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集飆上9.5,這國產良心別再停播了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娛樂

就在前不久,文旅部公佈了去年一年我國的旅遊數據。

旅遊人次同比下降了52.1%,收入下降了61.1%。


細想來,確實是很長時間沒有好好進行一次旅行了。

但好在,隨着疫情好轉。

大家的旅行熱情再燃,紛紛重拾外出計劃。

甚至包括那些平時不怎麼愛出門的人。

最近,一位知名宅男終於再度走出家門,製作了一部最新真人秀。

風土人情展現到位,文化氣息也非常濃厚。

不僅是一次眼睛的旅行,也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它就是——

《鏘鏘行天下》第二季


看到「鏘鏘」二字,魚叔不自覺地便興奮了起來。

作為《鏘鏘三人行》的忠實觀眾,可有段時間沒看到這個金字招牌了。

從1998年第一期播出,到2017年停播。

竇文濤和他的《鏘鏘三人行》一起走過了19年的風風雨雨。


還是鮮肉的竇文濤

這19年間,無所不問,無所不聊。

常常放飛自我,到沒有尺度的限制。

連竇文濤都自嘲:

「我是靠講黃段子發家的。」


但就在嬉笑怒罵間,藴含了無數的真知灼見。

真可謂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即便是現在,魚叔有時候也會找上幾集好好重温。

每次都有新感悟。

説它是最良心的華語訪談類節目絕不為過。


在《鏘鏘三人行》停播之後,竇文濤沒有停下腳步,接連又主持了一系列訪談類節目:

《天天竇文濤》《圓桌派》《一路書香》等等。

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


竇文濤

而2018年推出的《鏘鏘行天下》則是比較特殊的存在。

不同於《鏘鏘三人行》的極簡化製作。

而是滿足了大家對於經費充足版的遐想,從室內搬到了户外。

在第一季中,嘉賓們就前往了土耳其和希臘兩國。

在異國他鄉為觀眾奉上了一場文化大餐。


第一季時拜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

雖説是一檔人文類旅行綜藝。

旅行之餘,率性而為。

包羅萬象的閒聊,才是它的精髓所在。

不愧是沿用了「鏘鏘」二字的節目。

連突如其來的開車,也似曾相識。


第一季播出後,立刻得到觀眾熱烈好評。

至今在豆瓣上保持9.2的高分。


最新的第二季,依舊好評如潮。

豆瓣評分,飈上了9.5。


由於疫情影響,這一次再去國外是不可能了。

所以目的地選在了國內。

一行人計劃前往青海,好好來一次狂野的大西北之旅。


節目開始,一切安排妥當,只待錄製。

每個人的興奮溢於言表。

意外卻在這時不請自來了。

本來竇文濤想完全沿用第一季時的三人組——

邀請女性專欄作家周軼君和香港嶺南大學教授許子東。


周軼君

兩人也欣然接受,準備一起從香港出發到上海接受隔離。

臨行的時候,許教授卻突感不適,只能作罷。


剩下軼君獨自成行。

短時間內能找誰來候補呢?

多番聯繫之下,好在一位國際友人成了「及時雨」。

羅朗,一位常年在中國生活的美國廚師填上了空缺。


這位仁兄來頭也不小,與其説是廚師,倒不如説是一位美食家。

精通中文和中華飲食文化,在中國寫過書,當過行政總廚,製作過電視節目。

《圓桌派》第四季中就曾出現過他的身影。

在羅朗加盟後,人員終於齊整。

三人在西寧匯合,坐上房車,正式啓航。


還記得第一季,主持人一上來就是去拜訪阿加莎創作《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酒店。

第二季的開篇,接地氣得多。

直接選擇了——吃。

唯美食與美景不可辜負,再加上羅朗這位大廚的存在。

這第一站,有福享了。

三人聞着味兒就來到一家店鋪。

還沒進門,羅朗就説自己聞出了菜籽油,胡麻油,還有香豆粉。

一進門,果然各式小吃琳琅滿目。

開口笑、桃酥、油香、狗澆尿、青稞餅……

既有全國通行貨,也有西北特色品。

最吸引眼球的,還屬那誇張的青海大月餅。


不同於平時常見的廣式或蘇式月餅,它更像是印了花的大饅頭。

碩大無比,一個卻才六塊錢。

文濤兄直言,這一個就能管他一天。

經過一番選購,再切上幾斤耗牛肉。

三人圍坐在了飯桌邊。


正戲,上演了。

前面怎麼説的來着,閒聊才是精髓。

因為在吃肉,三人順嘴就聊起了「素食主義」。


這一話題在國內討論得相對較少。

但隨着科技的進步,比如人造肉技術的不斷改進。

它顯然已經變得愈發值得去思考。

吃肉,是否只是人類為了滿足一己貪慾呢?

軼君知性且有條理。

先説素食也分為很多類,比如全素、魚素、鍋邊素。

再説,面對食物我們應該有愧疚之心,感恩之心。


而竇文濤嘗試從我國傳統觀念切入。

所謂「聞殺不食,見殺不食,專為我殺者不食」。

又談到吃而不覺,心裏明白就好,也不需考慮過多。


羅朗則態度強硬,表示不認可「吃而不覺」這種觀念。

覺得那有點兒自欺欺人的意思。

他自己也做廚師,也殺過牛羊。

他説自己每次都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並且希望這種不舒服一直都存在。

這樣每次吃肉時,都能理解這一份食物背後的生命代價。


三人邊吃邊「吵」,一番唇槍舌戰,而我在屏幕外看得也是十分痛快。

他們的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我們也不一定都贊同。

甚至聊來聊去,也不會得出什麼斬釘截鐵的結論。

但看着他們時而互相認同,時而針鋒相對。

就是可以感觸良多。


日常中,我們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碰撞。

不同性格的碰撞,積極的與消極的。

不同觀點的碰撞,極端的與中庸的。

不同文化的碰撞,東方的與西方的。

……

碰撞,才能進一步引發出融合與反思。

從而使得每個人都能多一份看世界的眼光與視角。


或許任何時候,我們對待萬事萬物都應如此:

不要急着下結論。

多聽取一種聲音,多嘗試些不同的角度,就會擁有新的理解。

這正是鏘鏘系列一直擁有大量擁躉的真正原因。


最經典的竇文濤、許子東、梁文道鐵三角

而交鋒之外,感動也縈繞全片。

比如三人後來又前往了一家小吃店。

這家店遠近聞名,店主也非常熱情。

三人吃得津津有味,歡快的氣氛充溢着整個小店。

吃飽喝足,節目組準備離開的時候。

畫面中卻丟失了羅朗的身影。

鏡頭一轉,才發現他正站在隔壁。


原來,隔壁也是一家小吃店。

不同的是,這家店門可羅雀,異常冷清。

店主眼巴巴地望着熱鬧的另一邊,看上去心情有些複雜。

心思細膩的羅朗注意到了這一角落。

主動地進店攀談、購買。

他説:

「我可以做一點點小事情,過去跟她交流一下。

也許我這輩子再也看不到那個人了,沒有任何關係。」


對此,竇文濤表示了極度的服氣。

同理心,是一種我們很多時候都忽視了的心境。


再比如,前面順着素食的話題,三人一直聊到了生活中要有所節制,要保持動態平衡。

因為一切來之不易,要且行且珍惜。

這在過去的一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竇文濤在這裏引用了王辰院士在疫情時期的一句體會:

「原來能夠自由地呼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面對鏡頭,他開始剖析自己一年多來的心路歷程。

而在疫情之中,長時間的居家和獨處之下,各種負面情緒無疑是被放大。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

居家時期結束以後,恍若隔世。

或多或少的,都有點劫後餘生的恐懼與忌憚。

竇文濤尤其嚴重。

在家呆了足足兩百天,其中有一百天沒下過電梯。


擔驚受怕,總覺得外面仍然危險。

當然,是在全副武裝之下。


踏上土地的那一刻,他發現整個世界都是新奇的。

之前被忽視的美好盡收眼底。

感性的他,情不自禁地開始了「詩朗誦」。

如今聽起來甚是羞恥,但在當時確實是一種真情流露。


正是在這種狀態下,情感的展現和勾連顯得更加動人。

如第一集的標題為,久別重逢。

已經很好地揭示了這一季的主旨。


它讓魚叔想起了王家衞的《一代宗師》中的一句台詞: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這句話很美,也很玄。

並不好理解。

看完這集《鏘鏘行天下》,魚叔嘗試這樣去解釋。

久別重逢,是人生中難得的高峯體驗之一。

但生命終歸有期限,短短一生又能經歷幾次久別重逢的喜悦呢?

既然如此,不如把握住每一個瞬間。

如果我們能將每一次旅行,每一次出發,每一次相遇。

都當作久別重逢來看待,去珍惜,去珍重,去珍藏。

是不是能體會到更多的感悟呢?


正如久未出門的竇文濤。

普通的一草一木,竟都能在他眼中成為絕色。

這,便是再次出發的緣由。

這,便是不斷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