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從立項到上映,需經歷若干環節。而影視基地就像電影生產的“車間”,是電影製作流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幕後力量。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建設影視基地熱情高漲,影視基地如珠落玉盤遍佈各地,但也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同質化競爭、發展偏離主業等問題。近日,國家電影局等部門印發《關於促進影視基地規範健康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有利於促進影視基地轉型升級,為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電影家協會影視基地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影視基地發展調研報告》顯示,當前,全國登記在冊的影視基地有300多家,各類影視基地名目繁多,但真正能為影視產業服務的只有30%。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影視基地出現“地產化”傾向,投資者圈地後只顧蓋樓、無心主業,讓影視基地變味走樣。還有一些影視基地缺乏核心競爭力,也缺乏吸引各類人才的政策和條件,陷入比拼造景面積、退税補貼、服務價格等無序競爭。影視基地需提質升級才能更好滿足電影拍攝需要,從而在影視工業體系化進程中發揮作用。
首先是硬件升級。很多導演吐槽國內影視基地只能拍“小戲”,不能拍“大片”。比如電影《緊急救援》在水景拍攝時就選擇了墨西哥的“水棚”,因為那裏的海水比例、海底壓力、日光等拍攝要素更全,而國內影視基地還不具備這樣的拍攝條件。當前,科幻片、災難片等類型影片的大熱越來越凸顯電影工業化的重要性。我國影視基地的發展也應與時俱進,緊跟影視創作和市場熱點的迭代升級,大膽引進新技術,構建具有現代科技水平的影視基地。
其次是軟件升級。中國電影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比如,在寧波象山影視城,從影視煙火槍支使用報備到羣眾演員選角,都可以在線上完成,極大提高了劇組工作效率;在上海東方明珠數字影視基地,雲計算、雲儲存和雲製作構建起強大的數字底座,讓影視創作各環節都能精準高效運行。隨着“虛擬製作時代”來臨,“天上一朵雲、空中一張網、地面一組棚”的高品質數字化影視基地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即便如此,數字化後期製作水平仍是國產電影工業化發展的短板。影視基地只有加快數字化轉型,才能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影視基地繁榮發展的同時,也要做好合理規劃。國內影視基地雖然分佈廣、規模大,但是低水平重複建設的情況較為嚴重。比如,沙漠風光、上海灘風光等場景幾乎成為影視基地的“標配”,這些外觀雷同、功能相似的影視基地,難以形成真正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影視基地也要走“專精特新”的道路。不過,現有傳統影視基地也不能一刀切淘汰。應充分發揮各類影棚特長,滿足不同類型、不同投資、不同體量影視劇的個性化製作需求,逐步推動影視作品拍攝提質升級。
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工業化是必由之路。過去一年,我國電影總票房和銀幕總數繼續保持全球第一,而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電影工業化水平仍處於初級階段。影視基地對於提高電影工業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應加快轉型升級,讓影視基地真正成為建設電影強國的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