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冰墩墩”抱走“官方指北”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娛樂

  1800五週轉體!17歲單板少年蘇翊鳴,從CCTV6翻到CCTV5,創歷史摘銀。請注意他手裏的“冰墩墩”——

  應該説,“金墩墩”。

  “一般人是沒有的。金邊也是我們團隊想出來的一個元素——‘歲寒三友’松竹梅。”

  再看這個——

  “抽到它的概率是一百二十分之一。我們團隊買了幾百套盲盒,也就發現了這一隻。”

  幾百套?不過,他也沒想到“冰墩墩”這麼火,早早都送人了,家裏只留了三隻……

  2月5日晚,在“一户一墩”全網呼籲下,央視新聞《相對論》記者莊勝春緊急有獎直播連線“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和他的兒子小小曹,就網友“急難愁盼”作出回應,順便索“墩”——未果↓↓↓

  以下是你關心的問題:

  1、“我真的沒有了!”

  莊:曹老師家有幾隻“冰墩墩”?

  曹:總共三隻,大、中、小各一隻。我也沒有更多囤貨了,不好意思。過年回家,該送人的都送人了。本來以為2月4號冬奧開幕式以後,就沒人想要“冰墩墩”了。

  2、“冰墩墩”脱了衣服變“胖墩墩”,衣服還穿得回去嗎?

  曹:穿得回去。“冰墩墩”本身也是分開生產的,殼歸殼,也是人工裝配的。給“冰墩墩”穿衣服的時候,先把腳穿進去,然後拽住兩個黑耳朵,往殼裏一憋,再揉搓一下它的兩隻手,很快就會復原。

  3、差點就叫“冰墩兒”了……

  莊:為什麼叫墩墩,不叫墩兒?

  曹:它是從冰糖葫蘆演變過來的。北方人知道,冰糖葫蘆叫“糖墩兒”;加了一個冰殼,就叫“冰墩兒”。但考慮到除了北方人,南方人和外國人念不出來兒化音,所以就改成了“冰墩墩”。

  4、“冰墩墩”和“雪容融”初遇在……

  莊:“冰墩墩”和“雪容融”是好朋友嗎?

  曹:是。記得是2019年8月21號,我們得到消息,要在它倆發佈前做些衍生品,包括形象宣傳片——所以兩個團隊的部分成員就在首鋼園見面了,也是兩個小可愛首次見面。我們合影的時候就像一個大家庭,揮着國旗和冬奧會會旗,一起唱着“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大家都喜極而泣。

  莊:“雪容融”是我們冬殘奧會的吉祥物,它也會大火,勸大家趁早入手。

  5、同款“冰絲帶”,你Get了嗎?

  曹:根據經驗,奧運會吉祥物的目標受眾是9歲左右的孩子。我們的團隊在創作“冰墩墩”的時候,我的兒子正好9歲。我們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開個門縫讓小傢伙鑽進來,問他喜歡哪個。當然,為了保密,我們隱去了所有和冬奧有關的標誌。

  莊:那小小曹,你最喜歡“冰墩墩”的什麼?

  小小曹:我喜歡它的外殼和“冰絲帶”的設計,特別融洽。以前它是沒有殼子的。

  曹:為什麼這次“冰墩墩”這麼受歡迎?因為以往吉祥物多半隻有一種材質,從視覺到觸覺帶給我們的感受都有些單一。這次有了對比。

  莊:有交融感。

  曹:對。後來我們給“冰墩墩”的臉部開了窗,但是覺得沒有視覺中心,沒有趣味點亮點,在國家速滑館的啓發下,才加上了彩色五環——這個一加上,我們整個團隊都喘了一口氣。

  6、能給瞅瞅“冰墩墩”的設計圖不?

  莊:“冰墩墩”總有一天關注度會下降。作為設計團隊的負責人,您怎麼看這件事?

  曹:任何一屆奧運會的設計類“遺產”,都會被永久收藏在瑞士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我非常自豪地告訴大家,我們的每一頁紙,每一頁草稿,早就在“冰墩墩”發佈之日送到了瑞士國際奧委會總部。只要還有下屆、下下屆冬奧會在,設計師在開展工作前,都會去重翻歷史。從這個角度看,它不會真正地“過氣”。

  7、日本記者辻崗義堂、“義墩墩”,隔空比心,收到沒?

  莊:不少外國朋友關注“冰墩墩”,比如“義墩墩”。有什麼想和他們説的?

  曹:我想借肖邦的一句話來和大家分享。肖邦説,當人類無法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的時候,音樂誕生了。我置換一下概念。語言文字的終點,恰是視覺藝術的起點。我希望我們的設計師們能意識到這一點,這是文化的力量。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莊勝春 汪潔 丁沂 熊江萍

  記者丨莊勝春 何偉奇

  主編丨張宗堯

  技術丨夏文

  編導丨郝薇 譚瑤 孟柯言 王洪春 馬暢

  導播丨李小京 胡桃夾子 趙暢 吳桐 張源賓

  視頻丨周沁林

  拍攝丨陳逸哲 魏如松 劉書哲 楊光

  視覺丨王少華 於江 劉羽琪

  統籌丨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