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特寫:國產動畫電影堅守者羣像
“如果把動漫產業按照受眾人羣分層,可以分三個大的市場:0-4歲、4-14歲、14歲 ”,奧飛動漫旗下的奧飛多屏總經理徐楊斌説道。“《花園寶寶》就是針對0-4歲的觀眾,可指望家長帶着嬰兒去看電影並不現實。所以在國內來看,4-14歲一般被看作低幼市場,比如《喜羊羊》、《熊出沒》,而14歲 則被看作青春、成年市場,比如《大聖歸來》和《十冷》。”
2010年6月,《十冷》以漫畫形式開始在“有妖氣”網站上連載。截止目前,這部漫畫的點擊總數已經超過了20億。2012年7月,《十冷》動畫短片上線開播,第一集的單集播放量達到了1億,兩季29集的總播放量超過18億。如此龐大的粉絲基礎,為其大銀幕作品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4年底,《十冷》正式登陸院線,以1.2億的票房成績躋身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前十。在隨後電影總局官方的統計中,其投資回報率高達500%,在當時所有同類電影中回報率排名第一。更令人驚喜的是,《十冷》在一眾低幼動畫中脱穎而出,它的受眾明顯不是針對4-14歲的人羣。造型奇特、風格迥異的它,用吐槽、惡搞、無厘頭迎合了“二次元”人羣構成的新新互聯網公民的胃口。
奧飛動漫布局
奧飛動漫互動娛樂CEO陳德榮在接受採訪時,曾這麼描述這次併購,“奧飛當時想收購一個標的,我提了十幾種標的需要具備的特質要求,最後得到的推薦是‘有妖氣’,然後我們開始考察接觸,其間我去了17次北京,最後才把它拿下。”
奧飛動漫收購“有妖氣”擴大產業佈局
“在奧飛收購‘喜羊羊’之後,4-14歲市場除了‘熊出沒’、‘豬豬俠’之外,剩下的有影響力的動漫形象都在奧飛手裏了。”通常,一個成熟低幼動漫形象的黃金期大約在十年左右,但隨着孩子從幼兒長成少年,奧飛很可能會面臨用户流失的風險。在徐楊斌看來,之所以花9億收購“有妖氣”,就是奧飛在為“14 ”的市場進行產業佈局,意在讓看《喜羊羊》長大的孩子們,在14歲以後,依舊能在奧飛找到替代品。正如《十冷》的票房表現,奧飛認可青少年、成年觀眾對於動漫市場的需求。
《十冷》只是“有妖氣”網站上眾多作品中的一個代表。如今,該平台已經攬羅了超過2萬名常駐漫畫家、4萬部以上漫畫作品、和上百萬註冊用户,月活躍UV(獨立訪問用户數)近3000萬。“用户年齡層主要是12歲以上。”“有妖氣”創始人、CEO周靖淇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説道。巨大的潛在價值,還等待着奧飛動漫一一開發。
錢,錢,錢
和奧飛同樣將眼光投向成年動畫市場的,還有光線傳媒。
大手筆的光線
7月10日,《大聖歸來》正式上映,13日晚間,作為上市公司的光線傳媒發佈公告:擬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核心團隊成員田曉鵬、梁輝、林中倫、劉偉共同設立霍爾果斯十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月文化”),公司持股佔比20%。
2000萬入股《大聖歸來》的創作團隊,猶如一針興奮劑,直接導致光線傳媒的股票在7月14日拉了一個“一字板”漲停。
光線影業近年投資了十餘家國產動畫團隊
有人説光線雞賊,分不到“大聖”的票房,就去賺股民的錢。但作為光線傳媒旗下的彩條屋影業總經理,易巧並不屑於這種指責。“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談判,光線怎麼可能如此神速地拿下這20%的股權?”
從今年開始,專門為光線打理動漫項目的彩條屋由一個部門升級成獨立子公司。除了《大聖歸來》所屬的十月文化,彩條屋還投了十多個動漫工作室,這其中就包括正在製作《星遊記》的全擎娛樂,《大魚·海棠》的製作公司彼岸天,以及《秦時明月》的製作方玄機科技等等,“我們的這輪投資已經結束了,《大聖》已經是最後一個項目了。”
與奧飛動漫收購“喜羊羊”、“有妖氣”100%股權不同的是,光線的投資只是購得這些動漫團隊的部分股權。如此做法,易巧的解釋是,“不想打擾這些動畫人的創作熱情,全買下來則成了他們給光線打工。不如這樣,給他們一定的支持,讓他們至少不為錢發愁,但做的還是自己的作品,一起共贏。”
沒錢時的困境
缺錢,這是大多數國內動畫創作者的共性。
在創作《大聖歸來》之前,田曉鵬和他的團隊成員一直處在“接活”的狀態,廣告、後期、電影代工等等,只要和動漫產業相關的外包業務,他們全接過。
“國內的動畫團隊有一大部分在做代工,他們接別的公司項目,甚至是好萊塢的動畫電影。他們的技術過關,但只會製作,不懂創作。”奧飛多屏的總經理徐楊斌跟記者説,“還有一類則是IP的孵化者,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攢個工作室,大家有共同的理想,想做一個好的動畫作品,他們有技術,也會創作,但是沒錢。然後?然後當然就沒有然後了。”
田曉鵬的十月文化就介於這兩類之間,為了生計,他們要先接代工賺錢,有了錢後就去搞創作。《大聖歸來》啓動時,他們陸續停掉手中外包的活兒,等到錢花光了,只能再繼續找錢。反反覆覆,所以一拖就是好幾年。
《大魚海棠》正加緊製作,有望明年上映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仍未上映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其製作公司彼岸天自2008年開始便已經啓動了這個項目,影片自創意樣片階段就獲得國內外眾多大獎,並被法國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收錄。同樣因為錢的問題,《大魚·海棠》並未能按時製作,一晃時間過去五年了,距離製作完成依舊遙遙無期。
為了解決資金困難,2013年6月開始,《大魚·海棠》通過眾籌網站向動畫愛好者們求助,並引發業內關注,前後有超過3500人為其“募捐”,總共募得了158萬的資金。然而這100多萬的募捐款,對於一部製作精良的動畫電影來説,只是杯水車薪。
好消息是,《大魚·海棠》也被光線看中了。據易巧説,如今已經得到光線資金支持的《大魚·海棠》,有望在明年正式與觀眾見面。
不懂的代價
就算錢的問題解決了,動畫電影的道路也不一定好走。
《魁拔》的製作公司青青樹成立於1992年。論資歷,它是最老的民營動畫公司,且沒有之一。相信不少85、90後的網友還對《學問貓教漢字》有印象,這部動畫系列片就是青青樹當年的代表作。
死於發行
和《喜羊羊》所屬的原創動力相同,青青樹也是靠做動畫代工起家的。“我們做過的項目太多了,你看過的好萊塢的動畫大片,我們幾乎都有參與。”青青樹的執行CEO王琦説。從1992年到2005年,青青樹已經成為國內最好的動畫代工者。
一牆榮譽仍不能挽救《魁拔》賠錢的命運
長期的代工,為青青樹積累下了一定的資金,可這並不足以樹立一個動漫品牌。到了2008年,青青樹停下了所有的代工業務,準備轉型開啓自己的原創動畫電影之路---《魁拔》蓄勢待發。此時恰逢經濟危機,青青樹憑藉自己多年積攢的品牌及業緣,及時吸納了融資,《魁拔》項目得以啓動。
3年時間,花了3000萬製作費,動畫電影《魁拔》從無到有。在青青樹公司的大門口,有一面由各種獎盃佈滿的榮譽牆,“這其中大部分都是《魁拔》獲得的。”王琦説。可就算口碑再強大,《魁拔1》上映後,卻只獲得了300多萬的票房。
青青樹把《魁拔1》的慘敗歸結於“裸發”,“那是我們第一次做電影,哪懂什麼發行、宣傳啊,大家就像產品經理,閉關做產品,做完賣就好了。”
於是,在一年半之後《魁拔2》上映時,青青樹找了一家業內頗有名氣的專業發行公司。這次票房2500萬,歲然比第一部翻了8倍,卻依舊賠錢。“發行方一直認為《魁拔》是針對小孩子的,定在了六一檔,可它絕對不是,所以我們覺得他們把片子放錯了檔期。”
又過了一年,第三部《魁拔》飛速上馬。這次青青樹再次換了發行公司,檔期也定在了更加多元的“十一檔”,可趕上《心花路放》上映的《魁拔3》,還是2500萬票房收官。
在三部作品票房失敗之後,“《魁拔4》無限期延後”的新聞更讓不少人覺得《魁拔》完了。
“我們不是不做了,而是要覆盤。”王琦解釋道。他們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遠比之前想的要大。
放慢腳步
縱觀《魁拔》三部的製作時間,三年,一年半,一年,時間越來越趕,“我們被市場趕着走,根本沒時間好好打磨。”如此着急製作上映的原因也在於《魁拔》系列劇情的延續性,倘若時間拖久了,觀眾忘了《魁拔》的情節,好容易培養起來的粉絲也會被白白流失掉。
《魁拔4》將放緩上映的腳步
“我們對第四部故事的要求是,既要考慮粉絲,也會考慮沒看過的觀眾。”王琦介紹道,“就像《速度與激情》系列一樣。你沒看過前篇,你依舊能看懂後面的續篇;倘若看過之前的,也會在新作中看到劇情的延續。”
除了《魁拔》,青青樹如今也在培育新的IP,“我們會在各個領域培育那些‘全觸點IP’”所謂“全觸點IP”,王琦解釋説,就是適合做各個類型產品,遊戲、圖書、玩具……等培育好了,認知度達成了,依舊會再推出新的動畫電影。
急着走了這麼多彎路,青青樹終於放慢了趕路的腳步。
好萊塢離我們有多遠?
如今雖然身為奧飛多屏的總經理,但在一年之前,徐楊斌還是夢工廠中國分部的一員。他參與、目睹了多部好萊塢動畫大片在中國落地的過程。很多細節讓徐楊斌難忘。
好萊塢的樣本
據徐楊斌説,我們國內看到的配音版《功夫熊貓》與原版的《功夫熊貓》是有區別的。《功夫熊貓》的電影在中國配完音,製作方會把電影再發回美國,“重新制作口型。”徐楊斌的説法讓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因為中文的發音方式與英語不同,所以他們會在上映前重新返工修改。”按説配音已經屬於動畫製作的最後一步了,如此大費周章,確實出乎意料。
實際上,在好萊塢,一部動畫片從啓動到上映,默認的製作時間就是四年。“這是標配的時間,《功夫熊貓》、《馴龍高手》都是如此。”徐楊斌説。好萊塢動畫電影的第一年時間基本用於調研,之後才是劇本、分鏡頭,再之後是製作,最後到宣發階段。調研是不可忽略的環節。
《功夫熊貓》團隊來中國調研婚禮習俗
“舉個例子,《功夫熊貓》涉及在中國結婚的習俗,他們會派人專門飛到中國,來了解中國人的婚俗傳統。當然,假如內容涉及印度的某種習慣,他們也會去印度。”徐楊斌説。
調研的目的不光是為了情節合理,也是為了更好的票房,尤其是考慮到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為全球票房做出的貢獻,好萊塢的動畫人格外重視這裏。“好比有隻豬的形象,他們也會在調研的過程中專門飛來中國,瞭解中國人對豬的形象喜好,設計出各種不同的版本以供選擇。”
而按照徐楊斌所講,來做調研的人並非實習生,也絕不是某個普通員工,“都是核心團隊成員,大拿級別的,導演、美術總監等等。人不在多,卻都是骨幹。”徐楊斌説,一部動畫電影光是花在調研上面的錢就有上千萬美金。
好萊塢的模式離我們到底還有遠?至少,我們已經看到了追趕的影子。
追趕的身影
動畫電影《小門神》已經確定要在2016年1月1日正式上映,這是追光動畫交上來的第一份作業。“我們也有調研。”該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於洲説,“公司的200名員工已經分了七批前往福建。”
如今擁有將近200人規模的追光動畫,由前土豆網的創始人王微創立,可以算是國內動畫製作領域的大公司了。為了學習好萊塢的經驗,王微和於洲等核心團隊成員,曾先後多次前往美國,學習皮克斯、夢工廠的先進經驗。確實,在追光動畫,我們看到了變化。
《小門神》成績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與大多國內本土的動畫團隊不同,追光動畫的這200人,囊括了動畫電影前期、中期、後期的全部環節。一般,為了減低負擔、壓縮製作成本,國內的動畫公司並不會養着中後期的製作人員,這部分工作大都會選擇交給外包代工。
可追光動畫並非如此。首先,他們並不缺錢。早在創立之初,他們已經通過融資,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其次,他們喊出的口號是“一年一部作品。”“第一部作品的前期工作完成了,交給後面的製作,第二部的前期工作又會上來,”於洲説,“就這樣像流水線一樣,一步壓着一步。也不會有閒人。”這像極了好萊塢的工業化生產模式。
按照於洲所説,目前《小門神》後期工作已經接近完成,他們的第二部作品也已經進入中期環節,而第三部作品的前期工作也正在進行當中。“所以我們會分七批去福建調研。”於洲笑了笑,“這是第二部作品的調研,前期人員早在去年已經去過了。”
總結陳詞:
在這次針對國內動畫電影產業的採訪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諸如“上市”、“資本運作”、“融資”等詞彙,動畫匠人們從動畫商人那裏得到了資金的扶持,而動畫商人則在匠人們手中拿到了產業佈局的金鑰匙。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是雙贏。
《大聖歸來》的火爆,勢必又將引起新一輪的熱錢湧入。就像初春一棵剛剛冒出尖兒來的嫩苗,國產動畫電影產業尚幼,它還經不住急捶猛打。盲目投資只會在製造更多的失敗案例的同時,讓這個脆弱的市場再次進入寒冬。
對於如今的國產動畫電影來説,謹慎小心的扶持、培育,或許才能讓它迎來屬於自己的真正春天。
主筆 :趙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