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電影《讓子彈飛》中有一個經典情節:
小六子明明只吃了一碗涼粉,卻被人污衊他吃了兩碗只付了一碗的錢,並挑釁他,如果沒吃兩碗就該剖開肚子,亮出來給大家看看。
在委屈和憤怒交織的情緒升到頂點之時,六子竟然真的掏出尖刀把自己的腹部剖開。所有人都看到了,他肚子裏只有一碗粉。
圍觀羣眾得到答案轟然而散,留下剖腹自證的六子獨自死去。
2月15號的微博上,一場堪稱重現《讓子彈飛》情節的“以身試毒”正在上演。擁有200萬粉絲的醫療大V@婦產科的陳大夫,發佈了一個實驗視頻:
鏡頭裏,穿着珊瑚絨睡衣的陳醫生把長髮紮起,坐在家裏的一把椅子上面對觀眾。
在她的頭頂,有一行粗字:警告!該行為存在風險,請勿模仿!
在向觀眾展示自己手裏的麻醉藥“七氟烷”後,女醫生拿出毛巾,將七氟烷倒在上面,然後捂住了自己的臉。
16秒後,女醫生開始小幅度搖晃,顯示麻醉藥開始起效,她正逐漸失去對身體的控制。
64秒後,女醫生轟然倒地,屏幕上完全失去了她的身影。
如此實驗,讓眾多網友大呼“不可取”!這位女醫生是誰?作為一名醫生,她最該知道麻醉藥的厲害,她為什麼要“以身試毒”?
一切都要從那個“警方通報新入職女員工酒店內死亡”的熱搜説起。
01
1月23日晚,佛山某房地產公司員工彭某約剛入職的23歲女下屬陳某吃宵夜。
凌晨2點,彭某攙扶喝醉站不穩的陳某去了酒店房間入住。
次日,彭某報警稱陳某死亡。
彭某承認,兩人在酒店內發生了關係。
屍檢報告顯示,女孩陳某的死因是“符合七氟烷中毒,致急性呼吸循環功能障礙而死亡。”
彭某因有重大作案嫌疑,被佛山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
七氟烷,一個對大眾而言非常陌生的化學名詞,卻是麻醉科醫生要每天打交道的藥物。
看到這裏或許很多人都懂了,女孩陳某可能是被下藥麻醉致死。她被性侵的可能性非常大。
臨牀上,七氟烷一般作為吸入麻醉藥,麻醉醫師通過儀器和精確計量,按照手術要求和相關規定使用。
有醫療自媒體科普,麻醉藥品本質上是一種毒,只有非常專業的人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它,以保證達到治療目的又不讓人致死。
“比如七氟烷,如果掌握不好劑量,輕則昏迷,重則呼吸、心跳停止,因此必須謹慎使用。”
但很顯然,犯罪分子使用它的時候,並不會考慮它的危險性。
另一個對七氟烷不陌生的,便是警察。
(電影《唐探2》中出現過的七氟烷。)
在過往破獲的一些案件中,為了使受害人失去反抗能力,有些罪犯喪心病狂地使用了七氟烷。
這些案件裏,七氟烷一般作為中繼麻醉劑使用。罪犯把受害人以其它方式弄暈後,用七氟烷讓受害人持續昏迷不會醒來。
圍繞七氟烷這一關鍵破案信息,網友們紛紛對案件情況進行推測:
具體作案手法到底是怎麼樣?
酒店是否該對男性攙扶酒醉女性入住的情況更警惕?
七氟烷這麼危險的藥,為什麼嫌疑人可以輕易買到
我國對麻醉藥的管制是否存在不足?這麼多的討論面向中,偏偏是“七氟烷能否做到一捂就暈”這個問題,掀起了一場魔幻大戲。
02
這出2021開年魔幻大戲的主角,一個是江蘇無錫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醫生,微博名@婦產科的陳大夫 ,一個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網安大隊的王海丁警官,微博名@江寧婆婆 。
2月10日,陳醫生髮微博,表示諸如七氟烷一類的現代迷藥真的能做到“一捂就暈”,讓大家多多小心。
向下滑動查看
隨後,@江寧婆婆 @科學現代人 等用户反駁了陳醫生的説法,認為不存在“一捂就暈”的迷藥。
“這番話很不專業,很不嚴謹,很不負責。七氟烷確實是麻醉效果比乙醚更好的化學品,但是要達到‘一捂就暈’,乙醚做不到,七氟烷也做不到。一捂就死的化學品倒是很多。”
向下滑動查看
也有麻醉醫生表示,“一捂就暈”的説法不夠嚴謹。
一向耿直的陳醫生不認為自己的説法有誤。2月15日,她發佈了震驚全網的“以身試毒”實驗視頻:“來,看我給你們做個實驗。讓你們體會一下我有多嚴謹。”
“我嚴謹起來,連自己都坑。”
如前所述,在這個長達4分鐘的視頻裏,陳醫生用七氟烷迷倒了自己。
根據截圖整理出來的計時,臉被捂住後,陳醫生從第16秒開始對迷藥產生反應,到第64秒徹底失去知覺倒地,讓不少本來對迷藥威力一無所知的網友,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麻醉藥的厲害。
爭論的另一方@江寧婆婆 轉發回應,表示如此較真沒必要。“純粹為了面子強行給自己挖坑,給我都看傻了。”
震撼過後,更多人對陳醫生的個人實驗提出了激烈的批評與反對。
首當其衝的一種判斷是,陳醫生為了博取流量和關注,不顧後果,在以譁眾取寵的方式作秀;
有人擔心陳醫生的安全,認為儘管在進行實驗時,陳醫生安排了朋友在旁邊等候幫忙,但周圍沒看到有麻醉搶救設備和藥品,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
有不少醫生和學者提醒,陳醫生所謂的科普實驗非常不規範,是對自己身體和對科學的不負責;
有人怒斥陳醫生披露和傳播此類危險實驗,會給有心犯罪的人提供具體的做法演示和起效時間參考;
有人繼續糾結實驗結論:陳醫生認為,自己的實驗證明了七氟烷確實可以“一捂就暈”。但很多人覺得,十幾秒才開始起效的時間長度,與“一捂就暈”相去甚遠;
更多的人在質疑陳醫生那瓶七氟烷的來歷,甚至懷疑她作為醫院的職工,偷拿了醫院的藥物。
“不是説七氟烷管制很嚴格嗎?陳大夫的迷藥是從哪裏拿到手的?個人使用不違法嗎?”
一時間,場面極為混亂。
03
對陳醫生以身試毒的討論聲量越來越大。巨大的壓力之下,陳醫生刪除了視頻,暫停了自己的微博,並帶着那瓶七氟烷走進了警察局,準備報案自首。
更魔幻的事情出現了:警察告訴陳醫生,她是合法合規持有迷藥的,並不違法。
她的七氟烷,警察局不收。
一頭霧水的陳醫生只好又帶着她那身處爭議風暴中心的七氟烷回了家,並委託微博用户@燒傷超人阿寶 發佈了回應聲明。
在聲明裏,陳醫生詳細講述了自己這瓶七氟烷的來歷。“這個藥,是我通過正規渠道購得的藥物,現在這個渠道被封了。”
原來,多年前,陳醫生想自行給自家的狗做絕育手術,因此研究了很久,還特地實際觀摩了兩台公狗結紮手術。
深入瞭解七氟烷後,她購入了一瓶,預備給狗狗在絕育過程中用作麻醉。
沒等到絕育,狗狗就患狗瘟去世了。陳醫生留下了這瓶七氟烷。
直到今年拿自己做實驗時,這瓶麻醉劑已經過期兩年了,有效濃度比一般的七氟烷要低很多。
至於購買過程,陳醫生表示,當時是通過正規的網上藥店購入的,有專門的藥師開處方。“我告訴他我的用途,他就給我開了。”
陳醫生的説明讓人細思恐極:難道對七氟烷的流通管理,只有如此寬鬆的處方藥一項要求?只要説明是寵物用或畜用,就能獲得藥師的同意?
有在三甲醫院工作的醫生表示,醫院對七氟烷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從醫院非法或違規獲取七氟烷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至少在三甲醫院裏是這樣。”
然而,就在2020年8月,媒體曾報道四川某醫院實習生從手術室偷走麻醉藥,帶回家給女友吸食,最終女友吸食過量死亡。
有自稱知情的網友透露,涉案麻醉品正是七氟烷。這一説法也符合不少醫療行業網友的推測。
無錫市衞健委就女醫生“以身試毒”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七氟烷是管制的藥品,屬於一類藥品。
出了醫院,社會對七氟烷的管理似乎沒那麼嚴格。警察對陳醫生的説明也佐證了這一點。
至此,這場實驗爭論終於又走到了和“23歲女員工酒店內死亡”一案更為相關的議題:作為具有麻醉作用的藥物,我國目前對七氟烷的管制強度足夠嗎?當中是否存在漏洞?
04
微博用户@宋藥師 的科普和陳醫生的聲明一致:七氟烷雖然是吸入式麻醉劑,但並不屬於“管制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不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的囊括範圍內。
不過,目前來看,在配有藥師的正規網上藥店已經買不到七氟烷。有人隨機去多家實體藥店問詢,工作人員均表示不售賣此類藥物。
一位藥監部門官方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七氟烷屬於禁止在市面上流通的藥物。醫療相關部門需要在持有專業資質的情況下,在專業的平台上申購才能獲取。普通百姓是不能在藥店直接購買的。
基於過往的案件大數據,@江寧婆婆 認為,公眾更該警惕的,是更常被用作第一犯罪工具的口服類迷藥
有醫生在微博發佈迷藥分類科普,常見口服類迷藥包括三唑侖(“蒙汗藥”)、氟硝西泮(“約會強暴藥”)、氯胺酮(“K粉”)、γ-羥基丁酸(“乖乖水”“失憶水”“聽話水”)等。
佛山23歲女員工酒店內死亡事件後,有媒體調查發現,在多家電商平台、即時通訊app裏,仍有上述迷藥銷售,價格在280-680元之間。大部分藥物無色無味,可以輕易溶解在酒水飲料中。
其中,熱銷的“迷藥”三唑侖為精神麻醉類藥物,屬嚴格管控的第一類精神藥品。
向下滑動查看
在2月17日發佈的聲明裏,陳醫生表示,拿自己做實驗的行為是不對的,“考慮事情很片面。”
而隨着她將手中的七氟烷正式上交警方處理,這場神展開不斷、充滿倫理爭議的意氣之爭終於告一段落。
05
有人説,陳醫生太傻、太倔。
在回應裏,陳醫生詳細覆盤了自己當時的心態:“一看到佛山那位女性被害的案件,負面情緒就起來了,總想做點什麼,所以就做了這麼出格的事。”
她還反思了自己“好心辦壞事”的做法,“副作用”太明顯。
“最後我想説的是,無論是我,還是@江寧婆婆 ,初衷都是為了科普,以及讓這個社會更安全,讓女性更安全。我必須得承認,這事,我做得不地道,沒有過腦。”
“只希望我和他做出的努力,能為社會安全,為女性,為科普事業貢獻一份力。”
實際上,很多網友力挺陳醫生,認為她的視頻直觀地展現了迷藥的威力,這種真實帶來的衝擊感,是別的文字科普和模擬場景無法比擬的。
有留言表示,陳醫生上了熱搜後,自己被科普了迷藥,她們會牢牢記住這種震撼,警惕迷藥。
還有許多人感受到了陳醫生對女性安全科普與倡導的真誠,其中也包括不少男性。教育界人士@王樂平Robin 甚至認為,陳醫生“是在為所有女性剖肚”。
“作為完全明白這其中風險的一個婦產科大夫,她做出這樣的舉動與其説是想證明一個事實,不如説是在代表女性向大家控訴一個現象。”
“就像在剖肚證明她沒有吃兩碗粉。她是在為所有女性剖肚。”
每一次暴力惡性事件發生,都會使得女性的恐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針對案件的科普,從來不僅僅關於科學知識,也關於心理學和傳播學。
如果不考慮社會背景,一味認為女性的恐懼是“不理性的”“不科學的”,是“大驚小怪”,那麼可以説,為了女性更加安全而科普的初心已經喪失了。
而抓住對方不嚴謹的表達反覆討論,或許是可以帶來流量,但流量也會淹沒甚至沖走雙方原本的善意。
雙方粉絲纏鬥、對立情緒濃烈,罵戰升級,導致兩個人的再次表達都失去了意義,那倡導又從何説起呢?
正如這次事件裏的其中一種代表性觀點:糾結到底是十幾秒,還是三十秒,還是六十秒實現迷暈效果,重要嗎?
大部分人已經對其中的“科學爭論”感到厭倦,甚至認為這遮蓋了原本應該討論的迷藥非法流通與管理問題。
“都在討論‘一捂就暈’,還有人記得佛山那個女孩嗎?”
她才23歲,母親是聾啞人,家境貧寒。她努力考上大專,畢業後入職地產公司,憧憬着光明的前途,懷揣着致富改善家庭條件的願望。上司帶她去喝酒,最後身死酒店,死因是七氟烷中毒。
最新消息,上司彭某因涉嫌強姦(致人死亡)罪,已被依法逮捕。
彭某的七氟烷從何而來?
這恐怕是個比“七氟烷能否一捂就暈”無趣、沒流量、但卻更重要的問題。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週刊《毒死女生、麻暈醫生,七氟烷仍被私自售賣》
紅星新聞《醫療大V親自體驗麻醉藥“一捂就倒” 本人稱系正規渠道購買 無錫衞健委:七氟烷是管制藥品》
紅星新聞《網紅醫生迷暈自己不可取,但也測驗出公眾擔心》
叮咚快評《醫生用麻藥迷暈自己,如此“科普”副作用明顯》
搜狐鑑聞《佛山強姦案中麻藥是否一捂就暈,爭論不該掩蓋女性安全焦慮》
文:家庭雜誌新媒體記者 羅瑞雪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