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趙本山首登春晚,人生轉折點背後,是四位支持他的貴人
很多人年輕時都會相信的一句話叫:“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到了一定年齡經過一定磨礪後,有些人就會發現,天生我材不一定有地方用。
每個名人成功的背後,總有很多人在探究鑽研他們的成功之路,似乎這些天之驕子的人生早就定型了一樣。更可笑的還有飯圈常用句式:“你知道TA有多努力嗎?”説得好像那些流量明星都是完全靠自己努力才獲得流量一樣。
你以為筆者在傳遞負能量嗎?並不是,筆者想説的是伯樂和貴人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有些時候一個貴人真的能改變另一個人的一生,而如果是幾個貴人,則可能改變更多的事情。
比如趙本山,曾經中國娛樂圈和春晚的扛把子,他的成名之路也一樣需要伯樂和貴人,而且不止一個。
一、盲人二叔趙德明
趙本山祖籍山東煙台,出生於1957年的鐵嶺市開原縣蓮花鄉,據説他的生辰八字被批為:“天乙貴人,將星為用”,筆者也不懂這玩意,但聽人説這是好的意思,是有貴人相助的説法。
但是,小時候的趙本山鐵定是不會信這種宿命論的。他六歲喪母,八歲時父親趙德仁又不知去向(和侯寶林有些同病相憐)。按照一般的人生走向,趙本山的未來幾乎黯淡無光,不餓死就算命大了。
還好,趙本山生活在紅旗下,他身邊還有個親屬,小時候眼睛受傷導致失明的二叔趙德明。
趙德明是盲人,但他會曲藝,拉二胡,彈三絃、二人轉樣樣精通,據説趙德明甚至還會一些薩滿的東西,能當算命先生。(劉老根大舞台門前的驢拉磨就來自於薩滿)
趙本山從小就跟着二叔學曲藝學二人轉。之所以説二叔趙德明對趙本山有重要的貴人作用,原因在於三點,一是趙本山借曲藝本領進入了文藝宣傳隊。二是趙本山熟悉了盲人的特點。三是趙本山會彈三絃。
二、乾爹館長李忠堂
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的趙本山如魚得水,成為宣傳隊的骨幹,憑藉表現被借調到西豐縣劇團擔任臨時演員。如果正常發展下去,他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轉正成為正式演員,然後循序漸進慢慢成名也未可知。
這時候,一個發掘趙本山才能加快他成名速度的貴人出現了,他就是時任鐵嶺羣眾文化館館長李忠堂。(也是個文化館館長啊)
李忠堂先是在全市一次業餘文藝調演中看到了趙本山,當時他正代表蓮花鄉公社宣傳隊參加比賽,表演的是傳統戲《包公斷後》和自創拉場戲《攆媽媽》。這次演出趙本山給李忠堂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沒過多久,李忠堂下鄉到西豐縣檢查文化工作,這次又碰到了趙本山,他表演了一個傳統拉場戲《瞎子觀燈》,趙本山在裏面飾演了盲人,這對他來説簡直是駕輕就熟。這第二次的邂逅對趙本山來説至關重要。
1982年李忠堂根據下鄉體驗生活時見到的真人真事和崔凱一起創作了拉場戲《摔三絃》,這是宣傳計劃生育的新戲,裏面有個至關重要的人物,盲人算命先生張志,張志隨身的道具是三絃,最後以摔了三絃發誓再也不算命騙錢為底。
創作完劇本找演員時,李忠堂首先想到的就是趙本山,他之前表演的盲人給李忠堂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你看,上文説的趙本山二叔的三個特徵盲人、會算命、彈三絃就完全用上了。所以有很多媒體説《摔三絃》是以趙本山二叔為原型創作的,實際上並不是,只能説趙本山的運氣也確實不錯。
經過一番流程,鐵嶺劇團就從西豐縣劇團將趙本山給借調了過來,李忠堂親自給他講戲排戲並將趙本山安排住在李忠堂的辦公室裏。趙本山也爭氣,三天就將整個拉場戲吃透,順利通過了李忠堂的考核。
隨後,趙本山主演的《摔三絃》在遼寧省全省文藝調演中獲得優秀獎,趙本山一炮走紅。兩年後他又主演了電視戲曲片《摔三絃》。
可以説,《摔三絃》打開了趙本山演藝生涯的上升通道,他開始正式進入成名的起跑線。趙本山知恩圖報,拜了自己的貴人李忠堂為乾爹。
趙本山自己也承認,《摔三絃》改變了他的一生。
三、謙虛的伯樂姜昆
1986年趙本山和同事潘長江主演了傳統改編戲《大觀燈》,趙本山繼續發揮他的特長,在戲中出演盲人。這個節目包袱非常密集,趙本山和潘長江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大觀燈》迅速席捲了遼北大地,連續出演了五百多場,場場爆滿。趙本山甚至得了個雅號:“天下第一瞎”。
1987年8月,正在全國文藝界演藝圈如日中天的姜昆帶領中央廣播説唱團到鐵嶺演出,當時的姜昆不僅是全國第一相聲大腕,還連續主持了多屆春晚,到小城市演出經常出現半個城市出來迎接的盛況,其演出也是場場爆滿、場面火爆。
但是,在鐵嶺這個小地方姜昆卻吃癟了,台下的觀眾雖多但氣氛卻非常不熱烈,這讓姜昆很是難受。
演出結束後,換成是其他明星大腕,大概就直接走人了。就算不走,恐怕也不會有其他辦法,比如趙振鐸曾經帶着北京曲藝團到無錫演出,全場冷場,趙振鐸下台就哭了。
姜昆之所以是姜昆,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他一不哭二不走,而是找到觀眾主動詢問,瞭解自己到底失敗在哪裏。觀眾坦言,你們説的根本不好玩,遠遠不如我們這兒的趙本山可樂。(為啥不説潘長江呢?)
瞭解到這個情況,姜昆就主動找到當時趙本山所在的鐵嶺民間藝術團,希望趙本山能給他們演一場,他們學習一下。
一聽説姜昆等相聲大腕要看自己的演出,趙本山又興奮又緊張,他帶着人帶着道具到體育館真給中央廣播説唱團演了一場。
效果其好,本來姜昆和郭全寶等人還想拿一拿身段,但還是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結束後,姜昆主動找趙本山要了一套錄像要帶回北京推薦給中央電視台。當時正忙着和大腕們合影的趙本山根本沒想到姜昆是認真的。
姜昆回到北京後就向央視文藝部導演袁德旺推薦了趙本山的節目,趙本山從此開始走進央視的視線。
可以説,如果沒有姜昆或者姜昆不謙虛,演出結束之後直接拂袖而去,那趙本山可能也能火,但無疑需要更長時間、更好的機遇和更多的努力。因此,趙本山一直稱姜昆是自己的伯樂和貴人。
四、貴人導演黃一鶴
姜昆在央視的面子確實是挺大的,央視聽了他的推薦看了錄像之後,派了文藝部主任鄒友開以及李雙江等三人專程到鐵嶺現場考察趙本山。鄒友開和李雙江住在鐵嶺市招待所裏,他們將趙本山叫來,讓他在房間裏現場表演一個節目。
趙本山覺得房間裏沒有表演氛圍,他掏出三張票邀請他們去體育館現場看節目。鄒友開他們收了票但並沒有去看,轉身回了北京。趙本山這才知道,他得罪人了。
第一次接受央視考察就如此不愉快,預示了趙本山的春晚之路將會不那麼順利。
這中間,央視還是召趙本山去了幾次北京,但每次趙本山都是鎩羽而歸。有一次,他聽了劇團的建議,帶了十瓶好酒進京送禮,可他又不好意思送,於是乾脆自己一天喝一瓶,十天後酒喝完了,央視也通知他可以回去了。
還有一次,本來春晚已經錄製了他的節目錄像,但由於錄音效果不好並沒有在春晚上播出,趙本山和他的同事朋友白白等了一晚上也沒看到自己的節目。(不知道梁天的電影《喜劇明星》是不是借鑑的這一段)
春晚劇組對趙本山的爭議一直是很大的,一個焦點是他的節目似乎格調不高,另一個則是方言問題。
但是,畢竟人才難得,又有姜昆等人的舉薦,趙本山一直保留在央視的視線內,總算在一次國慶晚會上,他上台表演了小品《一加一等於幾》,算是圓了央視舞台的夢,但春晚似乎依然遙不可及。
1990年的春晚,黃一鶴重回導演之位,趙本山又一次接受了審查,這次審查的作品是《老有少心》,這是他已經在遼寧表演了兩年的成熟作品,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央視內部再次決定放棄《老有少心》,因為這個小品是東北方言為主,擔心南方觀眾聽不懂。還好,黃一鶴導演這次力排眾議決定改造這個小品,讓它符合春晚的標準和要求。
黃一鶴首先將《老有少心》這個顯得格調不高的名字改成《相親》,然後讓著名錶演藝術家王景愚操刀,幫助趙本山重新整理小品台詞,去掉一些為了逗笑而逗笑的橋段,並且指導趙本山的表演技巧和風格。
經過王景愚的努力,《相親》這個節目精簡了語言和時間,算是符合了春晚的要求。
趙本山問題解決了,但搭檔也有問題了。本來導演組想讓和趙本山合作過的宋丹丹出演女主,但宋丹丹此時已經懷孕八個月,明顯不適合上台了。而另一位春晚女小品演員嶽紅則在坐月子。趙本山又去找趙麗蓉,但趙麗蓉此時卻去了東北拍攝電影《過年》。
最後,導演組同意趙本山的請求,從遼寧阜新劇團調來了趙本山的老搭檔之一黃曉娟。
在1990年春晚開始前,趙本山在後台邂逅了陳佩斯,他趕緊拉住陳佩斯合影。而在他正式上台前,為了他上春晚操碎了心的黃一鶴導演一再囑咐:一定要按王景愚同志給你改編的台詞演,不要自己加詞。
但演嗨了的趙本山最後還是給自己加了一句台詞:“我們結婚時,大家都去啊。”
從這開始,趙本山終於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康莊大道。在走到這條大道上之前,二叔趙德明、館長李忠堂、伯樂姜昆和導演黃一鶴分別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了趙本山強力的支持。
好馬雖好,也需要伯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