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文|令狐伯光

3月12日,《流浪地球2》票房終於突破40億了,可以説是千呼萬喚始出來,這部電影上映時雖然受到一致好評,但是其中的爭議也不小,和《滿江紅》的輿論爭議不講了。其實關於這部電影的批評也不少。

關於科幻片設定是否科學,劇情和角色是否有bug等,這些還屬於正常的討論範圍,但其中有兩個點我個人不太喜歡,也早該談談這個問題了。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一是電影裏悲壯的50人出列,相信大家也看到網上有討論説道德綁架,讓人送死如何如何。二是《流浪地球2》裏的民族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情懷不夠國際化,然後又如何如何。

這兩點又可以總結成一點,那就是以“文化價值”層面對於電影進行討論和解構。這種解構在這些年的國產流行文化裏可以説屢見不鮮,好多《流浪地球2》我們先不説它本身不是常規意義的主旋律。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有一説一,我認為哪怕《流浪地球》是主旋律電影,但能拍到這個程度又有什麼問題?大部分好萊塢大片不是主旋律電影?《獨立日》《變形金剛》《黑鷹墜落》《壯志凌雲》《機械戰警》《美國隊長》等等。

例子我能舉出來一大堆,電影只要拍得好為啥不能加入主旋律,好的主旋律電影又有什麼不行?電影為啥不能加入愛國情懷?電影本來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產品,中國電影加入自己國家的愛國元素有什麼問題?

英雄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電影背後的價值觀重要嗎?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這個問題怎麼説呢?你説它重要肯定是重要的,畢竟電影還是文化產品還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意識。但你要説非常重要呢,我相信單獨讓一部電影承載“文以載道”的意義,似乎又過於苛刻。

全世界電影文化輸出最成功的還是美國,美國電影也是一個題材,一個類型,無數經典作品去堆出來的,成熟的文化產業鏈,形成強勢的流行文化,最終再進行文化輸出,而不是單獨一部電影就能決定。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中國科幻大片太少,目前最厲害的科幻大片只有《流浪地球》系列一個。不喜歡信奉西方科幻片的想攻擊,這個支持中國科幻的想反駁,都把這個“價值觀”給對立了起來。

比如現在説到《流浪地球》封神因為集體主義中國文化價值觀,而西方科幻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然後就是相互大戰了。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實際上,要談集體主義與利己主義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上帝視角。像《流浪地球》原著的戲核反叛軍,雖然結局證明他們是錯的,但是在氦閃前那一刻,他們不也是以人類共同的利益為出發點採取的行動嗎?

他們也是堅定的集體主義啊,不然怎麼能聚集大多數人。三人成虎,只要身邊有志同道合的同志哪怕動機是錯的,哪怕行為是惡劣的,都可以被稱為是集體主義。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綜上,所謂的集體主義也沒有什麼可以歌頌的?完全以這個為論點誇讚也站不住腳。

我認為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並不衝突,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反面都是精緻利己主義。政治正確從來不是錯誤,錯誤的是在社會資源沒有冗餘的情況下考慮政治正確,政治正確的形成在某種意義上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但當某種政治正確和精緻利己主義成為主流的時候,那就真的需要思考了。現在美國和西方真的有這味了,國內因為國力上升還好不少。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流浪地球2》的三重價值觀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電影裏數字生命就是一種個人生命的昇華,與象徵集體主義的流浪地球在立意與劇情上都是衝突的。同時三個主演,三條線,三個價值觀,周喆直代表完全的集體視角,劉培強是個人集體兼顧的忠義難兩全的經典對立視角,圖恆宇則完全代表的個人英雄主義視角。

這三個角色代表的視角都非常有意思,暗線的數字生命就像肉皮裏的小刺,存在感很強但就是隱而不發,還埋了下一部的數字生命線。而周喆直線則推動地球大事,關鍵時刻還威懾了MOSS啓動行星發動機。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集體主義與個人英雄主義並不衝突,實際上都有其可取之處。

最關鍵的是電影的背後是現實裏的國家實力,這結合現實里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導致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電影的表達和現實精神的襯托,讓人有種出戏感,何況現在美國電影zzzq和套路氾濫,甚至特效都開始變爛了。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因為美國西方國力還強,全世界觀眾買賬的還是不少。中國觀眾因為現實層面對抗開始覺醒的羣體,所以美國大片在中國票房才越來越低。

《流浪地球》的故事只是由周喆直和多國政府人員主導,世界各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完成的壯舉。看《流浪地球》有一種踏實的感覺,感覺這就是將來會發生的,而且會一步一步最終成功。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反觀現在國外科幻除了《火星救援》讓我有種踏實的感覺,其他的都只停留在“幻想上面”,即便是《星際穿越》也是一樣的:“愛能穿越時空拯救地球”的確很感人,但遠不及“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拯救地球”來得踏實,即使真實的流浪地球難於登天。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流浪地球2》價值觀和精神層面有自己的東西,這就夠了。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主旋律又怎麼了。就像《流浪地球2》是着眼於幾個人的故事,但往往還有冗餘的部分, 體現了羣體的力量,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思考。

甚至像劉德華的圖恆宇就是個人英雄主義,但結果來看也不完全是壞事反而拯救世界。

愛國,民族主義,主旋律又如何?《流浪地球2》有更重要的歷史責任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流浪地球2》對比國外科幻神作還有差距,但已經是中國科幻片一個好的開端,這個時候如果惡意批評佔多數,特別是肆意唱衰和戴帽子去批倒,批臭的行為,對於中國科幻片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金融界有句話“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罵的人多了,信心自然是不足的,觀望的投資者可能就不會投資,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我們這邊的輿論環境,似乎太過於重視流行文化作品對於觀眾的教化,還有價值觀和三觀的塑造的嚴肅性。舉個簡單的例子,吳京的《戰狼2》大爆過後,“戰狼”形象就已經和主旋律綁定,完全符號化了。

你不止在網絡,甚至主流輿論,甚至是社會輿論上都會看到嘲諷的,玩梗的,反正左一個戰狼,右一個戰狼去定義。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戰狼=強硬的民族主義+進取性的武力展示+極端的愛國主義等等。

然而,我一直説《戰狼2》其實挺憋屈,冷鋒開頭踢死人被開除軍隊,整部電影冷鋒就只救了一卡車十來個人無辜的中國人和幾名在一起的黑人。中間在醫院裏,後來在那間工廠裏,死在西方僱傭軍下無辜中國人和非洲人是不計其數。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冷鋒拼了老命辛辛苦苦才救這麼幾個人,和美國電影裏開車的都拯救宇宙相比天淵之別,最終被解構成了這種強硬的,進取的,極端的主旋律形象,你哪裏説理去?

所以,倒不是説批判不對而是不合時宜。就好像一個剛學步的小孩,更多的是需要鼓勵與引導。如果一開始就被各種唱衰、批評、批倒批臭了,那中國大片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實現正常走路。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我是吹爆《流浪地球》系列的,而且非常明確地説就帶着民族情緒希望《流浪地球》《三體》這樣的中國科幻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只有形成了數量,建立成熟的文化產業鏈,最終才能談文化意識輸出這回事。

另外,我認為有不少人吐槽《球2》主旋律和價值觀,倒不完全用戴帽子説什麼擁護西方價值觀,我認為這些人本身對於主旋律也沒啥看法,甚至偶爾還會反感一些吳京、戰狼梗之類的。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他們吐槽《球2》不完全是價值觀的問題,主要是不少中國觀眾還沒有意識到、或者習慣已經到來的和好萊塢大片價值觀“對抗”這一價值觀,我們是農耕文明,家園情懷深厚,與世無爭與合作共贏,從不主動向世界挑起爭端。

但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我們現實層面大的策略也變得更加激進了一些,讓這些平時不關心外面世界的人不習慣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了解過美國和西方是如何做這些事的,或者説早就習慣了。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劉慈欣的科幻風格也一直是激進派,激進派的故事內核加上現代中國精神的表達,讓他們覺得:“我們是不是太主旋律了,讓人家外國人看到會不會覺得我們民族主義不好啊”,典型的友邦驚詫。

説到底,還是自己不夠文化自信的緣故,起碼某些人都還沒有習慣吧。我相信《流浪地球》這樣的流行文化作品多了,這些觀眾慢慢也就習慣了,我們科幻文化和流行文化也就崛起了。

《流浪地球3》之前?導演剪輯版,衍生網劇來得猛烈些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最後,我認為《流浪地球2》價值觀和不用討論了,因為它已經非常成功,就像對於中國影視工業的推動,對於中國科幻文化的搭建等。過去了這麼久,我反倒覺得這電影本身還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最可惜的是劉德華的那條數字生命計劃線,即使電影中這個技術還不完善,但是在我看來至少它是不可或缺的的計劃。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因為流浪地球計劃決定不管抽籤是不是真公平,必然出現有人能進地下城有人進不了,而進地下城同樣面臨生活水平驟降,為的還是幾百年後的危機,理論上流浪地球計劃社會層面上不可能推進成功。

但數字生命計劃就不用了,他給了當代人一個前進的理由。無論是讓家人活下去,還是期望在未來自己可以進入逐漸完善的虛擬世界,這是一種期待,或者説是一種生活的意義,有了追求才有可能發展。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流浪地球計劃單獨進行,宣佈抽籤結果之前或許還能勉強靠大家的僥倖維持一個基本的穩定,等到抽籤結束,宣佈結果之時就是社會全面崩潰之時。電影有交代但推進得太快了,雖然電影不用太過要求,但還是有點遺憾吧。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所以,郭帆還等什麼呢?80分鐘的導演剪輯版快些安排上,最好宣傳的要拍衍生網劇,動畫趕緊的吧,比如數字生命計劃,各國政治博弈一部,地下城抽籤生活細節一部等等,等到4年後《球3》到來。

那這就是一個真正超越美國《星球大戰》的世界科幻史詩IP,那時讓全世界的觀眾體現一下什麼叫真正的中國主旋律電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74 字。

轉載請註明: 50天,票房破40億,致敬《流浪地球2》,也致敬“新中國電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