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華誼搖錢樹到賠償2.35億:老去的馮小剛,該何去何從?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娛樂


這兩天,馮小剛五年對賭賠2.3億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據媒體報道,馮小剛因為與華誼對賭失敗,得賠償華誼兄弟總計2.35億。

可能是大家最近財經類的瓜吃多了,對“億”這個數字已經免疫了,覺得也才“1爽”而已。


事實上,在資本大佬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常規操作面前,2.3億也確實不多。


但比較諷刺的是,今年剛剛過去的五一檔,不僅沒有馮小剛導演的作品上映,反而他還要自掏腰包賠償上億元給自己的老東家。

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句:和華誼走過二十多個年頭的馮小剛,尚能飯否?

01

時間回撥到2015年。

那一年,華誼兄弟的股價最高64元,市值一度高達900多億。

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華誼兄弟的董事長王中軍,振臂一呼,要把市值提到1000億。

並且公佈了兩個收購案:

第一個是以7.56億元,收購李晨、馮紹峯、鄭愷、杜淳、陳赫、Angelababy等人投資的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70%的股權。

第二個是以10.5億的對價,收購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70%的股權。


由於東陽美拉的資產只有馮小剛,所以也可以理解為,馮小剛簽了賣身契。

王中軍也確實賞識馮小剛,對他的這家皮包公司做出了15個億的估值。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合同上的。


收購5年之內,馮小剛要做出業績承諾,2016年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以後每年增長15%。

也就是説,馮小剛2017年要給華誼賺1.15億,2018年是1.32億,2019年是1.52億,2020年是1.74億。

5年下來,馮小剛總共要給公司賺6.74億的淨利潤,如果完不成,就得馮小剛個人補齊。


在那個年代,一年一個億絕對不是小目標,但恰好籤合同那一年,正是“馮小剛年”,再加上背靠華誼兄弟,基本沒有任何風險。

更重要的是,對馮小剛來説,就算5年一分錢沒有賺到,賠掉6.74元,對於已經拿到10.5億的他來説,已經淨賺3.76億。

當然,馮小剛也不可能一分錢不賺。

2016年,2017年這兩年,馮小剛超額完成了對賭淨利潤。


但誰也想不到,轉折出現了。

2018年,娛樂圈大地震,馮小剛的御用演員范冰冰出事了。

這一年,出師不利的馮小剛背上了0.67億元補償款。


雖然2019年回了一口血,但接着遇上了2020年的疫情,馮小剛第二次對賭失敗,需賠付華誼業績補償款約1.68億元。

加上0.67億元補償款,馮小剛共需賠付2.35億元。

很多人説,像馮小剛這樣的頭部導演,拿出2.3億並不是難事。

確實,馮小剛賠償了2.3億,但還是淨賺了8.2億元。


但正如他的妻子徐帆所説:

錢再多有什麼用。

馮小剛這兩年遇到的事,比賠錢糟心多了。

02

今年3月末的時候,馮小剛的病情再次惡化,坦言放棄治療上了熱搜。

通過馮小剛的照片對比也能看出來,他的皮膚一直在變白,臉上就像是塗抹了厚厚的一層面粉,而且還蔓延到了脖子。

眾所周知,白癜風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頭疼的一個難題,只能靠藥物來控制而已,並不能徹底地根除。

醫生的建議,也是通過戒煙戒酒,並要有良好的休息規律,來延緩發作。


但這些馮小剛很難做到,也不打算去治療,所以導致白癜風不僅沒有得到控制,反而變本加厲,越來越厲害。

有時候身體上的折磨還能忍受,怕就怕精神世界的攻擊,而馮小剛,就偏偏遇上了。

那兩年,馮小剛不是在罵人就是在罵人的路上: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馮小剛髮長文炮轟萬達。

在電影論壇上,馮小剛炮轟觀眾“垃圾”。

《唐山大地震》上映時,馮小剛説整個電影行業就是個婊子行業。

在電影裏,他安排角色對罵。

在戲外,關於女性和兩性關係的言論,亦是罵得不可開交。

最讓大眾熟知的還是他和崔永元的罵戰。


彼時的馮小剛和崔永元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甚至在事業上互相提攜過。

尤其是《小崔説事》改版後,還是馮小剛帶着王中磊、劉震雲、張涵予等一批明星大腕們來給抑鬱的小崔仗義撐場。

那時候,馮小剛説,要把自己的導演椅、《唐山大地震》的模型、《集結號》裏面的服裝全部湊齊了捐給崔永元的電影博物館。

崔永元聽到這個消息,表示特別感激和感動,説“是過硬的真朋友”。


有了這層關係,馮小剛請崔永元到家裏吃飯,給兩個人搗蒜的是劉震雲。

場面很隆重,談的事也很重要:馮小剛想讓崔永元出演《手機1》的男主角。

但崔永元拒絕了。

不過崔永元無意間給馮小剛提供了不少電視台裏的創作素材。

於是,我們看到了經典的一幕:

武月一角是嚴守一的情人,她習慣於通過與男性發生rou體關係來獲取利益,便以此為條件試圖換取電視台主持人的工作。


03

《手機》上映後,崔永元覺得自己被騙了。

雖然他不是男主角,但圈裏圈外都知道,馮小剛原定的男主角就是他,他也正好是一個主持人。

但木已成舟,幾年後,崔永元央視辭職,馮小剛一舉躋身了名流圈。


一直到2018年,為了完成前面提到的對賭協議,馮小剛宣佈籌備《手機2》。

此時崔永元曝光了范冰冰偷税漏税和陰陽合同。


週一開盤,華誼股價暴跌,馮小剛在微博上發出《十問》開撕崔永元,但意外被10萬網友罵到關評論。


馮小剛變得安靜了,他發了一條微博: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個節點,萬物復甦,白天就長了。

但白天過後,還是黑夜。

2019年,馮小剛劍走偏鋒,拍了一部《如果芸知道》,趕在了最熟悉的賀歲檔上映。


五天票房輕鬆過億,眼看曙光在望。

但沒想到,最終票房停留在1.56個億,豆瓣評分僅6.5。

對比同檔期來看,《葉問4》、《誤殺》票房都破了十億,幾乎是前者的10倍。


二十年的光景,熟悉的檔期,卻指向不同的結果。

有馮小剛的資深影迷更是發言:中國不再需要馮氏賀歲片。

天地反覆,馮小剛如鯁在喉。

老朋友姜文勸馮小剛:

「導演拍的東西是葡萄,電影應該是葡萄酒。小剛啊,你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其實馮小剛也想釀酒。

他拍過《甲方乙方》也拍過《天下無賊》,拍過《唐山大地震》也拍過《私人訂製》。

但怎麼拍,都成不了觀眾喜歡的酒。


現在的馮小剛,轉戰到了愛奇藝拍玄幻網劇,他説:

“有的觀眾感覺慢的,平的,淡的,看不下去的,您花了錢罵幾句出氣都是應該。”

年過六十,他開始放低姿態。

有人説他老了,有人説他想開了。

但其實,離開大熒幕的馮小剛,才更容易讓人看到他的B面。

04

馮小剛出生於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式家庭。

父親有激情和理想,母親則是忍耐度極高的女性。

但也和大多數中國式家庭的命運一樣,母親35歲時選擇和馮小剛父親離婚。


離婚後,馮小剛和姐姐隨母親一塊生活,住在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附近。

在讀完中學後,馮小剛投身軍營生活,回來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


在馮小剛艱難向上攀爬的歲月中,母親身體越來越差,先後患了癌症和腦血栓,此後癱瘓在牀。

馮小剛很孝順,有時間就會陪伴母親。

不過他更覺得,自己的性格更像父親,都是那種:“很有激情的人,沒遮沒攔的人,透明度很高的人,很有才情,但是非常缺乏條理性。”


這種性格一直延續到了馮小剛自己的婚姻,從某種程度上説,他幾乎復刻了上一輩人的命運。

1984年馮小剛經過單位同事的介紹,熱情追求到了做護士的前妻張娣,新婚後女兒馮思羽出生,為家庭添了一份喜悦和好運。


在女兒出生之後的第二年,馮小剛的事業就有了起色。

1992年,他與鄭曉龍同盟寫了電影劇本《大撒把》並搬上熒屏,開啓了導演生活。

之後在工作中認識了徐帆。


馮小剛曾在《金星秀》上描述和徐帆相識的過程,他用了一個詞:尷尬。

他當着徐帆的面説,她不漂亮,不適合當女演員,而徐帆則認為馮小剛太招搖。


但一年後,再次相遇的兩個人把命運捆綁在了一起。

這段故事發展了六年,這六年裏前妻的做法就是“不聲不響,不聞不問”。

直到1999年,原配不再堅持了,和馮小剛離了婚。

現在有些網友在説到這段往事時,會覺得有種“且行且珍惜”的風範。

但在當時,三個人早已默認了並不光彩的命運。

05

讓人意外的是,馮小剛和徐帆在一起後,兩人的事業一飛沖天,生活也有滋有味起來。

徐帆説:“跟馮小剛結婚,我樂了10年,希望還有50年能讓我樂下去。”

2016年,馮小剛把自己14年前寫給徐帆的一封信公佈在微博上。

據他自己説,這封“孝敬徐老師”的信曾讓徐帆樂到“合不攏嘴”。


隨後,徐帆也按照馮小剛信件的格式寫了有趣的回信。

徐帆説丈夫馮小剛是“狗東西”,喜歡犯狗脾氣,但在生活裏逗她的招數有很多。

其實説起來,馮小剛從來不缺少花邊新聞,從當年“夜宿門”事件之後,撲到馮導身上的姑娘們就一浪接一浪。

但兩個人的態度和立場,也為有瑕疵的婚姻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和結果。

比如只要徐帆發話,馮小剛不管多晚都會回家。

而馮小剛喜歡吃素,徐帆就去到處學習怎麼做好吃的素菜。


有人説徐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無奈。

但其實,不如説,徐帆的“柔”填充了馮小剛的“軟肋”,而馮小剛的“剛”,也滿足了徐帆的需要。

每個人的婚姻觀不一樣,對他們來説就是“不要相信白雪公主的童話,婚姻就是在熬,在忍。”

像一個合法仇人,相愛相殺一輩子。


如今,20多年過去,兩個人還能一起拍戲,一起上節目撒嬌互懟,也確實是一種幸福。

不過徐帆沒有要孩子,因為馮小剛有白癜風會遺傳的,馮小剛的女兒也有兔唇,於是他們領養了一個女兒,組建了一個温暖的家。

06

如今,隨着賠償完畢,五年之約已到,這可能是馮小剛和華誼的最後一次熱搜。

對此,有評論人士引用了一組數據指出,因為資本變化、觀眾喜好、年齡增長,馮小剛正在失去他曾經最引以為傲的市場:

2010年及其以前,馮小剛在年度內地電影前十名的排行榜單中,出現了十二次。2010年之後,排行榜上,已經是甯浩、徐崢、陳思誠、黃渤、吳京等新一代導演的天下。


從這個角度來説,馮小剛比別人先跑,但卻落下了不少功課,以至於“垃圾的觀眾看不懂精彩的影片”。

但有意思的是,後來的觀眾依然習慣於馮小剛開創的賀歲模式。

人們沒有忘記馮小剛,人們當然不會忘記馮小剛。


就像張藝謀靠新片上了熱搜,陳凱歌要靠綜藝刷了存在感,而馮小剛什麼也沒做,就成了討論的對象。

畢竟在此前15年的時間裏,他一直都是那個最懂中國觀眾的人。

“老百姓的孩子撒謊説瞎話?為什麼,因為他承擔不起表達真實想法之後的那個惡果,這就註定了我們得謹小慎微地做人做事,處處容易換位思考,容易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這樣一個事成了, 別人會不會高興,別人不痛快了,他能讓你有多不痛快。”


同樣在15年後的今天,觀眾也不會因為他的過去,而把他和電影解綁。

人們更喜歡問的是「馮小剛變了嗎?」

好像變了,不再是北京老炮,變得愛看人跳舞了也變得圓滑了。


但人會變,時代會變,而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和當年一樣,馮小剛還在拍自己想拍的東西。

“我就像一棵小樹,選擇了栽在大山間,那裏有陽光可以照耀我。總有一天,小樹也會長成大樹。那時,我也會有自己的影子。”

這曾經是馮小剛對自己的描述。

在成長的日子裏,他有過投機的一面,有過草莽的一面,也有過名利場中被人不屑的一面。

到了今天的年紀,面對這些寓言故事一般的經歷,他已經不再想要搭建一個烏托邦,只想在親手編織的善良裏成全自己。

畢竟,這個時代大家都在關注,什麼是變的,很少人關注什麼是不變的。

但只要葡萄還是踏踏實實的葡萄,就無所謂是做成葡萄酒還是做成葡萄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