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導演生涯34年,拍攝電影多達26部?我真的越來越喜歡張藝謀了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娛樂

文|令狐伯光

2022年2月4日,萬眾矚目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正式舉行,這次冬奧會的開幕式比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四個小時要短得多,但是這個開幕式仍然精彩至極,可以説在當下全世界搞運動,大型賽事都非常拉垮的情況下。

現在全世界能把這個大型賽事辦好的好像就只剩下美國和中國,這次冬奧會開幕式不同,雖然背後有官方部門的組織,但是在傳統文化和集中人力辦事這兩點上都淡化了很多,更多的突出了中國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創新和文化自信幾個層面。

關於開幕式節目有機會再做分析,這裏還是想説説導演張藝謀吧。

電影《狙擊手》正在上映,是這個春節檔口碑最好的電影,他又是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這個中國第五代大導演的領軍人,後來開啓了中國商業大片時代,再是承接國家級別大型賽事被譽為“國師”,最後是近年電影高產質量過硬的大導演。

一路走來已經40年,中國大導演第一人,張藝謀當之無愧。

從80年代一直到2022年?中國第五代大導演“今何在”

張藝謀真的非常特殊,這裏就不寫張藝謀個人履歷,還有吳天明扶持再到個人生活八卦之類的東西。我們從宏觀角度來看,張藝謀仍然是中國第五代、第六代、甚至是整個中國導演中最特殊的一個。

第五代導演的巔峯時代就是剛剛開放的80年代開始,然後再到90年代達到了巔峯,導演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霍建起、吳子牛、孫周、夏鋼、張軍釗、張建亞、黃建新、李少紅、胡玫等等。

80年代到2022年差不多40年,這個第五代大導演同一個時代出場,但是後面很多人已經掉隊,田壯壯已經多年沒有導演電影了,反倒是去做演員憑《相愛相親》拿了影帝。新執導的電影《鳥鳴嚶嚶》還沒有上映,看這個題材還挺敏感的。

黃建新已經像韓三平一樣成為中國電影大佬,這幾年導演了《建黨偉業》《1921》,還是《湄公河行動》《長津湖》總製片人和總編劇。

張軍釗導演於2018年去世,霍建起、吳子牛、孫周、夏鋼、張建亞等。他們像電視劇導演李少紅和胡玫一樣,有的差不多退隱了,有的大大減產,最重要的是即使拍片影響力也不是那麼大了。

很多第五代導演還不如晚半輩,不算第五代導演的姜文和馮小剛,姜文是演而優則導,雖然風格和第五代導演有些不同,但整個調調兒還是有第五代導演以來的那種思考。

馮小剛成名是以王朔小説為底子的“馮氏喜劇”,後面轉型拍攝商業大片。沒有做到像張藝謀“武俠三部曲”那樣引領中國商業大片時代,但算起來他是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內地數一數二的商業片大導演了。

除了張藝謀就是陳凱歌,然後就是馮小剛,姜文一直沒有太過商業化。

賈樟柯正面挑戰,中國商業片崛起?張藝謀為什麼能一直屹立不倒

因為現實環境的變化,90年代末期誕生的下一票文藝片大導演,便是中國第六代大導演。賈樟柯的現實主義,婁燁,管虎的魔幻現實主義,王小帥拍了兩三部青春片但風格也算偏現實主義吧。

張元,張揚都不行了,王全安和陸川算是一體兩面,前期可以後期就呵呵。

2005年才崛起的甯浩從類型片到後來《無人區》被打擊直接跑去拍商業片,然後與徐崢,黃渤組成的鐵三角扶持了大量中國青年導演的崛起,直接推動,甚至是改變2012年後中國商業大片的生態。

2010年後,中國第五代導演引領商業片,第六代大導演引領文藝片。如果説姜文,馮小剛是第五代導演晚半代的導演,那後來《白日焰火》的刁亦男就是第六代晚半代的導演。

中國文藝片真正迎來風格有明顯變化,甚至出現引領和改變整個文藝片走向的青年導演,我認為是2018年《路邊野餐》的畢贛,電影還是經濟高速發展下的中國西南縣城和農村,但角色和故事不再是那麼苦哈哈的現實主義,風格學和提塔可夫斯基的詩意和夢幻。

同時代的現實主義導演有《大象席地而坐》的胡波,可惜導演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幾年還有藏族電影的萬瑪才旦,《春江水暖》的導演顧曉剛;2021年出現兩個文藝片導演,《宇宙探索編輯部》的黑色主義科幻文藝片,拍電影人拍電影難拍的電影《永安鎮故事集》。

至於中國商業大片的發展,如果不算北上的香港導演,內地導演一直到2017年前都是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天下。2012年徐崢和甯浩一起拍的喜劇,再到《致青春》《小時代》的青春片。中國商業大片真正迎來巨大的變革是2017年吳京的《戰狼2》過後,吳京自己,《繡春刀》的路陽,《流浪地球》的郭帆,開心麻花的喜劇片,再到動畫大片等等。

姜文堅挺,陳凱歌跌下“神壇”?為何大家越來越喜歡張藝謀

很多人可能沒明白上面的內容到底要講什麼,這個文化產業發展的背後始終是社會變遷,觀眾精神需求的一個投射,現在網友喜歡吐槽國產電影爛,但因為現實變化的關係,無論是國產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來到下一個時代,哪怕在國際上拿獎不多的文藝片,在內核表達上已經走出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那個時代。

這個再和張藝謀個人的發展一結合,最終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張藝謀前二十年引領,推動和定義整個國產電影的走向,第三十年頭開始雖然已經落後於時代。但是張藝謀超越時代審美和創作態度,以及強大的創作能力,最終讓張藝謀成為了中國最傳奇的大導演。

第一個十年是他是第五代大導演的巔峯,如果田壯壯沒有被禁十年多拍幾部可能也能打,但是同時代真正能打的就只有張藝謀和陳凱歌。陳凱歌最能打的只有《霸王別姬》,其它作品《黃土地》《孩子王》《邊走邊唱》《風月》《荊軻刺秦王》都是經典。

張藝謀確實沒有比得上《霸王別姬》的作品,但他的《紅高粱》《活着》《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都是稍稍遜色的神作,《菊豆》《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則是經典,他甚至還有一部不輸馮氏喜劇的《有話好好説》。

第二個十年張藝謀的“武俠三部曲”開創了中國商業大片時代。很多人今天仍然不喜歡張藝謀,還有同時代中國大導演拍攝的商業大片。

原因是第五代導演青少年時期生長在中國特殊的年代,他們受到影響最深刻的是蘇聯電影和那個時代的文化思潮,他們是不太懂美國,中國香港的那種商業大片的。同時他們不允許自己的電影沒有思想性,他們要讓自己的電影有啓發性,能起到教育大眾的目的。

他們去拍小打小鬧怎麼可能,架到那個位置了,你讓他們去拍《泰囧》,去拍《戰狼》嗎?答案是確實是不懂,但確實也是拍不出來。

內地第六代大導演的糾結就是《八佰》裏管虎的糾結,第五代大導演就是《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陳凱歌的糾結。每個人都有他的侷限性,每一代人也有他們的侷限性。

不過,我認為張藝謀是第五代大導演的異類,他更多的是時代侷限性而不是“糾結”,陳凱歌2000年後拍的商業片就非常糾結,在當時就被甩下來了,馮小剛的《1942》也是糾結的,姜文除了《讓子彈飛》其它電影同樣糾結。只是姜文沒有拍過商業大片,口碑也是最好的。

張藝謀除了《英雄》,其它商業大片我一直認為差了口氣,偶爾迴歸拍的文藝片《《歸來》《一秒鐘》這種擅長的仍然很好。其中唯一敷衍的作品是《三槍拍案驚奇》,唯一走錯路子的是想借好萊塢影視工業打造的《長城》,它的失敗證明中國商業大片是無法和好萊塢合作共贏的。

這中間有一件挺巧合的事情,2016年張藝謀的《長城》口碑票房失敗。2017年吳京的《戰狼2》獲得中國影史第一,正式開啓新時代中國式商業特效大片的大門。

第三個十年張藝謀可能想通了,再拍的電影都是美術風格鮮明,結構剪輯敍事凌厲穩定,但是故事劇情和表達上差一點的類型片,古裝片《影》,諜戰片《懸崖之上》,戰爭片《狙擊手》,還有一部反腐片《堅如磐石》。

這幾年,中國商業大片不斷突破票房記錄,但是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絕大多數電影在影視工業突破上,類型大片探索上,還有新時代內核的表達上確實更符合當下中國觀眾的精神需求。但很多電影的完成度不夠,甚至可以説是有些粗糙的。

吳京的《戰狼》系列,《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莫不是如此。唯一完成度高、也就是各個層面面都非常成熟的只有《我不是藥神》,甚至正在上映的《水門橋》也是一樣的。

《長津湖》更加氣勢磅礴,場面更大,情緒的表達更加的充沛,主演的知名演員數量更多等等,但是如果兩部電影的完成度都沒有那麼成熟。

相反《狙擊手》作為一部類型片來講,也是劇情和一些表達上面略有些爭議(現在影迷常説的邏輯細節問題),其它各個方面都非常成熟。而且都是冰天雪地的電影,你能明確感受到《狙擊手》和《懸崖之上》的氣質截然不同。

現在國產電影大而空,這個和張藝謀等大導演想讓電影有思想表達,結果卻不會拍的大而空還不同,而是新時代商業大片的那種“大而空”。

現在的國產電影需要商業大片,但更需要《狙擊手》這種完成度高,不同風格的成熟類型片。它們用來頂住文藝片和商業大片中間的位置,這也是一個國家影視產業的中流砥柱,這個本來應該由很多新導演來做的,結果卻讓大導演張藝謀做到了。

即使不講“雙奧開幕式”,張藝謀也是中國大導演第一人

前十年張藝謀是內地文藝片的巔峯,第二個十年他開啓中國商業大片時代。第三個十年一度走錯了路,但醒悟過來還在默默支撐國產類型片,甚至將來還會拍他的首部電視劇,更何況還有“雙奧”等等大型賽事的開幕式。

兩岸三地同時代大導演、甚至內地第六代導演或許文藝片上有不輸的;商業片上面也有不輸的,但是講到綜合成就和影響力的話。即使不參加這個國家大型賽事活動,張藝謀也絕對是中國大導演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