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開麥唱歌也值得吹?這該是歌壇的恥辱

微博沒有熱搜的日子裏,不少網友都感覺自己“延遲吃瓜”了,但熱搜一回來,又開始“作妖”了。

各大衞視為618精心準備的兼具賣貨和表演功能的618晚會成了熱搜熱議的話題。

其中有兩條熱搜格外引人關注:

#王源全開麥#

#喻言全開麥高音#

熱搜詞條下的微博評論裏,堆滿了粉絲千篇一律的彩虹屁,即使偶爾有不同的聲音,很快也被粉絲的控評所掩蓋。

引用網友所言:看評論還以為是“歌王現世”。

這兩條關於“全開麥”的熱搜,也讓不少網友覺得匪夷所思。

脱口秀演員史炎直言“全開麥這類詞就不該出現在熱搜裏”。

臧鴻飛則感慨真唱運動到現在還未見成效。

音樂博主“音樂車禍現場”則惋惜當下市場環境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嗎?

另一位音樂博主“灣灣獨立音樂速報”也在感慨內地歌壇的墮落是沒有下限的。

隨後,#全開麥值得吹嗎#這個話題也登上熱搜榜。

不少網友表達了對當下風氣的失望和不解:

作為歌手,全開麥唱歌就值得上熱搜值得被誇了?什麼時候我們對音樂的底線這麼低了?

01 全開麥=敬業?

兩位歌手全開麥上了熱搜,不禁讓人感覺有些荒謬。

這就好比“教師給學生講課”、“醫生給病人治病”,什麼時候做自己分內的事情成了敬業了?

我們對歌手的標準一降再降,已經降到只要開口唱歌就值得被誇獎的地步了嗎?

王源和喻言的粉絲很委屈,覺得為什麼自己的愛豆真唱,反而會被罵。

他們不明白的是,網友們的憤怒不是因為他們真唱,而是彷彿真唱竟然成了一件值得誇讚的事一樣。

按照這個思路發展下去,以後我們是不是會看到“XX演員説台詞了”、“XX演戲沒用替身”這樣的熱搜詞條?

全開麥、半開麥這些看起來有點專業的術語,乍一看有點唬人。

所謂的全開麥就是在表演過程中只放純伴奏,不加入伴唱,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真唱,全開麥的環境下,歌手演唱的好壞一覽無餘。

半開麥的説法始於韓娛偶像團體大規模來華演出,具體出處已不可考。

這些偶像團體的表演中,有放MMO伴奏(沒有主唱的伴奏)也就是全開麥真唱的;也有放原唱出來對口型的假唱;還有一種放着原唱或者預先錄好的演唱跟着哼哼幾句,説的直白點,這就是假唱。

假唱被發現後,粉絲立刻會跳出來説:“這叫半開麥,韓國都這樣,你們不懂”、“我哥哥都有喘氣聲了,怎麼是假唱?這叫半開麥,沒見識。”

半開麥是韓娛的常見操作?

事實上,韓娛根本沒有半開麥這個説法。

娛樂工業體系成熟的韓娛在伴奏音源方面的劃分十分細緻,藝人使用的伴奏明確地劃分為四類:AR(All Recorded,就是CD原曲)、MR(帶伴唱的伴奏,就是MMO)、ACCA(阿卡貝拉,純人聲)、INST(純樂器伴奏,國內稱為MMA,)如果是現場樂隊演奏會標註LIVE。

這樣明確的分類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在一些激烈的舞蹈唱跳錶演中常用AR伴奏那就是明確告知觀眾,我們在假唱,你欣賞我們的舞蹈或者其他表演就好。至於有沒有跟着哼哼,哼哼了幾句也就沒有爭辯的意義了。

伴奏用的是MR\\ACCA\\INST或者LIVE,那就是真唱,至於演唱的質量自然由聽眾的個人喜愛來判斷。

所以,半開麥,實質上是粉絲為假唱的明星扯出的一塊遮羞布,它存在的意義只是為假唱開脱罷了。

02 對口型,重新定義真唱

最讓人心寒的,莫過於假唱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光明正大、肆無忌憚。

在過去,鑑定是否假唱還是一件有技術難度的事情。需要通過分析演唱和表演、還要做些聲場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現在的假唱手法,已經徹底放棄遮掩,要麼直接放錄音版,讓表演者對對口型,要麼後期修音,修到歌手本人可能都聽不出是自己唱的。

現場演出對口型,早就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觀眾也習慣了這樣被敷衍,王源、喻言兩位愛豆真唱就能上熱搜在這樣的大環境裏也不算稀奇。

也有綜藝導演曾大言不慚地説:“我們怎麼不是真唱,放的原音都是歌手自己錄好的,是他們自己的聲音,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保證節目效果。”

對口型,早在八九十年代的電視晚會上就已經屢見不鮮。

那時候的音響設備比較落後,現場直播時經常出故障,節目組經常採用在直播中插入提前錄製好的演出視頻的方式來確保春晚的節目效果不出岔子。

此後幾十年更是真假齊飛,以假為主,“豬年春晚有望恢復真唱”還一度成為熱議話題。

最高規格的晚會尚且如此,其他的舞台演出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上到衞視晚會,下到街邊舞台,大大小小的各種表演中,對口型這一畸形現象竟然成了常態和主流。

03 真唱,一滴時代的眼淚

歌手賺錢主要靠賣音樂。想讓歌迷買單,那歌手的實力必須過硬,在台上演出時可能會有跑調、忘詞、破音,但是假唱絕對不行。

一旦被發現假唱,這飯碗就等於砸了。

在大家的認知中,提到假唱、對口型,可以説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歌手假唱一旦被發現立馬會痛哭流涕地出來向觀眾道歉,嚴重的還會被罵“滾出娛樂圈”。

而現在,音樂市場從音樂主導變成了粉絲主導,越來越多的晚會上,明星跨界唱歌成為常態。這意味着演出效果成為他們的首要考量,假唱從偷偷摸摸的地下活動擺到了明面上。

毫無疑問的是,假唱正在毀掉這個行業。當歌手們賴以謀生的手段和發自內心的熱愛都可以變得敷衍,音樂精神也就隨之沉淪和貧乏。

華語樂壇與世界流行樂壇的差距越來越大。

早在2002年,崔健就曾發起“真唱簽名運動”,兩百多位歌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然而他們主要都是搖滾歌手,相比流行歌手,他們假唱的比例本來就很低。

2005年修訂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明文禁止假唱,違者將被吊銷營業執照,雖然有法可依了,但十幾年過去了,假唱的風氣依然荼毒着觀眾的耳朵,危害着行業的未來。

04 完美還是真實

每當有藝人被指出“半開麥”“假唱”的時候,總有粉絲出來跳腳“還不都是為了節目效果”。

假唱的理由很多,他們也總能為自己的不敬業找到藉口。

現場音效不好,所以為了效果選擇假唱;

藝人嗓子不舒服,為了節目效果還是假唱;

演唱設備不行,為了效果決定假唱;

不是專業歌手,為了效果假唱;

演唱功底不行,怕人看出來還是假唱。

這就好比一邊往觀眾嘴裏喂“毒藥”,一邊還要説是為你好。

要我説,觀眾就不該慣着他們。半開麥就不看,假唱就下台。哪怕不完美的真實,總好過虛假的完美。

讓演唱成為懸掛在每一個演唱者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讓他們知道如果沒有能力展現動人的音樂,那就被市場淘汰。假唱成為理所當然以後,就會有假演、假説、假主持,觀眾的要求不斷退讓、放低,只能換來他們愈加敷衍的表現。

也希望藝人們,能夠沉下心來,尊重每一場演出,因為你們不是為了生產消費品,而是為了創造藝術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5 字。

轉載請註明: 歌手開麥唱歌也值得吹?這該是歌壇的恥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