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9次撤僑,4萬多人獲救,《萬里歸途》背後的故事更震撼人心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娛樂

由張譯、殷桃、王俊凱主演的電影《萬里歸途》在2022國慶檔上映。

這部電影以真實事件改編,帶領我們回顧30多年來共和國經歷的多次“撤僑行動”,震撼人心的不僅僅是電影的情節,還有影片背後真實事件裏一個個在危急時刻勇於站出來肩負責任的普通人。

影片能獲得大多數人的好評,並不是靠喊口號和無腦煽情,而是實事求是地把這些年撤僑所經歷的困苦向觀眾再現了一遍,真實歷史才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在電影裏,張譯飾演的宗大偉,王俊凱飾演的成朗,殷桃飾演的白嫿,以及張子賢飾演的章寧,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歷程才把同胞帶回國,章寧甚至為此犧牲。

但現實中的普通人很難對戰亂地區的“命如草芥”有所感悟,不理解他們會經歷什麼,大家知道的撤僑無非是新聞裏的一通簡訊,幾行字,幾個數字,又接回了多少國人,僅此而已。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撤僑行動是“烏克蘭撤僑”,以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尚且那麼艱難,何況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中國。

在新聞媒體平台,我們能看到烏克蘭留學生的鏡頭裏,不遠處的大樓正在被炮擊,冒出滾滾黑煙。

但這只是戰爭的冰山一角。

國人和平久了很難想象以現代文明製造出來的武器有多可怕。

舉個例子,一門常規的155毫米口徑榴彈炮,一發炮彈的最大殺傷半徑是360米,差不多一個足球場那麼大,而戰場上有的是比這威力大得多的武器。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沒有一天真正和平過,和平永遠是稀缺資源,你平時所抱怨的百無聊賴的尋常日子,不知是多少國家的人民所熱切期盼而不可得的奢望。

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萬里歸途》能讓一些人明白這個道理,它就值回票價,更何況電影的意義遠不止這些。

電影裏宗大偉幾人穿梭於交戰區的炮火裏,時刻面對生死考驗,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有家人,也有顧慮,但在危急時刻還是選擇站了出來。

類似的鏡頭電影裏有很多。

回想祖國這些年的撤僑經歷,我們能從中找到故事原型。

1991年,王粵在索馬里撤僑行動中,在交戰區三進三出。

2011年,林先昱在利比亞實現零傷亡撤僑。

……

在30來年間,祖國經歷了19次撤僑,成功營救回同胞4萬多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新聞上的一串數字,而他們經歷的是生死大關。

那時的我們遠沒有像現在這樣強大,還不夠硬氣,沒有足夠的威懾力,許多事情只能像電影裏的宗大偉那樣一次次去交涉,為了同胞的生命,他們只能陪着笑臉來應對別人的刁難。

王粵更是驅車三次進出400公里的交戰區,沿途經過50多道關卡,終於成功救下我方人員。

經王粵回憶,被營救的7名使館人員當時已經做好英勇就義的準備,他們銷燬了電台、密碼本,燒燬了絕密檔案,可見當時的情況萬分危急。

電影呈現的殘酷只是現實世界中的冰山一角,就像大人為了讓孩子認識世界,悄悄給窗户掀開一道縫隙,讓被精心呵護的孩子看看外面的真實世界。

可能電影需要考慮過審問題或者其他方面的顧慮,隱去了一部分血腥殘酷,但就這些已經足夠給人們好好上一課了。

我們只是看了100多分鐘就震撼得心臟受不了,要知道許多國家的人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裏,他們的孩子就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無法享受童年的樂趣。

和平,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這個世界上,祥和安定一直是稀缺的!

在電影裏,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是一個個的普通人,沒有超級英雄,沒有神仙皇帝。

但也正是他們,一個個普通的人民,他們創造了奇蹟,創造了歷史。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撤僑,也許他們的國家能做,但政府卻沒有足夠的意願去執行。

宗大偉、章寧、白嫿、成朗……就是一次次撤僑行動中那些普通人的縮影,電影裏虛構的努比亞就是那些戰亂地區的真實還原。

還是那句話: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我們得以享受歲月靜好,只因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最後送大家一段電影裏的台詞:“女士們先生們,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喜馬拉雅山脈,飛機已經進入中國領空,歡迎大家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