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韓王韋 | 狄奧尼索斯的莊諧兩面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娛樂


狄奧尼索斯的身世

在希臘神話裏,狄奧尼索斯是酒神、葡萄神和快活神。俄耳甫斯秘儀教派認為,他至少有過三次出生經歷。第一次是從母親腹中,第二次是從父親大腿中,第三次是從被肢解的殘骸中(參見吳雅凌編譯《俄耳甫斯教禱歌》)。據説,因為失誤,宙斯的閃電擊中了情人塞墨勒,當時塞墨勒已有身孕。在她離世瞬間,宙斯將其腹中子救出,縫進自己的大腿裏,繼續孕育了三個月。狄奧尼索斯於是成為奧林匹斯山上唯一一位神人結合後產生的神。

不過,依據其他説法,狄奧尼索斯卻是宙斯和女兒珀爾塞福涅結合的後果。起初他叫查格留斯,赫拉出於嫉妒就指派提坦神去殺他。提坦神抓到他後殘忍地將其分屍並丟進三足鼎中烹煮。宙斯得知後極其憤怒,用閃電把提坦神燒成了灰燼。後來,宙斯把查格留斯的殘骸交給了阿波羅,阿波羅將之埋葬在德爾菲神廟內。在德爾菲神廟裏,狄奧尼索斯得以復活。尼采在《狄奧尼索斯的世界觀》中也提到,是“阿波羅把被撕碎的狄奧尼索斯重新拼合完好”的。此外,還有一種説法是雅典娜從三足鼎裏及時挽救出了查格留斯的心臟,並將它轉交給宙斯,宙斯後來把這顆心臟送給塞默勒食用,塞默勒食用後懷孕,於是,查格留斯得以重生。重生後的查格留斯改名為狄奧尼索斯。

在公元前7世紀出現的《荷馬頌歌》裏,狄奧尼索斯常被稱作“令婦女瘋狂的神”。相關的著名傳説是,阿高厄在狄奧尼索斯的誘導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彭透斯。阿高厄跟狄奧尼索斯的母親塞墨勒是親姐妹。狄奧尼索斯為了報復阿高厄對母親的污衊,把她給弄瘋了。發瘋後的阿高厄跑進山林,跟狂女們廝混在一起,茹毛飲血。阿高厄的兒子,忒拜國王彭透斯拒絕信奉狄奧尼索斯。他認為酒神狂歡實質上是傷風敗俗,應該立即取締掉。為了懲罰彭透斯對自己的褻瀆,狄奧尼索斯就誘騙他去山林裏偷看那些發狂婦女們的行徑。彭透斯被包括他母親在內的狂女們當成野獸撕成碎片。歐里庇德斯在悲劇《酒神的伴侶》中講述了這個故事。尼采在《狄奧尼索斯的世界觀》裏也轉述過其中第三場與酒神節慶有關的情景:“所有人都佩帶着長春藤花冠和旋花,用酒神杖敲一敲岩石,岩石上就會冒出水來:用酒神杖刺一刺土地,土地裏就會湧出酒泉來。樹枝頭滴下香甜的蜜,如果有人用手指尖輕觸地面,地面就會流出雪白的乳汁。”尼采將此稱作酒神的“魔幻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人與自然合而為一,達到一種幸福、迷醉狀態。

酒神崇拜源自何處

《伊利亞特》裏記載了色雷斯國王呂庫爾戈斯驅趕狄奧尼索斯的故事。呂庫爾戈斯反對敬奉酒神。一次,在打獵的時候他襲擊了酒神的撫育者(山林女神),致使年紀尚幼的狄奧尼索斯受到驚嚇,跳入大海,跑到海神女兒忒提斯懷抱裏尋找安慰。希羅多德在《歷史》中講,色雷斯人信奉酒神,而他們的國王卻不同,國王自稱赫爾墨斯的後裔,只信奉赫爾墨斯一個神。無論如何,狄奧尼索斯都跟色雷斯有着莫大的關係。一些學者據此認為,他是一位來自色雷斯的神(參見簡·艾倫·赫麗生《希臘宗教研究導論》)。

然而,酒神祭祀究竟源於何處,長期以來卻存在爭議。希羅多德指出,狄奧尼索斯及其崇拜儀式最初是由預言家美拉姆波斯介紹給希臘人的,而美拉姆波斯又是從埃及人那裏學到了相關的知識。狄奧多羅斯在《歷史叢書》中説,埃及人認為狄奧尼索斯是他們所崇拜的冥神、復活神奧西里斯,傳入希臘以後,希臘人將這位神明改換了一個名字。此外,還有源於印度和忒拜城的説法。現代人類學家弗雷澤認為酒神崇拜帶有巫術性,“其意圖是為了植物春天再生”和“動物繁殖”。這種春天崇拜和生殖崇拜在古代“決不僅限於巴比倫、敍利亞、弗裏吉亞和埃及”,而是“愛琴海沿岸和海上諸島”的民族所共有(《金枝》)。1957年,瑞典古典學和宗教歷史學家尼爾森在《希臘與羅馬時代的狄奧尼索斯密儀》一書中,提出狄奧尼索斯崇拜源自希臘本土的觀點。後來的考古發現也佐證了尼爾森的説法。因此,現代學者更傾向於認同狄奧尼索斯是純粹的希臘產物。

尼采贊同狄奧尼索斯是外來神的説法。他認為狄奧尼索斯對希臘世界而言“是某種全新的、聞所未聞的東西”“狄奧尼索斯闖入了一切領域,包括藝術在內”。尼采説,在酒神節慶裏,人與自然和解了:“大地欣然地奉獻出它的贈禮,連最兇猛的動物也温馴地相互靠近:狄奧尼索斯的花車就是由豹子和老虎拉着的。”這種自然崇拜在亞洲人和希臘人那裏有着本質區別。在亞洲人那裏,狄奧尼索斯崇拜“是低級本能的野蠻發泄”;而在希臘人那裏卻是“一個救世慶典和靈魂變化飛昇的日子”。希臘文化中有着強大的阿波羅傳統。正是由於阿波羅的威力,才使得“從亞洲暴風雨般席捲而來的狄奧尼索斯緩和下來”,最終,兩者“達成了一種美妙的兄弟關係”。這種兄弟關係一經達成,希臘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就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將狄奧尼索斯崇拜的亞洲來源看成是原始的和未開化的,並將狄奧尼索斯入侵希臘看成是一場漫長的文化交融事件,並非尼采獨創。如尼采好友,德國古典學家羅德就認為,在阿波羅崇拜和狄奧尼索斯崇拜之間,有過一場漫長的對抗。而尼采對亞洲風俗的刻意貶低,也能從黑格爾那裏找到滋長此偏見的種子。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曾將起源於東方的藝術視作藝術發展的初級階段和藝術之前的藝術。

阿波羅與狄奧尼索斯的文化競賽

阿波羅與狄奧尼索斯的二元關係是尼采研究古希臘音樂劇的切入點。據説,狄奧尼索斯在德爾菲神廟重生以後,就跟阿波羅一起,成為德爾菲神廟的守護神。每到冬季,阿波羅都會離開神廟。當阿波羅缺席時,附近的酒神信徒會齊集此地,慶賀狄奧尼索斯的新生。根據普魯塔克的説法,德爾菲神廟既屬於阿波羅,又屬於狄奧尼索斯,在冬季三個月的時間裏,狄奧尼索斯是唯一的聖殿之神(見Georges Roux,Delphi:Orakel und Kults?ttten)。

在尼采看來,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對德爾菲神廟的分治,是一場漫長的文化競賽的結果。在這場競賽中,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都為自己贏得了屬於勝利者的榮光。他們的神威平分秋色,最後不得不握手言和。阿波羅“掌管着內心幻想世界的美的假象”,而狄奧尼索斯則要破壞這一假象。狄奧尼索斯與阿波羅的對立,即真理與美的對立。“真理與美之間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像狄奧尼索斯崇拜入侵希臘時這般慘烈。”古希臘音樂劇就存在於狄奧尼索斯的真理與阿波羅的美之間。

在古希臘音樂劇裏可以發現一種狄奧尼索斯式的人。他會給觀眾帶來“崇高性震撼”或“鬨堂大笑的滑稽效果”;他一方面超越了阿波羅“美的表象”,另一方面也並不完全追循狄奧尼索斯的真理,“他超然地立於兩者中間”。起初,劇中的這種狄奧尼索斯式的人並非指單個表演者,而是狄奧尼索斯式民眾。後來禮讚酒神的狄提蘭卜頌歌合唱隊就是從這些表演羣體裏演化出來的。

在歐里庇德斯的《酒神的伴侶》中,狄奧尼索斯表現出一副威嚴神聖、不可褻瀆的樣子;而在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裏,他卻表現出一副滑稽幽默、荒唐搞笑的樣子。可見,狄奧尼索斯是一位時而崇高,時而滑稽的神。狄奧尼索斯的莊諧兩面,讓希臘人領略到了生存的可怖和荒謬。通過音樂劇,希臘人要麼表達“克服恐懼感的崇高性”,要麼表達“排遣荒謬感的喜劇性”。前者對應古希臘悲劇,而後者對應古希臘喜劇。也就是説,無論是在悲劇還是喜劇裏,都包含有狄奧尼索斯元素。

然而,尼采在撰寫《悲劇的誕生》時,為了凸現狄奧尼索斯與悲劇的關係,有意放棄了對喜劇的思考。受此影響,迄今為止,學界對狄奧尼索斯和喜劇的關係仍然少有研究。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作者:韓王韋

  編輯:劉迪

責任編輯:楊逸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