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麻花《獨行月球》曝“科幻遇上喜劇”工業製作特輯 國內頂級特效團隊打造 金剛鼠5000萬毛髮讓特效師“頭禿”
今日,由張吃魚執導,沈騰、馬麗領銜主演的開心麻花科幻喜劇電影《獨行月球》曝光工業製作特輯。本片是開心麻花迄今最大製作規模的影片,特效製作由製作過《流浪地球》《刺殺小説家》的國內頂級特效團隊MORE VFX打造,光是視效工作人員就超過600人。劇組啓用了15個攝影棚、置景面積4.1萬平米,在6000平米的影棚實景搭建了月球基地。電影中,金剛鼠這一角色更是讓觀眾印象深刻,“太生動了好像真的袋鼠”,視效指導魏明感慨,這是目前國內最難的數字生物,為了做好金剛鼠5000萬根毛髮,所有特效師都倍感“頭禿”,光是金剛鼠幻想大草原的1個鏡頭,後期就製作了11個月,保證細節足夠真實完美。此次《獨行月球》的推出,也意味着中國特效工業製作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全華班!國內頂級特效團隊MORE VFX打造
置景面積4萬平 全實景搭建月球基地
電影裏,雖然月球上只剩了獨孤月(沈騰 飾),但他的舞台卻是整個星球。《獨行月球》製作時,置景面積達到4.1萬平米,劇組在6000平米的影棚100%實景搭建月球基地。沈騰調侃“到現場一看景搭得好,服裝做得好,各個部門大片氣質都具備了,就差我們演員了”。馬麗則表示一踏進基地,“就不由自主相信是真的”。 為了呈現出影片宏大的世界觀和月球上的奇觀,更貼近真實的月面質感,劇組同樣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美術指導李淼表示,“為了最大程度接近月面效果,先在表面雕塑出隕石坑的造型,再將足足200噸石頭磨成沙子,撒在表面當作月塵”。
點擊獲取影片更多資訊
電影有95%的鏡頭涉及特效製作,拍攝前,劇組進行了國內最大規模的虛擬拍攝,據視效指導魏明介紹,正式開拍前,劇組大概花了3個月的時間,拍了近4000條,完成了影片80%視效的戲,通過虛擬拍攝將抽象的劇本可視化,“等於讓一個片子拍了兩遍”,給了導演更多調整和試錯空間,這也是中國電影工業化流程踏上新台階的重要標誌。
令人頭禿!金剛鼠是國內最難數字生物
5000萬毛髮真實還原,是人類毛髮數量的500倍
電影裏金剛鼠的角色獲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為了讓“金剛鼠”更逼真,整個視效團隊花費了大量心血,影片中呈現的金剛鼠,是以演員郝瀚的動捕表演為基礎,然後由動畫師參考其表演及節奏,一幀一幀調出來的。“特效製作裏,毛越短的動物越是難呈現。”視效指導魏明透露,因為袋鼠的毛髮短且濃密,運動時會露出表皮,渾身上下全是肌肉,相比長毛生物更容易穿幫,制度難度和週期更長。一個人的頭髮大概是10萬根,但是“金剛鼠”的毛髮多達5000萬根,是人類髮量的至少500倍,毛髮的走向會根據肌肉紋理在不同部位呈現不同的變化,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劇情細節需要通過特效展示,比如袋鼠嘴角吃剩的殘渣、被獨孤月踹完後留下的腳印、打鬥時掉落的飄在空中的毛髮等,都需要做到足夠真實。電影裏金剛鼠幻想大草原的1個鏡頭,後期製作週期有11個月之久,才讓細節做到足夠完美。
金剛鼠是國內製作難度最高的數字生物形象,做袋鼠的毛髮,1幀最長需要渲染27個小時,觀眾看到的一秒最長需要渲染648小時,視效團隊總共用了2500台渲染農場的算力來解決近景別、高精度的袋鼠渲染。除此之外,科幻喜劇,對於拍攝和特效製作也是格外嚴格的考驗。魏明坦言:“雖然已經在虛擬拍攝時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但喜劇片有太多即時的變化,尤其是沈騰和袋鼠交互的部分,每天都讓人無比頭疼。”如今電影上映,影片的特效製作獲得了高度肯定,主創們這才放下心來。科幻喜劇這條路上人跡罕見,但正如導演張吃魚所説,“恰恰是因為我不是獨行的,所以才能創造出《獨行月球》”。
電影《獨行月球》由張吃魚導演,沈騰、馬麗領銜主演,由浙江開心麻花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儒意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西虹市影視文化(天津)有限公司出品。影片《獨行月球》正在熱映。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獨行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