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無名之輩》成功之後,他“忽悠”來了劉德華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娛樂

VOL.59

饒曉志

“電影是夢想,戲劇是信仰”

2021年春節進入最後的倒計時,每部迎戰春節檔的影片,都正在摩拳擦掌,期待能成為觀眾的第一選擇。

每部電影背後的參與者,都有着難以言説的緊張和忐忑,導演更為甚之。我們和導演饒曉志見面的當天,恰逢開啓春節檔預售的第一天。電影《人潮洶湧》即便有劉德華坐鎮,但整體預售成績並不算理想。

饒曉志也無奈,時不時會和同在“春節檔”這艘大船上乘風破浪的好友,導演路陽互相勉勵,“現在能做的就是多做一個通告,希望它能多吸引一些觀眾。”

他無數次設想過這樣的日子,以為預售開啓的第一天,自己情緒會被此影響,但沒想到,自己反而很坦然。

確實,比起其他導演,這種被票房“折磨”的日子,饒曉志早在做話劇的時候,就已經“趟”過了很多遍,“我可能已經適應這種狀態了。”

2018年,前作《無名之輩》異軍突起,成為了黑馬影片。饒曉志也成為電影圈裏極具商業潛質的新人導演之一。

到了第三部電影《人潮洶湧》,他是否真正適應電影圈的“折磨”呢?

我們和饒曉志的採訪在當天傍晚,此時的他已經陸續接受了十餘家媒體的採訪,不斷藉由不同媒體途徑,推銷着自己的新作《人潮洶湧》。

在這段時間裏,他被大家反覆追問着相似的問題:《人潮洶湧》進行了什麼本土化改編,為什麼會找劉德華合作,以及關於肖央和萬茜的種種。

悶熱的採訪間裏,每個工作人員都忙碌中帶着疲態。在沒有任何看過全片的前提下,我們已無心試圖去拆解電影本身,更好奇選擇《人潮洶湧》這個項目時的饒曉志,以及此時的饒曉志。

他似乎理解了我們的用意,上來就告訴我們,這部電影是他計劃之外的作品,或者説是“插隊項目”。

《無名之輩》之後,他手上的項目已經有針對性地列出了計劃,而史航拿着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找到了他。這個電影的中國版早在2015年就已經立項,只是項目遲遲沒有找來合適的團隊。

一開始,饒曉志拒絕了史航,他手上有不少其他項目,而且當時內心很篤定,自己想做原創電影。即便如此,他仍找出日本原作看了幾遍,“故事有打動我的地方“,那時才着手開始劇本的創作。

決定把中國版《盜鑰匙的方法》取名為《人潮洶湧》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不太適合。但饒曉志堅持為之,因為原作裏那種平凡人的荒誕,是促使他動筆的閃光點。

或許,有了無數“無名之輩”聚在一起,才會有“人潮洶湧”的景象。他自己也喜歡我們的這種解讀。

劇本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時間,比想象中更快。

於是,他開始向演員們發出了邀約,甚至在《掃毒2》的映後發言時,直接向劉德華安利起了這個本子,“他會接(劇本),估計是被我的‘厚臉皮’打動了。”

沒想到,找演員的過程同劇本一樣,都非常的快速,“幾位主創都統一在那個時間有檔期,於是,《人潮洶湧》就被動成為了優先級別。”

2019年10月底,電影正式在上海開機。

饒曉志拍攝《人潮洶湧》的過程非常從容,“以前拍電影會比較焦慮,但這次特別舒服,”這一切都得益於整個劇組團隊的協作。

劇組很多工作人員都是之前《你好,瘋子》《無名之輩》就一直合作下來的。而演員之間,也在合作中,找到了更多的默契。

不免於俗,在饒曉志眼裏,劉德華永遠是那個“天王巨星”,是自己從小在屏幕前看着的演員。兩人第一次私下見面時,他不自覺地還哼起了劉德華的那首《17歲》。

劉德華進組的第一天,饒曉志希望讓對方看到自己專業的一面,甚至提前預想了各種突發事件。他幾乎把所有現在會發生的事情,都在心裏預演了一遍,絕對不能出現任何偏差,“我當天真的既亢奮,又緊張。”

“有一個鏡頭推華哥,華哥坐在醫生的對面,第一條推過去,然後我跟攝影指導互相看了一眼,就説挺好的,我説要不我們再保一條吧,然後又來了一條。”最後,現場一切都非常順暢,甚至還提前收了工。

事實上,那天恰逢饒曉志生日,過去常被老婆調侃儀式感較重的他,卻忽略了慶生這件事情。

幾天的拍攝工作下來,他發現其實劉德華並沒有那麼“大牌”。每次他拍完一條,都會坐到監視器旁聊天,“我們什麼都聊,聊平時生活的,或者聊拍攝情況。”

在電影裏,他給對方準備了一個禮物——讓他坐在鏡頭前,即興表演各種樣子。劉德華演完這部電影之後,感嘆自己有種重新回到25歲的時候,而彼時,正是他事業生涯上的重要拐點。

少有看過影片的人告訴我們,這次的劉德華,“一樣又不一樣”,看得過程中會讓人想到過去很多他出演過的角色,但是你會發現,這次劉德華給出的並不是同質化的表演。

萬茜、肖央更是不用多説。前者主演過饒曉志的電影處女作《你好,瘋子》,後者則是私下關係不錯的朋友,整個合作過程都非常順暢。尤其是大家一起共處劇本圍讀階段,每個人就已經慢慢將自己融進了角色之中。

在饒曉志的電影裏,演員從不出錯。而《人潮洶湧》的從容,更多也源自他自身的思考。

在完成這部電影之後,他似乎才更有底氣面對媒體去覆盤《無名之輩》的成功。《你好,瘋子》當時成績並不理想,對於當時的饒曉志有很多的疑問,這部處女作改編的是他自己知名度最高和掌聲最多的話劇之一,“怎麼到電影圈就不行了呢?”

拋出這個問題之後,饒曉志並沒有細想,而是藉着自己的拼勁,再試一次,於是就有了《無名之輩》。

當時檔期並不出彩,既有《毒液》的餘熱,又有《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的擠壓,《無名之輩》的首日票房並不理想。至於後續《無名之輩》票房逆襲的故事,大家也都已經知曉。

在一段時間裏,因為這部作品,饒曉志開始頻繁出席各種頒獎盛典,領各種獎項榮譽的同時,還要面對更多的鏡頭,以及各色關於票房的問題。

後來,饒曉志再和好友聊起的時候,説到自己那會兒好像患上社交恐懼症,沒有辦法當着很多人説話,每次説話之前都會進行到流汗。

似乎老天給了他一些時間,讓他有機會自己靜下來,去思考各種問題,“我跟電影本身,我會面臨什麼;我究竟應該怎麼去做電影,甚至更宏大的總結過去和展望未來。”回過頭看,他慶幸自己還有那種少年為夢努力的衝動,如果當時沒有那股勁兒,可能後續的故事就會是其他的發展了。

我們企圖在他的思考中找到答案,但他只是説,“不能説完全想明白了,至少我在想了。”這個思考對於他而言,仍是進行時。

饒曉志會看網上的一些影評,他印象很深的就是不少人指出他作品部分情節過於戲劇化。

“之前都是不經意的。”畢竟,在做第一部電影之前,饒曉志做了近10年的戲劇,也拿了各種國內重要的戲劇類獎項。

他並不覺得應該把兩種完全區分開來,在電影《人潮洶湧》裏,他會做一些很舞台風格的呈現,以及他為陳建斌監製的《第十一回》,那就是一部完全講究戲劇風格的電影,“因為它們都很適合。”

他希望能做出一種平衡,把這兩種大家覺得不可融合的東西,變得更加的契合,“我不認為有影視化表演和戲劇化表演的分別,而是隻有好的表演和差的表演。”所以,在他的電影作品中,觀眾總能看到陳建斌、任素汐、萬茜、金士傑等這類同樣會活躍在話劇舞台上的演員們。

這種戲劇和電影的交互,依然是他未來規劃的一部分,“我現在正在做,或者未來有更大影響力時,我肯定會用電影的力量,去反哺舞台。”

電影是他一直就有的夢想,但過去一直深耕話劇舞台,連公司的logo都是大幕拉開的樣子,畢竟,舞台記錄了饒曉志的青春,也滋養和實現了他的電影夢。

有過沖動,有過思考,電影對於饒曉志而言,仍是新鮮的,值得去探索的,就像兒時剛拿到的魔方玩具,永遠會想着去探索其中的各種可能性。

春節檔整體預售已經破5億,《人潮洶湧》市場表現仍不算出彩。

在做話劇期間,就要直接面對票房數據的饒曉志,似乎已釋然很多,“盡人事聽天命。”不管這部電影會有怎麼樣的成績,他對電影的種種思考都會在後續的作品中體現。

《人潮洶湧》結束之後,他就會投入到《翻譯官》的創作中,“那又會是一次挑戰。”

談談你對《人潮洶湧》的期待

按規則參與有機會獲得

《人潮洶湧》電影兑換券

/ 開獎 /

恭喜

懷疑人生、夏天的雪、孫文霞

獲得春節檔影片《熊出沒》兑換券

(1月30日活動)

分享在看

只要你點,我們就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