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而言,2020年都是他們人生的至暗時刻。
殘酷的疫情不僅帶來生死離別,也讓更多人迫不得已地,重新規劃起人生的方向。
“我該怎麼做?”“我該怎麼選?”在一遍又一遍的追問中,年輕人無助又迷茫。
所幸的是,冬去春會來,山河終無恙。新的一年開始了,新的希望也被重新點燃。
還記得上個月,在電影《武漢日夜》裏,和老伴穿着紅色夾襖參加拍攝的81歲老人孟憲民嗎?
挺過了新冠病毒這道坎後,他更加堅毅樂觀,笑着對導演説,“把我救回來不容易,我們要好好地活”。
電影《武漢日夜》裏,兩位老人相依相守的背影
直到前兩天,看到導演曹金玲在一次演講上的真情告白我才知道,原來他們當時在江邊讚美的蘆葦花,其實正是生命之花。
很慶幸還有這樣一部電影,記錄下過去一年所有温暖人心的點點滴滴;
更難得的是還有這樣一場演講,用豐富多元的幕後故事,給年輕人的迷茫提供了堅定的答案。
打破舒適圈,
看見更大的世界
“舒適圈”這個概念,這兩年,一直在撩撥着年輕人的心。
與“壓力”“焦慮”“風險”這些令人焦頭爛額的詞語相對,舒適圈裏,正是年輕人追求的那種愜意舒適、小資浪漫的體面生活。
但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勇敢地打破這個讓人喪失鬥志地“温柔鄉”,重新挑戰起不一樣的人設。
去年大火的國民演員秦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畢業於中戲的96班,秦昊和章子怡、劉燁、袁泉這些大名鼎鼎的同學一樣,謹遵老師的教誨,“要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要亂接戲。”
所以,他也一直以文藝片導演的原則要求自己。
電影《浮城謎事》裏,秦昊飾演的丈夫角色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中年男人/豆瓣
《春風沉醉的夜晚》裏的同志愛人、《推拿》裏的盲人醫生、《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裏的變態反派……他所飾演的每一個角色都宛如脱胎換骨,讓觀眾不看演員表真的根本認不出來。
這番苦工也確實讓秦昊在圈子裏收穫了不錯的反響,三次入圍戛納最佳男演員提名,讓他幾乎等同於國內文藝電影的御用男演員。
“每年只拍一部電影,第二年肯定會入圍戛納電影節,最不濟的也是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文藝片也就漸漸成為了秦昊的舒適圈。
可隨着如今文藝片漸趨落寞,秦昊手裏拿到的好劇本也越來越少,他在戲裏露臉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以致於他還曾在採訪裏,請求各位大導演都能把他當新演員來挖掘。畢竟作為老演員,“畢了業那麼多年還有空白期”是極不應該的。
“我還有機會嗎?”面對觀眾,秦昊也敞開心扉地袒露,《隱秘的角落》裏這句令張東昇走上絕路的台詞,其實正是他二十年來對自己的反思。
網劇《隱秘的角落》裏,秦昊帶來了一場“洗心革面”的表演
偏愛小眾冷門文藝片,讓秦昊成為了實力最強、卻最沒觀眾緣的男演員。在如今“流量”為王的時代,他總顯得有那麼一些格格不入。
空窗多年,在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網劇《無證之罪》後,秦昊才意識到,走出舒適圈打開自己,才能看見一個更大的世界。
“我只是一個演員,需要不同的舞台、不同的觀眾來驗證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
嘗試不一樣,不一定有結果,但是不嘗試一定沒有結果。這是秦昊給“我還有機會嗎”這個問題做出的回答。
突破自我、抓住機遇,對每一個年輕人而言,舒適圈外更大的世界裏,才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憑《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裏了》等歌曲走紅的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其成員就來自五花八門的不同職業,合唱是他們共同的愛好
因此,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紛紛加入到了“斜槓青年”的陣營裏,甚至,他們就隱藏在你的身邊。
比如,白天她是你旁邊默默無聞的策劃小妹,晚上回家就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妝教程的視頻UP主;
又或者,平時他是你對面敲代碼飛快的程序員小哥,不加班的週末就會宅在家裏,向自媒體平台一篇篇投稿自己的小説。
根據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如今80-95的青年羣體當中,已有8000萬人加入了兼職、創業的“斜槓”大軍。
在舒適圈外闖蕩,年輕人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也最終積累了更多的自信。
面對質疑,用實力證明自己
“温室裏的花朵”“以自我為中心”“垮掉的一代”……這是90後身上永遠也甩不掉的標籤。而伴隨他們成長的,還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批判和聲討。
但是,面對這樣的質疑,年輕的後浪們卻並不畏懼。
他們最喜歡以童年時的體育偶像鄧亞萍為榜樣,像她一樣努力尋找機會,以真正的實力打碎外界的刻板印象。
自從16歲獲得了世界冠軍,一直到8年後退役,鄧亞萍都蟬聯國際乒聯的女子排行榜第一名。當時所有人都在質疑,覺得她的人生巔峯也就到此為止了。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鄧亞萍一舉拿下乒乓球女子單打、雙打兩枚金牌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鄧亞萍卻從零開始學習英語,用了整整十年時間,拿回了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一次分享中,她掏出了自己的秘密日記,講述着自己退役後迎來的一場場人生轉折。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命運如何走向,常常對未來抱有懷疑,我們能做什麼呢?”鄧亞萍這樣問起她年輕的朋友們。
而她的獨門絕技就是“幹”。“幹!幹活!再幹活!你不幹怎麼活?靠那股勁兒你越幹就會越清晰你的未來,未來便會有希望。”
不斷地重塑自己、挑戰自己、打破自己,用令人刮目相看的實力打臉他人的質疑,這份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不正是年輕人最欠缺的真知灼見嗎?
“希望通過讀書開闊視野,掌握人生更多的主動權”,褪去了奧運冠軍的光環,鄧亞萍以普通朋友的身份分享給了年輕人一點經驗。
只有登上更高的平台,才能看見更大的世界。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追隨鄧亞萍的腳步,選擇用一個嶄新的開始,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歷練中成長,
註定是更廣闊的舞台
擁有乘風破浪的夢想,卻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也是這屆年輕人心頭的困擾之一。
明明是最有活力、彈性最強的25-30歲年輕人,如今已經成為了職場中壓力最敏感的羣體。
遇到一點點困難和挫折就委屈到不行,恨不得化身《逃避可恥但有用》裏的新垣結衣,把失敗的職場經歷拒之門外,精打細算地經營自己的小家。
因為實力不夠就放棄了野心,因為才華不足就埋葬了理想,對於這些喪失了鬥志的年輕人,我強烈建議他們打開今日頭條搜索“開年演講”,聽聽董明珠的故事感受一下。
去年疫情停工期間,格力電器集團的收入出現斷崖式下跌。短短三個月裏賬上憑空減少三百多億元,線下的專賣店更是門庭冷落、無人問津。
為了不讓手裏的九萬多名員工因虧損而吃不上飯,已經66歲的董明珠決定親自出馬,以董事長的身份空降直播帶貨。
但沒想到的是,直播圈就是個修羅場。董明珠的首秀迎來了431萬人圍觀,但銷售量卻只有22.53萬元,連隔壁羅永浩首秀賣1.1億元的零頭都沒有。
這麼慘烈的失敗要是擱在年輕人身上,可能乾脆就“撂挑子”不幹了,但董明珠卻偏要死磕這塊硬骨頭。
直播卡頓就增加技術支援、不接地氣就轉變個人風格……總結了每一個失敗的教訓後,董明珠的第二次直播,3個小時裏成交額就突破了3.1億元。
2020年6月1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零點直播銷售額前接受記者採訪
成功的逆轉來源於什麼?董明珠説,她是觀察到疫情之後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便在直播中將科技“智造”、呵護健康的品牌文化傳播了出去。
發現危局就儘可能逆轉為機遇,遇到困難就努力想辦法解決。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言,苦難與挫折其實並不可怕,反倒應該看作一場重生的洗禮,幫助我們找到更為清晰的人生目標。
就像《武漢日夜》裏的李晶晶,為了懷念在疫情中離世的媽媽和姥姥,電影點映的時候,她特意帶來兩束鮮花擺在了身旁的空位上——身邊的摯愛已然離開,自己更要替她們好好地活下去。
在晶晶的心中,這份生離死別的痛苦轉化為了温情而堅韌的勇氣,既鼓勵她迎接自己的新生,也鼓舞着每一個曾在絕望中掙扎的同齡人,勇敢接受未來的人生挑戰。
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言,迷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聆聽一些不平凡的人物講述他們平凡的故事,倒是真的能為我們提供一些真知灼見。
不僅有鄧亞萍、董明珠這樣的“大女主”們講述她們的勇氣與拼搏,也有馬麗、秦昊這樣國民演員分享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困境與憂慮;
還有新冠醫學顧問曾光、律師張起淮等給公眾普及最權威的業界知識,《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聚沙成塔般記錄下疫情中每一個武漢人的真實記憶……
不同的行業意味着不同的視角,不盡相似的人生也可以激發不同維度的討論,這正是今日頭條希望通過這次晚會帶領大家“看到更大的世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