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美國社會上存在着這樣的一個羣體。他們不是正式的工人,不是正常的勞動力,也不是受人奴役的奴隸。他們是社會的特殊存在,這一羣體往往都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
他們可能會出現在大街上,向路過的大人吆喝着手中的報紙;也有可能出現在海鮮市場,拿着一種特殊的工具,敲着手中的牡蠣;也有可能出現在種植園,採摘草莓、棉花等農作物。這一羣特殊的羣體,便是上個世紀的美國童工,一羣為生活所逼迫的弱小羣體。
童工攝影師海因
這裏有一組照片,這些照片記錄着上個世紀童工的日常工作狀態。而拍攝這組照片的人叫做路易斯·韋克斯·海因,一位專業的美國攝影師。海印出生於美國的威斯康辛州。在他十八歲的時候,家裏出了意外。家中的頂樑柱,海因的父親因為一場事故而離開人世。從此以後,海因就要承擔起為家庭分擔重任的義務。
海因想要上學,但是學費必須自理,家裏的狀況海因也相當清楚,他為了能夠賺足上學的學費,就出去給人當小工,再辛苦也忍受着。後來,他如願進入到大學學習,畢業之後還在學校當起了老師。也算是事業有成,生活安定。
但是海因有一個愛好攝影,在教學期間,他就曾鼓勵學生多多攝影,並將自己的作品當做教學媒介。逐漸的,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海因成為了一名攝影記者,並在上世紀初成為美國童工委員會的一名攝影師。
在他的攝影之下,一張張記錄着美國童工艱苦生活的照片成為歷史事實的承載體被流傳了下來。
照片中的工人
在這一張照片裏,一羣小男孩站得整整齊齊,他們的眼睛齊刷刷地看向前方攝像機的位置。他們是深井裏的礦工,在他們這一羣人中,都在十四歲以下。在照片中,有一位小男孩露出了笑臉,在他向上揚的嘴角上,彷彿可以看到他對生活的一種樂觀精神。但在他的旁邊,另一個小男孩的眼神裏卻透露着許多憂愁,或許正是在這種冰與火、樂與哀的碰撞才是美國童工最真實的生活。
海因的照片給人的感覺就是真實,他能夠將照片中的人物樣貌給拿捏得當。還是這張照片,這一羣年少當地工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表情,每一個人彷彿都帶有不同的故事。他們一起在深井中工作,一起成為資本主義社會壓榨下的童工。他們有些能夠樂觀面對生活,有些卻只能自怨自艾,希望有人能夠將他們拯救出這一痛苦之地。
海因拍攝這些照片的目的就是為了支援美國童工委員會,幫助他們採集社會上童工的生活現狀,以此作為證據來向美國政府反映和投訴。希望能夠早日讓他們逃離苦難。在海因的作品中,還有許多是能夠觸動人心的照片。
海因作品中的其他童工
比如在這張照片中,一個帶着羊毛卷的小男孩正睜大眼睛看着前方。他的臉上髒兮兮的,像極了剛從泥地爬出來一樣,但即便如此也隱藏不了他那精緻的五官和純真的眼神。但是,在這張照片中,這位小男孩卻多少顯得有些無奈,在他這小小的年紀裏,卻要承受着成年人的痛苦,早早為生活而奔波,為活着而拼命工作。
這是二十世紀美國工人階級的一種現狀,童工現象非常普遍。為此才有像海因這樣的正義使者的出現,他用自己的行動和這些不法行為作鬥爭,幫助這些童工早日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