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居”裏的羅曼蒂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
大多數劇迷對於香港的記憶,來自於小時候看過的港劇,林立的高樓,行色匆匆的人們,還有耀眼奪目的霓虹燈。TVB(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成台五十多年,打造了無數令人耳熟能詳的佳作,曾經的繁榮和輝煌影響了幾代人,而近年來TVB的式微卻令人唏噓。
TVB劇一直有着自己獨特的腔調。職場劇、刑偵劇總給人一種“精英感”,豪門恩怨大都情節曲折、大張大合,家庭倫理劇一般也都是誤會重重之後和解,再來一個大圓滿結局。總的來説就是很“抓馬”(戲精,戲很足),並且講究“真情”,像“餓不餓,我煮碗麪給你吃啊”,“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等金句一度還成為熱梗。
最近,TVB一改往日的老腔調,完結了一部“很不TVB”的劇——《香港愛情故事》,講述了兩個家庭老、中、青三代的愛情故事,故事小而美,真實又貼地,只有12集,卻拍出了最温情的故事。豆瓣評分高達8.6分,可以説是近幾年口碑最好的TVB劇了。
故事的開頭是誇張的大字海報和誇張的畫外音,“香港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越住越小,越住越貴!生活難,戀愛更難,沒本事別結婚,房子小,吵架出去吵!”主角子朗和凱琪相戀七年,二人都已經年過三十,都是上班族,因離譜的房價至今還各自與家人同住,毫無私人空間。這一天兩人定了酒店準備過七週年紀念日,卻被意外取消,兩人輾轉十幾家酒店無果,還要花錢在黃牛手中排號,浪漫的紀念日以窘迫告終。
凱琪失落地搭巴士回家,子朗在搖晃的車上向她求婚:“我會很努力地跟你一起建立一個家。”窗外的霓虹燈閃爍,兩人眼角的笑意讓煩躁搖晃的車廂充滿了浪漫,生動演繹了什麼叫“有情飲水飽”。
《香港愛情故事》最打動人的地方在於它拍出了接地氣的、普通人的浪漫愛情,細數下來,劇中共有5條故事線,刻畫了兩個家庭、老中青三代人不斷變化的愛情。男主是有情飲水飽的甜蜜愛人,他的父母卻截然相反,是一對天天吵架的怨偶。父親陳漢聲是標準的男權思想,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有着不容置喙的話語權,可以理直氣壯不幹家務、賭馬、教訓妻兒,妻子少霞生日這天他依然要吵架,59歲的少霞忍耐多年,終於決定離婚,記憶閃回,當年他們也有過令人豔羨的感情,只是被生活磨碎了;二妹陳子欣是自由攝影師,家庭環境讓她十分偏執,一邊過着有這頓沒下頓的生活,一邊封閉自我不相信愛情,在浪子之間遊走;小妹陳子婷是大學的學霸女神,擇偶條件要求極高,她嚮往好的生活,對住在優越公寓裏的同學產生好感,小小年紀就已開始考慮麪包和愛情孰輕孰重。
劇集有五條故事線,代表了不同的愛情觀,各自又在發展變化着,沒有表面的闔家歡樂,也沒有狗血的生離死別,劇中每個人的愛情都有初相識的浪漫瞬間,剛在一起的甜蜜時刻,有陪伴多年的相濡以沫,也有幾十年朝夕相處的一地雞毛。
《香港愛情故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風光城市背後的心酸人居,男主子朗一家四口住在40多平米的公屋,沒有獨立房間,三兄妹拉開牀簾就是餐桌;子婷的私人空間只有在壁櫥上面用牀簾間隔出的一方天地,逼仄的連腿都伸不開;子朗和凱琪結婚後搬出公屋,租了一間十幾平米的劏房(一間屋子分割成多個獨立空間),終於有了自己的私人領地,好處是在牀上一伸手就可以拿到咖啡杯;為了節省空間,廁所廚房二合一,只有一個水龍頭……劇中畸態的房價令人咋舌,有觀眾調侃,《香港愛情故事》簡直是“港版蟻居”,比“蝸居”的空間還要壓抑。
愛情是房子的附屬品嗎?這是一個問題。“流離失所”的子朗和凱琪要麼拼命賺錢買個小房子,要麼繼續租房、為別人養房,“買房”的壓力讓兩人喘不過氣,婚前尚能有時間約會,孩子般地抓娃娃打遊戲,婚後反而沒有時間共處,為了賺錢把生活空間壓縮到極致。生活摩擦、置業坎坷漸漸出現了,一路下來兩人竟然也忘了當初愛情最好的模樣。這樣的情節令不少人感到熟悉,哪有這麼多小確幸,都是在生活的辛酸中尋覓幸福。
《香港愛情生活》用“房子”這塊彈丸之地,描繪了覆蓋其上的眾生相,無論是題材還是手法都“煥然一新”,演員陣容中沒有大牌,大多是生面孔,而老戲骨搭配年輕一代也分散了整部劇集的戲劇張力。在諸多用大豪宅展示各類精英的港劇中,這樣踏實、充滿煙火氣、有帶點小心酸的小品劇,更得到觀眾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