隱形巨頭。
同時,近年來不少音樂巨頭也做了相關佈局。例如華納音樂便與Rothco、Apple Muisc共同合作了“saylist”歌單,包含137首歌曲以幫助年輕人進行言語治療;環球音樂與MedRhythms合作,為中風、多發硬化症等疾病患者提供量身定製的“音樂處方”;索尼音樂也和Nordoff Robbins共同推出了音樂治療助學金計劃,資助音樂治療專業的學生完成學業。
國內如騰訊音樂娛樂也開展了音樂公益計劃,幫助自閉症兒童,開展相關音樂治療項目,旗下酷狗音樂與專家和權威醫生開展合作,推出了更具專業性的療愈音樂專區;網易雲音樂則提供了明星哄睡、助眠、冥想、輕音樂、晚安故事、空靈樂器、解壓白噪音等音頻和音樂的專注冥想專區。
目前來看,雖然音樂治療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都處於上升階段,各大公司也看好音樂治療賽道,開始涉足相關領域,但行業整體發展還不成熟,尚在墾荒期。
一樁10億人的大生意據2020年喜馬拉雅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有超過8300萬人收聽療愈音樂;在2018-2020年 期間,療愈音樂收聽人數漲幅高達302%。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2020年的報道,全球有近10億人存在精神障礙,每年有300萬人死於酒精,每40秒就有一個人死於自殺。而目前全世界新冠疫情的流行,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進一步影響。
由此可見,隨着現代社會的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變大,越來越多的人都面臨着或重或輕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治療的需求已經成為當代剛需,而音樂在心理健康中的價值也被越來越重視。
根據IFPI2021年發佈的《Engaging with Music》報告顯示,人們平均每週花費在音樂上的時間是18.4個小時,其中87%的人表示,尤其是年輕人,疫情期間在音樂中得到了療愈。
不過,儘管音樂治療目前應用領域和方式較為廣泛,頭部音樂公司也開始關注該領域,但國內音樂治療行業還存在許多的不足。
首當其衝的是音樂治療的行業規範上。國外由於行業起步早,已經形成嚴格具體的資質規定,還有相關部門的認可。例如美國註冊音樂治療師的行業規定,學員需要通過1040小時的全職實習才能成為音樂治療師。
但目前國內並沒有統一嚴格的行業規範,部分機構甚至只要三五天的學習就能夠頒發音樂治療師資格證。同時,醫療衞生管理部門還沒有發佈正式認證音樂治療行業的文件,這也為音樂治療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困難。
此外,音樂治療領域還面臨着魚龍混雜多的現狀。例如B站曾經流行一種名為subliminal music的音樂,號稱能以人耳聽不到的頻率影響人的潛意識,從而改變人的容顏,增加發量、矯正牙齒、縮小鼻翼,無所不能。諸如此類缺乏科學驗證的音樂療法,也為其應用和推廣帶來了負面影響。
因此,音樂治療要進一步發展,需要專業音樂治療師、科學團隊參與,以突出自身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一方面,可以與醫療機構、專業院校合作,加強學科建設,開設實踐基地,將音樂治療在臨牀應用中進一步推廣。同時,也可以與借鑑Space模式邀請音樂人合作,讓從業者、音樂人共同參與到音樂治療的實踐中,拓展大眾層面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深入人們的生活中。
而在剛需之下,音樂治療也具備了足夠大的商業前景。根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21年中國場景音樂用户洞察白皮書》顯示,用户對療愈音樂的付費意願較強,尤其是26-30歲的年輕人,達到65.4%,展現較高的潛力。Data Bridge數據也顯示,冥想/助眠賽道目前已有9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總而言之,雖然音樂與健康治療的結合還不是主流,但這一領域已經漸漸獲得大眾關注。未來,音樂將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還將加速與醫療健康領域融合發展,真正成為一劑治癒心靈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