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視劇《風起隴西》在愛奇藝、央視迎來大結局。《風起隴西》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説,由諸葛亮因間諜“白帝”陳恭(陳坤飾演)提供的情報錯誤而失守街亭,首次北伐失敗為起點,講述了蜀漢派荀詡(白宇飾演)前去甄別陳恭叛變一案,兩個小人物在風起雲湧的曹魏、蜀漢反諜囹圄中生死博弈,步步為營。結局中,陳坤飾演的陳恭為保全大局為國身死,諸多觀眾為其感到“意難平”,甚至意猶未盡地提出疑問:“為什麼陳恭必須死?”
陳坤飾演間諜“白帝”陳恭。 藝人方供圖
該劇收官後第二天,陳坤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在他的理解中,這對於陳恭而言是一個很“爽”的結局。“陳恭可能是有悲劇色彩的,但是他讓我覺得很過癮。悲劇也可以是很過癮的一生。他的命運感和氣質在與他對職業的信念感和忠誠度,這是一種非常古典主義的氣節。”
現場70%是計劃內,30%是碰撞出的火花
經歷了“甄別”、“反諜”、“碟中諜”等連環計謀,《風起隴西》最後一集中,荀詡與即將被梟首棄市的陳恭在獄中相見,憤怒、痛苦地質問陳恭真相。這場戲,荀詡痛心疾首,陳恭慷慨淡然。面對大義與生死,惺惺相惜的二人用截然不同的方式表達着內心悲愴,為這部作品畫上沉痛鏗鏘的休止符。
荀詡與陳恭在獄中相見。 藝人方供圖
陳坤錶示,這場戲首先依賴於完整的劇本表達,劇本和導演共同在現場幫助大家進入這個文本世界。而與白宇兩個人的情緒,也幾乎在拍攝中是一氣呵成的。在陳坤看來,陳恭和荀詡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雖然戰場不同,但都可以為了大義犧牲,彼此有天然的心靈默契。“(拍攝時)我相信我是陳恭,他相信他是荀詡。我們在現場,70%是在計劃內,30%是會有現場火花。因為情感是真實的,我們真實的在為這些角色哭泣,笑的時候是真心的為這個角色去笑。”
另外一場,陳恭與妻子翟悦(孫怡飾演)生死訣別的戲也曾打動無數觀眾。翟悦因暴露遭遇酷刑,為了不負國家,也為保護陳恭身份,翟悦在陳恭的懷中自盡離世。播出當晚,#陳坤哭到嘴角都在抖#的話題引得千萬觀眾熱議。
翟悦在陳恭的懷中離世。 藝人方供圖
在陳坤看來,劇中翟悦之死超過了陳恭的預計,令他感到非常內疚,也促使他最終走向了結局的選擇。而拍攝這場訣別戲時,“哭死我們了。”陳坤與孫怡連着哭了十幾分鍾,最終一條過,導演路陽稱讚“很好”。“我跟導演説,要是不讓我們過,我們就(哭)‘死’了。”陳坤戲稱。
但相較情緒大起大落的重場戲,劇中陳恭在“倒戈”、“糾結”、“痛苦”中掙扎的每一次內心反轉,於陳坤而言才是更大的挑戰。陳坤説,在演陳恭的過程中,前期他是“藏住”的——在魏國擔任間諜,首先在表現上要“藏”住自己的情緒表情。而後期,他的表演方式則轉化為“默如雷”。這是一位導演前輩在指導他演諜戰戲時送給他的三個字。“陳恭的前期和後期是又不一樣的,後期他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先沉默的放在自己的心裏,微微有點膽怯,但是內心是有力量,要內外有差別。”
陳恭在魏國擔任間諜,要“藏”住自己的情緒表情。 藝人方供圖
很高興與底色相同的人一起創作
陳坤曾多次在採訪中提到,《風起隴西》是一羣底色相同的人,非常快樂地一起創作作品。所謂“底色”,於演員而言,或許是表演的方式,或許是對戲劇的理解。但對陳坤來説,那似乎是一種不問結果,不考慮任何外界因素,一心一意將全身心付諸於角色、於表達,真正去完成一部好作品的專注與執拗。
首先是導演路陽。陳坤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路陽曾時隔一段時間重拍了劇中的某一場戲。雖然彼時陳坤認為,那場戲拍得也挺好的了,但路陽認為,剪出來應該還不行,因為空氣的濕度不夠。於是劇組又在樹林裏面等待重拍。飾演荀詡的白宇亦然。路陽曾在媒體採訪中透露,白宇是一個從創作出發的演員,總是會想知道文字下面,人物那些更有意思的部分,並不會因為一部戲好像挺好的,或者平台也不錯,就來拍的。
花絮照。 藝人方供圖
與擁有同樣底色的創作者、年輕演員一起合作,陳坤尋找到很多對錶演的全新解讀方式。他記得,拍《風起隴西》的時候天氣特別熱,大家都穿了三層衣服,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也因此很少聚在一起,戲外交流也並不多。“但我很感謝這種沒有太多戲外交流的劇組生活,我們在現場見面就是角色身份,我們底色相似,都很進入這個時代。”
這種感受對於一名成熟演員,似乎難能可貴,也是陳坤一直追求的。近些年,從諜戰劇《脱身》中一人分飾或桀驁不羈,或沉穩博學的喬家孿生兄弟,到商戰劇《輸贏》中沉穩幹練的銷售奇才,“其實我什麼戲、類型、角色都可以。(但)我要去參加,它一定是觸及了我心裏要表達的內容。”而一部《天盛長歌》,陳坤沉浸於其中七個多月,成就了在命運沉浮中隱忍、剋制、不屈的寧弈;為飾演《和平之舟》中的軍醫張渡航,陳坤每天練習站軍姿、跑步,生活中嚴格遵守軍人行為準則,甚至節食減重十多斤……陳坤始終執拗地、心無旁騖地享受着創作的專注。“我們在長大過程中是用‘加法’,學習表演也是在‘加’。但到一定時候,我們開始選擇,開始做減法。生命、表演、學習還有表達都是一樣的。所以我也正在經歷努力學習和蜕變的過程。”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