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賈玲是個意外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娛樂

本文字數:3162|預計 5 分鐘讀完

一個外行導演攜着一部喜劇片,突破了桎梏。

來源丨燃財經(ID:chaintruth)

作者丨鄧雙琳 編輯丨林文龍

故事朝觀眾所期待的方向發展了,《你好,李煥英》在上映 7 天之際,票房成功突破 30 億。至此,賈玲除了喜劇人的身份,又多了一重導演的身份,並且是 " 國內首位票房過 30 億的女性導演 "。

對於電影圈來説,這是一個意外。

年前的開片會上,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你好,李煥英》拍得不好,票房肯定有限,因為這部電影在表達上的缺陷實在太明顯了:段落之間有明顯的拼湊感,故事情節也少有新意,更像是在用電影的形式拍攝了一部加長版小品

但《你好,李煥英》的票房增速意外反超了《唐人街探案 3》,成為春節檔最大的黑馬。

成為票房第一的女導演這件事,賈玲自己也是意外的,因為這個帽子實在太高了,高到賈玲本人都不敢許諾是否還會有下一部作品出現。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成為爆款,有觀眾為了彌補上一個春節檔而報復性觀影的 " 天時 ",也有今年春節檔影院限流政策不嚴的 " 地利 ",最重要的是有賈玲盡數傾注真情的 " 人和 ",三者缺一不可。

但賈玲的這頂 " 高帽 ",出現的時機又太適宜了,國語電影的女性創作者們正需要這樣的一頂 " 高帽 " 來撼動華語電影圈的生態

還記得 2019 年的春節檔嗎?那是一個沒有女主角更沒有女性導演的春節檔。六部真人電影《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流浪地球》、《神探蒲松齡》、《廉政風雲》都清一色主打男演員。

中國不缺優秀的女性創作者,但不得不承認,當下的國產電影市場,仍然以男性力量為主導。《2020 年青年導演生態調查報告》顯示,女性導演在行業中的佔比僅有 28%,不過比起 2017 年的 17%,這一數據還是略有增加。

《你好,李煥英》的出現,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國產電影的更多可能性,原來女主角並不需要通過 " 白幼瘦 " 或者 "36D" 來展現女性的美,原來女導演拍的喜劇不需要丑角和性暗示梗也能逗人發笑,原來從女性視角展現的一部喜劇給人的觀感是如此舒適。

或許《你好,李煥英》存在的更高意義,是讓更多人看到女性導演是如何從女性視角去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具有女性價值的喜劇故事。

喜劇也可以不低俗

當女導演來拍喜劇,我們才知道,原來喜劇還可以這樣拍——一部喜劇裏可以沒有丑角,沒有用男女兩性關係去玩梗,也能講好一個故事。一個不葷的喜劇電影,對觀眾來説,是一個新的感官體驗。

有觀眾評論," 物化女性是以前大多數國產喜劇電影的通病,但李煥英里的笑點沒有一分油膩和猥瑣的視角,反而充滿女性關懷的凝視。"

男性視角拍出來的美,多是通過女性的外表和肢體來煽動氛圍,而《你好,李煥英》裏的女性角色高矮胖瘦不一,她們是靠生活的張力展現了女性充滿生命力又鮮活的美,她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追求,不僅僅是一個花瓶。

當同題材的《乘風破浪》裏的男主穿越回父母年輕時候,想盡辦法撮合父母在一起好讓自己出生,卻從來沒想過要救贖將來因為產後抑鬱症而自殺的母親。

《你好,李煥英》卻通過賈曉玲的視角告訴母親,作為女兒,比起我的存在,我更希望你能夠找到自己的幸福。

來源:豆瓣《你好,李煥英》

另一個閃光之處在於,《你好,李煥英》裏的女性角色都是靠自己的性格和意願在過活,哪怕是有些反派色彩的王琴,和李煥英動過手打過架,排球賽場上互相放過狠話,但賈玲依然沒有按照一貫的 " 爽劇 " 套路為她安排一個悲慘人生。

電影沒有什麼 " 廠花之爭 ",沒有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或是搶男人鬥小三的俗套劇情。脱離刻板印象以後,裏面的每個角色都樂觀健康而又生機勃勃。王琴不只是一個成就女主的工具人配角,即便她沒有嫁給沈光林,也能靠自己贏得一份好事業。

女性和女性之間,不止有雌競,這是女導演傳達給觀眾的善意和温柔。其實女性和女性之間,是可以相互成就的

賈玲的推己及人

賈玲在電影裏充滿善意的凝視,並非來自天生的悲天憫人。賈玲還沒有跨界做導演,身份只是一個喜劇演員時,她就清楚地知道,作為一個女性,想要在這個男人主導的傳統領域裏贏得一席之地有多難

賈玲入行,緣於 2001 年成功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開設的喜劇班,拜了馮鞏為師。相聲一直是男人的天下,女孩學相聲需要犧牲太多,而且還很難成名。

賈玲所在的喜劇班只有 10 個女同學,後來班上的女同學們都陸續轉行,只剩下賈玲一個還活躍在台前。

母親李煥英離世後,家中只剩父親和姐姐。父親為了供她北漂,把老家的房子賣了,而賈玲的姐姐則放棄了求學機會,省吃儉用,為賈玲承擔學費。

成名之前,賈玲吃盡了生活的苦,她在北京尋了一處價格低廉的地下室落腳,白天四處跑龍套去學手藝,晚上則去搶劇場的小演出,甚至連 7 塊錢的表演都接過。

師父馮鞏心疼賈玲,給她介紹了不少喜劇表演的活,這才讓賈玲北漂的日子稍微好過了起來。直到 2010 年,她和白凱南在春晚表演的相聲《大話捧逗》一炮而紅,賈玲這才走進大眾的視野。

" 男女相聲彷彿女孩是逗哏,其實女孩這邊一個包袱都沒有,全是男孩拋包袱,因為尺度太難拿捏了。" 賈玲在參加央視新聞《面對面》時説。

來源:豆瓣《歡樂喜劇人》

賈玲認識到女性在相聲行業受到的侷限性。2012 年,賈玲開始轉型,她減少了相聲演出,把大量時間花在小品創作上,開始在小品、綜藝領域進行嘗試。

相比純粹的相聲演員,喜劇演員更加難做,他們時常要通過醜化自己來達到娛樂大眾的效果,這要求喜劇演員必須完全拋棄偶像包袱,放飛自我。

賈玲參演《歡樂喜劇人》的時候,大口大口地生吃辣椒,三秒內吞掉一大塊西瓜,在《百變大咖秀》上,賈玲賣力表演,甚至不惜以光頭形象反串男人。師父馮鞏看不下去,特地打電話 " 批評 " 她:" 你一大姑娘,還要不要形象了,以後還想嫁人嗎?"

好在賈玲熬出來了。經歷過,才能知道這份對女性更多樣的認知是多麼來之不易,才會通過《你好,李煥英》將她凝視世界的視角推己及人地展現給更多人

女導演有更多可能性

作為跨行的新人導演,賈玲導出的首部電影在專業人士看來,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瑕疵與硬傷。

資深影評人關關告訴燃財經," 對於賈玲來説,《你好,李煥英》絕對是一部用心之作,但是對於‘電影’來説,它不見得具備電影應有的全面要素,也許是因為太段子化了。並不是説段子化不好,只是真正的電影更善於運用鏡頭講故事,運用更多的電影語言。"

知名影視投資人、製片人譚飛也在微博表示," 別捧殺賈玲,這很可能是一個處女作就達到自己導演生涯巔峯的業餘導演,《你好,李煥英》不可複製,不可再來。大家要做好她下面電影(當然,她也可能不導了)豆瓣分越來越低的準備。"

但拋開電影本身的專業性,從另一個維度來看,《你好,李煥英》這匹黑馬出現的更大的意義,是為華語電影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原來女導演也可以拍喜劇,原來女導演拍出來的商業片票房也能過 30 億

國產商業片,票房 10 億是個檻,中國不缺優秀的女導演,但是在票房 10 億以上的商業片範疇內,女性依然是十分稀缺的。拋開《你好,李煥英》不談,近十年來,單部票房過十億的女導演僅有劉若英一人。

華語電影的女性導演們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她們對於如何利用細膩口吻去講述一個平實故事的把控力令人驚歎。

前有陳沖的《天浴》、許鞍華的《天水圍的夜與霧》,近來則有文晏的《嘉年華》,女性導演們將自己置身於時代的洪流中,用鏡頭去觀察大時代背景下平凡女性的生活細末,用温柔細膩的論調去揭開那層敏感的遮羞布。她們所提供的女性視角,是別於男性導演的另一股力量。

但女性導演的優勢,也正是制約她們的地方。資深影評人阿追告訴燃財經," 女導演本身的優勢就是細膩,這份細膩更適合刻畫一些劇情片、文藝片、愛情片,而這些影片本身就不具備高票房潛力。"

一個外行導演賈玲攜着一部喜劇片突破了這份桎梏

當然,期想裏更健康的行業形態,是導演這行不再區分男導演和女導演,只分拍得好的導演和拍得不好的導演。

當一個女性導演將男性擅長的科幻題材和戰爭題材玩轉自如,而我們卻沒有將她的性別拎出來當做一個宣傳點時,才是真正的一視同仁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