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剛川》豆瓣評分遠低於《上甘嶺》,它到底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娛樂

電影《金剛川》上週五公映,此前主演張譯在一場發佈會上曾經誇下海口,“我以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會比《八佰》差!”不過,電影公映後,口碑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讚美。在豆瓣,它的評分只有6.5分,這個分數,遠低於1965年拍攝,由高保成主演的抗美援朝經典電影《上甘嶺》的8.0分,也低於管虎拍攝的《八佰》的7.7分,而觀眾對於該片開頭從三個不同視點來表現同一個護橋行動的拍攝手法也有不同的看法。

《上甘嶺》劇照

《金剛川》3月份立項,8月份在丹東開拍,10月23日全國公映,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完成了這麼大體量的一部戰爭電影,可謂是一個“奇蹟”,這背後是整個劇組人不遺餘力的日夜奮戰。影片由管虎牽頭,青年導演郭帆、路陽、田羽生參與拍攝,其中光是演員就達到了1174人,劇組人員2479人,特效人員2600人,後期人員1302人,最終,《金剛川》的定片鏡頭數量是1249個,其中特效鏡頭就有600多個。可以説,《金剛川》的創作歷程,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金剛川》開始,就是一個士兵的回憶口吻,一下子把觀眾帶入到了當年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尤其是開頭滿山遍野中隱藏着志願軍戰士,隨着鏡頭推進,一雙眼睛露了出來,觀眾一下子想起了烈士邱少雲。

隨後,情節徐徐展開,但觀眾看着看着,發現很多鏡頭似曾相識,甚至有時候完全就是同一個鏡頭在重複。原來,《金剛川》的前面部分,使用的是從士兵、美軍、高炮班三個不同的視角,來展現美軍偵察機從空中不斷用炮彈轟炸,但被我軍高炮組不斷還擊,掩護我軍搭橋過河的過程。

《敦刻爾克》

顯然,這種形式很容易讓人想起英國導演諾蘭在2017年拍攝的電影《敦刻爾克》,或者是日本導演黑澤明那部經典的《羅生門》,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説,用這種形式表現戰爭,還比較新鮮,因此評價也各有不同:喜歡的人認為該片的不同視點手法很有創意,尤其是從美軍飛行員的視點來表現我軍的頑強精神,特別有説服力;但也有不少觀眾認為,把一件事拍三遍給觀眾看,不能理解,與其用三個視角來講述一個故事,還不如一起把故事講完。

不過,觀眾對於影片的特效和對戰爭殘酷的描繪對於了高度評價。雖然拍攝時間只有不到三個月,但《金剛川》中我軍高炮和美軍偵察機對轟的畫面,讓觀眾彷彿置身於烈火戰場。

觀眾最稱道的是影片的第三部分“高炮班”。其中吳京飾演的關磊和張譯飾演的張飛之間的戰友情、兄弟情深深感染了觀眾。不得不提,演員張譯在本片中貢獻了精彩的表演,尤其是當張譯飾演的張飛在斷手斷腿後,憑藉頑強的精神,用最後三發炮彈將美軍的偵察機擊落,為我軍大部隊過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時候,張飛唱起了“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彷彿真的化身為《三國演義》中的猛將張飛,讓無數觀眾流淚。

對於不少觀眾來説,《金剛川》是一次難得的回顧抗美援朝偉大精神的機會,有些觀眾回憶起自己的爺爺輩們當年上朝鮮戰場時的情景。一位網友這樣寫道:希望再無戰爭,感謝《金剛川》再現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向英雄們致敬!

來源:藝綻

流程編輯:u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