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綜藝頻換嘉賓想擺脱明星核心制?難!丨業內説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娛樂

每週末的微博已成為各大綜藝的鬥秀場,相關話題持續且熱鬧的搶佔熱搜,讓觀眾應接不暇。其中,“楊迪要暴打蔡徐坤”曾在第一位停留了近12個小時,實時熱度維持了兩天;“岳雲鵬親鄧倫”同樣長居高位,五天內話題閲讀量突破7億。但若非點開詳情,不明所以的吃瓜羣眾很難知道,這兩個充滿戲劇話題的“梗”出自於《奔跑吧》、《極限挑戰》兩檔熱門綜藝。

明星成為綜藝的代名詞,在國內早已司空見慣。越來越多的綜藝打出“家族”的概念,讓嘉賓成為節目氣質的奠基者,也成為吸粉、固粉的重要方式。例如“跑男團”之於《奔跑吧》,“極限男人幫”之於《極限挑戰》,“快樂家族”之於《快樂大本營》。而後起之秀則有《王牌對王牌》的“王牌家族”,《嚮往的生活》的“蘑菇屋”,《拜託了冰箱》的“何爾萌”。與節目內容相較,嘉賓的表現成為節目是否好看的決定因素,正常的嘉賓輪換也由此變得如履薄冰。

在綜藝產業中,明星與內容應當保持怎樣的平衡?日前大量綜藝陣容更迭,內容依賴明星的趨勢能否就此改善?新京報走訪業內人士,綜藝人正在試圖突破,但似乎仍尚未得解。

中國知名綜藝嘉賓更迭順序表:

明星尋找新“人設”

綜藝尋找新鮮感造成陣容更迭

退出本季《極限挑戰》,張藝興工作室給出的原因是“緊密的行程”和“既定的新規劃”。今年年初,張藝興接連擔任《我是唱作人2》《少年之名》《這!就是街舞3》三檔綜藝的固定嘉賓。

與為其塑造“小綿羊”形象的《極限挑戰》相較,這三檔節目涉及音樂創作、街舞表演,更偏向專業能力的展示。無獨有偶,當時,鄧超退出《奔跑吧》的原因之一是為自己執導的電影《銀河補習班》趕製後期。據悉,該片上映後在一天之內票房超1.4億。

鄧超曾任“跑男團”隊長。陳赫、鹿晗也已經退出該節目錄制。

在藝人方看來,迴歸專業的第一步,便是脱離“綜藝咖”標籤。藝人統籌L女士表示,如今嘉賓上一檔節目,大多是希望節目能給他增值;當發現節目不太能滿足其增值,或者其在節目裏的標籤相對固定化之後,團隊就會選取更高的、能夠讓他增值更好的節目,“這樣對藝人的性格塑造和未來發展都會有新的突破,這也是為何很多藝人突然放棄了做了很多年,而且比較適合他的節目。”

在節目角度,陣容更迭則是破舊立新、打破審美疲勞的主要方式。“換人這件事,在我們看來是一種新的生命力的延續。” 《奔跑吧》總導演姚譯添曾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2019年,“跑男團”經歷了“大換血”:“元老”鄧超、陳赫、王祖藍,以及熱門成員鹿晗的退出,令“兄弟團”的核心人物四散過半,只留下李晨、鄭愷、Angelababy三位前輩帶領全新成員。而新成員陣容也在每年輪換。例如第三季新加入的朱亞文、王彥霖,到第四季再次更換為沙溢、郭麒麟、蔡徐坤。“跑男團”自此形成三位元老帶新人的固定搭配。

在姚譯添看來,“綜N代”需要以更年輕的狀態,來直面生命力的延續,需要有足夠的新鮮程度支撐觀眾繼續關注。他試圖轉換這檔節目的思路,讓觀眾從關注“跑男團”,逐漸迴歸至關注內容。

除《奔跑吧》之外,另一檔常青綜藝《極限挑戰》也在近兩年多次輪換陣容。自2014年首播,由黃渤、孫紅雷、黃磊、羅志祥、王迅、張藝興組成的“極限男人幫”陪伴觀眾走過了四個春天。然而自第四季開始,各成員開始因行程原因陸續缺席。第五季總導演嚴敏卸任,孫紅雷、黃渤退出,黃磊、張藝興偶爾加入。到第六季,只剩下了元老王迅。

黃渤、黃磊、孫紅雷等組成的“極挑男人幫”曾被很多觀眾喜歡。

博見傳媒吳聞博博士表示,一檔節目做到三季以上,如果所有明星陣容都是一成不變的,必然會令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但是一般而言,剛開始的陣容調整並不是顛覆性的,而是通過一兩個核心人物的輪換,來增加節目的可看性和新鮮血液。“而且很多明星在一個節目呆了好幾季之後,本身的才華也已經被挖掘殆盡了,恐怕他再繼續堅持下去,也不會有更好的表現。”

輕賽制、輕模式

國內綜藝對人設依賴性大

2014年,《奔跑吧兄弟》開啓了中國綜藝的新紀元——户外真人秀成為市場風口,“明星家族化”的理念也從日韓傳遞到中國。在此前的《中國好聲音》時代,雖然每年的導師陣容也備受外界關注,但除明星之外,觀眾更多還是被賽制、模式、選手所吸引。例如轉椅帶來的視覺刺激,不同風格的歌手帶來的聽覺盛宴。

“近些年,綜藝節目開始進入輕賽制和輕模式的狀態,模式和賽制本身不再是吸引大家繼續追下去的根本原因。而一旦節目中有一些做得比較好的人設,特別是固定明星人設,一定會成為吸引大家繼續看下去的一個主要原因。”吳聞博坦言。

在他看來,這是所謂“綜藝人物IP化”的結果,也是日韓綜藝模式帶來的特點。例如韓國的《無限挑戰》《Running Man》這些長盛不衰的節目,如果核心人物劉在石、李光洙、樸明秀等人不再擔任固定嘉賓,節目必然會喪失一些原有的魅力,即在播出最初,由這些人物賦予這檔節目的看點和特色。例如中國的《嚮往的生活》雖然也曾更換嘉賓,但若黃磊、何炅兩位靈魂人物離開“蘑菇屋”,這檔節目必然會流失大部分觀眾。

何炅和黃磊是《嚮往的生活》的靈魂人物。

“在一檔以固定嘉賓或家族為核心的節目中,一旦核心人物或家族的概念不在,基本上就會成為另外一檔新的節目。像《朗讀者》如果換了董卿,你自然就覺得這個節目開始變味。”在吳聞博看來,如今中國的電視綜藝更多都是依靠最符合於這檔節目的人物來支撐,以整個對話、行為、情境,來成為吸引大家持續觀看,這也是節目目前必須依賴明星的原因。

董卿主持《朗讀者》

明星仍是節目核心

綜藝流量化局面難以逆轉

從《奔跑吧》《極限挑戰》以收視、口碑的風險作賭,冒險更換核心人物,到《各位遊客請注意》《心動的信號》《令人心動的offer》等節目成功嘗試少明星、多素人的模式,綜藝內容呈現的作用性已越來越大。但這是否能逆轉綜藝對明星的依賴?在業內人士看來,模式、內容是綜藝持續吸引觀眾的必然趨勢,但與人物也應是相輔相成。

“綜藝依賴明星,目前來看情況還是非常嚴重的。因為一檔節目如果拋開明星,只關注素人,節目收視率和關注度,肯定沒辦法和全明星節目相較。”吳聞博坦言。若以國內大量文化類節目舉例,無論是《見字如面》還是《經典詠流傳》,也會主動邀請明星和文化名人,希望其自帶的粉絲和討論熱度,讓節目成功“破圈”。“明星對於一個節目的作用也許會下降,但是遠遠還沒有到能被取代的地步。”

藝人統籌T也坦言,如今節目在選擇嘉賓的時候,仍以話題、片酬、綜藝表現等綜合進行考察,流量仍是必不可要的因素。“畢竟在以收視率、點擊量、微博熱搜論成績的當下,無論是不是維持固定班底,節目都離不開有話題的明星。如果是輪換,就更需要找到能創造綜藝感或者流量很大的明星來代替。”

但近兩年明星在節目中的作用和人設,也呈現了與往常不同的狀態。例如在《奔跑吧兄弟》時代,明星在節目中的主要行為表現是搞笑娛樂,令綜藝成為純娛樂化的載體。而現在大量綜藝對明星的挖掘,不再是他的搞笑天分,而是內心的想法,包括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待人生價值觀的表達。例如目前三大平台播出的三檔紀實類綜藝《我要這樣生活》《讓生活好看》和《看我的生活》並非明星賦予節目氣質,而是節目內容依託明星傳達相應的態度;《奔跑吧》也做出了“黃河大合唱”、“龍舟”、“垃圾分類”等具有社會意義的深刻主題,“現在做節目靠的是輸出價值觀和生活的態度,這也是節目開始依託內容而非固定明星的變化體現。”吳聞博表示。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