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樂的輝煌已成往事,為何人們依舊懷念?

最近,“港樂”這個詞重回人們視線。隨着《聲生不息港樂季》的開播,林子祥、葉倩文等一系列已經淡出視線的名字,重新成為熱議的話題。這兩年間,網絡上出現了回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樂、港人的熱潮。當年紅極一時的文化人物,何以在今天讓我們集體回望?

港樂的輝煌已成往事,為何人們依舊懷念?
葉倩文在綜藝中亮相

這兩年的社交網絡上,經典港樂記憶的出現,往往都能引發大眾的集體關注。去年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中,張智霖、陳小春等“大灣區哥哥”給觀眾留下率真風趣的印象;大灣區中秋夜電影音樂晚會上,70多歲的林子祥高歌一曲,底氣十足,風範不減當年;臨近年底,電影《梅豔芳》上映,又引發一波懷念“香港的女兒”的熱潮;除夕夜前,TVB在視頻號直播晚會,觸發網友集體回憶;最近,林子祥、葉倩文、李克勤同台的《聲生不息港樂季》,再一次把人們的視線,聚焦到香港樂壇最輝煌的時候。

眾所周知,港樂影響力最大的時候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香港樂壇是整個華語樂壇的風向標,張國榮、梅豔芳、譚詠麟等歌手發新專輯,都會震動整個娛樂圈。如今,這些人有的已經故去,有的已淡出視線,但提起他們依舊感慨良多,我們究竟在懷念什麼?

港樂的輝煌已成往事,為何人們依舊懷念?
林子祥參加2021大灣區中秋電影音樂晚會

看起來,人們只是在回憶每位明星最華彩的當年,其實,他們背後華語樂壇的自我革新和變化才是根本動因。那時,華語樂壇逐漸擺脱歐美與日本音樂,建立起自己的審美範式。黃霑的詞,把中文的韻律和傳統五聲音階結合得無比精妙;《男兒當自強》等歌曲陽光正氣,也是中華民族幾代人自我勉勵、彰顯自信的經典。

隨着內地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港星北上發展的消息經常出現在新聞中。他們有的來內地拍戲、參加綜藝,有的選擇直播帶貨,有的去各地商演。雖然“星路”高低各有不同,但他們的敬業仍讓很多人心生一種尊敬。香港人常説“手停則口停”,無論人生際遇如何,都能以務實拼搏的態度、不畏艱險的努力面對,這也是港人精神中最亮眼的一點,從當年延續到現在。

同時,我們也應該承認,人們深情懷念三十多年前的香港流行樂壇,也折射出大眾對今天樂壇和市場的不滿。當年,樂壇迸發出蓬勃的創造力,今天人們卻苦“流量”久已,“口水歌”雖多,但能流傳的卻少之又少,人們迫切希望聽到切中時代、震撼心靈的歌曲。當年,劉德華這樣巨星地位的歌手,也會因自己失聲向觀眾痛哭道歉,對比之下,如今一些偶像明星拿着大筆通告費卻公然假唱,還有粉絲幫忙洗地:“我們家XX已經很努力了!”同為藝人,其敬業態度可謂天壤之別。

港樂是一段時代的記憶,也是一種難得的精神,再談港樂絕不應該僅僅是回顧。如果對舊事、舊人的重温,能煥發從業者的初心夢想,能激發今人的創作熱情,那麼這波懷念才不是出於情懷的空談。

(原標題:港樂的輝煌已成往事,為何人們依舊懷念?)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記者 韓軒

流程編輯:u01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4 字。

轉載請註明: 港樂的輝煌已成往事,為何人們依舊懷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