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藝人與粉絲就像隔空的“同桌”
《少年的你》中的“小混混”劉北山、《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世家子弟李必、《中國醫生》中的住院醫生楊小羊、《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患癌男孩韋一航、《長津湖》中的戰士伍萬里……這些影視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臉孔,演員易烊千璽深入其中,又遊走其間。
最近,作為正在拍攝中的電影《奇蹟》的男主角,易烊千璽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獨家專訪時,他説:“我小時候想當厲害的人、做厲害的事,現在也是,儘可能做好每個工作,不斷探索自己。”
“盡力”對易烊千璽來説,不僅是説説而已。演員吳京曾透露,拍攝《長津湖》時,易烊千璽的韌帶斷了,打着夾板繼續拍戲。拍《送你一朵小紅花》時,有一場被扇耳光的戲,他主動要求再來幾遍,讓對方打得再真實一點。
年少成名,從偶像到演員,易烊千璽覺得最大的不同在於,演員是一個“真正關注人的內在”的職業,需要保持對人文的敏鋭感知和對自身情緒的勇敢探索,是一項需要精微控制力的“技術工種”。
易烊千璽説:“以往身份的工作模式,在時間、內容、空間上,往往給藝人向內在發展的精力有限,周遭氛圍展現的也是‘一切更迭快速,向下沉澱有風險’。所以,精力有限、鮮少尋找內在,屬於當時環境和工作模式帶來的困擾。”面對這些困擾,他的解決方法是,“踏實上學,安心拍戲,這種堅定算是我的克服方式”。
“進入演員行業後,我終於找到了向內在發展的自在生長環境,安心踏實地尋找自己發芽的空間,不再受奇怪事情的影響。”易烊千璽説,“演員需要在自在自得的生長環境中,以周遭的生活細節浸潤自己,保持對人和事物的好奇與思考,逐漸吸收併發酵內在力量,然後再談如何賦予角色屬於你的獨特生命力。”
易烊千璽透露,對於歷史、戰爭等嚴肅題材,他會在拍戲前先尋找權威資料進行學習,劇組也會有相應的各類指導。在進入劇組表演前,他會完成大部分的理性分析、案頭工作。進入表演狀態後,他慢慢走進“尋找感覺、相信直覺、把自己交付給導演”的階段。對他來説,“大部分理性思考是在開機前完成的,這屬於對角色的基礎建設;開始工作後,便是和各位主創人員一起依靠直覺和細節部分的理性處理,更細微地往上壘”。
“演員除了敬業和基本專業能力以外,還需要具備積極的價值觀,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希望能成為一個擁有真正優秀品格的好演員。”易烊千璽説。
除了演員,易烊千璽還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一名本科生。上學時,他的生活很簡單,“上課,食堂,排練,散步,沒了”。儘管當年以文化、專業雙科第一的成績考入大學,但也像很多大學生一樣,他怕考試,“超級怕”,然而怕歸怕,他又一科科埋頭“啃”下去。
從十幾歲起,易烊千璽就生活在媒體的聚焦、粉絲的追逐之下。“‘追星’好像被普遍定義成追逐某種閃耀,但我認為藝人與粉絲之間從來不是從屬關係,沒有高低,而是一種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良性‘競爭’關係。”易烊千璽打了個有趣的比方:或許像隔空存在的同桌,絕不越過“三八線”,但偶爾偷瞄一眼彼此的學習進度,然後在你追我趕中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處於生命的不同階段,各自趕着各自的進度,但正因為彼此都注視着,所以都想在自己的領域裏做得更好。”易烊千璽説,“當我們各自逐漸成熟,我們互相影響,卻互不依賴。這種理想狀態下的我們,才會是對方真正的驕傲。我相信我們有着共同的目標,在為之努力的過程中,保持理智、謹慎、善良,專注自身,也熱愛周遭,希望每一次相見,我們都有更好的面貌。”
談及對同齡人的寄語,易烊千璽説:“我們眼前擁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同時也有誘惑和迷茫。但不管走什麼道路,潛心學習、提升能力,才是獲取力量的唯一途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