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橫掃國際大獎的高級電影合集!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娛樂

今天為大家帶來十部橫掃國際大獎的電影,不僅不枯燥乏味,還絕對令你大呼過癮。

1、《兒子的房間》。

該片在戛納電影節上斬獲了金棕櫚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完美的家庭如何在兒子死後痛苦而艱難地面對悲傷與不和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感傷的意大利片。

該片導演南尼·莫萊蒂實際上是與觀眾分享了自己在家庭問題中的困惑和問題,他對人們面對死亡的陰影恐慌細膩地描寫,使得這幅詩意的自畫像充滿了人性的温暖和真實的可信度。

影片色彩飽滿,光線柔和,基本上是線性敍事,很容易理解。

2、《孩子》。

該片講述的是靠政府津貼和非法交易生活的布魯諾和索尼亞意外生下了孩子吉米後,因為孩子和以後的生活而分道揚鑣的故事。

故事情節很簡單,但卻很吸引人,節奏偏慢但並不拖沓。

影片用一種非常輕描淡寫的方式處理最複雜也最關鍵性的情節變奏,沒有複製現實,但最後做到了深入人心。

3、《白絲帶》。

該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一個小鄉村為背景,以一位鄉村教師的回憶為主線,講述了一戰前夕德國北部某村莊裏發生的一系列離奇故事。

導演以黑白化的影像、回憶的方式敍述發生在那裏的隱藏很深的暴力與罪。

影片整體上並沒有採取全知敍事的方式,而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待當時的一連串似乎沒有聯繫的罪惡。

4、《蜂蜜》。

該片講述了性格內向的小男孩約瑟夫為了尋找失蹤的父親而闖進森林的故事,影片在第60屆柏林電影節上斬獲了金熊獎。

該片延續了導演一貫的寧靜優美的風格,鏡頭沉着而優美,色彩神秘的光與影、色調飽滿的全自然光線,構造出優美的意境和緩慢的敍事氛圍。

節奏緩慢情節平淡但也不乏樸素感人,雖然影片的結局在一定程度上是殘酷的,但通過稚童最後淡定的表情,大自然優美的一面再次成為影片的主題。

5、《更好的世界》。

第83屆奧斯卡將最佳外語片頒給了這部《更好的世界》,這是丹麥著名導演蘇珊娜·比爾的作品,這位女導演一向以細膩温婉著稱,她擅長將女性最敏感的觸角伸向一個男人的情感世界中。

該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但導演的野心不止於此,她藉助兩個全然不同的時空,連接起了北歐和非洲。

北歐那邊生活富足,精神的創傷卻難免,非洲那邊難民成堆,每天都會發生慘劇,而同樣的暴力因子和復仇手段,卻在兩地滋生上演,逐步捲入黑暗邊緣。

6、《一次別離》。

所謂一個好故事打動全球,《一次別離》拿獎拿到手軟,據統計該片一共將43項國際大獎收入囊中。

影片講述了一對準備離婚的夫妻納德和西敏面對癱瘓在牀的老父親、流產的女鐘點工等諸多問題,他們在道德與法律的糾結中痛苦掙扎的故事。

該片運用冷靜客觀的敍事技巧,以充滿關切的鏡頭語言展現了當代伊朗人的生存狀態,看似只是在講述一個家庭的故事,實質反應了整個伊朗社會的現狀,將親情與倫理、道德與法律、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糾纏表現得淋漓盡致。

7、《單車少年》。

《單車少年》是一部簡單温情的電影,不用鉅額花費拍攝,也不用好萊塢大明星,不講國家政治大事,也沒有傳奇和大場面。

隨處可見的生活場面被導演調動到一個特殊背景下便被賦予了格外意義,看似平靜的細節背後,始終張力十足,暗流澎湃。

8、《愛》。

影片講述兩位退休的音樂老師,年過八旬的他們相伴多年卻仍然相愛,直到妻子遭遇一場疾病,兩個人的愛情也開始面臨最大的考驗的故事。

從婚姻角度去看,電影以終極方式顯示了和婚姻有關係的東西。

該片於2012年在法國上映,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大獎。

9、《孩童姿勢》。

該片講述了在兒子巴布飆車撞死男孩肇事後母親四處奔走行賄,試圖“挽救”兒子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在羅馬尼亞上映,斬獲了第六十三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影片採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風格,把人們位於緊急時刻的生活、心理和行動表現的完整而又“觸目驚心”。

10、《修女艾達》。

影片以1960年為背景,講述波蘭戰後一個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艾達和她姨媽共同踏上尋親之旅的故事。

在第27屆歐洲電影獎上,《修女艾達》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以及觀眾選擇獎在內的五項大獎,成為第27屆歐洲電影獎的最大贏家,除此之外還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大獎。

影片最值得稱道的是它優美的黑白攝影,此外,光線、畫面、音樂無一不帶有捉摸不定的魔力,處理十分典雅考究,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張絕美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