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產業高峯論壇舉行,業內嘉賓共話開啓未來
在特殊背景下舉辦的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昨天以一場“全面奔小康·築夢新時代”為主題的中國電影產業高峯論壇開啓大幕。業內大咖齊曬“乾貨”,共話產業未來。
企業積極自救,助力行業復甦
疫情防控期間,各大影視企業也在積極思考復工復產、行業自救。
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認為,每次危機挑戰都是行業思考沉澱、修煉內功的機會。疫情期間,騰訊影業積極擴充專業人才隊伍,夯實自制和主投主控能力。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介紹,“4月中旬,我們對疫情防控常態化有了預判,在復工第一時間實現在線隔座售票。”7月24日,燈塔專業版顯示全國單日票房近2000萬元。“以中國電影市場六分之一的場次,實現了日常票房的五分之一,這是很好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觀眾的信心。”
“困難時期最重要的發展要素,是穩定就業和開啓未來的信心。”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説,疫情期間光線不僅沒有裁員減薪,還繼續招聘50多名應屆畢業生、簽約80位編劇,並推出員工激勵計劃。
疫情期間,上影集團在政府支持下發起10億元影院紓困基金。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介紹,上影加大長三角文旅融合項目佈局,推進上海科技影都建設,並與B站合作拓展新市場。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認為,“單打獨鬥的時代過去了,應合作共贏,幫助電影行業儘快復甦。”
善用科技手段,線上線下融合
“新的科技和內容結合帶來新體驗,在未來是常態。”程武舉出數據,豆瓣調查顯示,511萬名觀眾在疫情期間看了1.2萬部影視作品,比去年同期增長24%。“好電影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探索現代技術和電影結合,永遠在人類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認為,讓觀眾找到去影院的理由,影院必須提供足夠的放映技術,線上則要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電影發行。
李捷認為,未來抓住用户的是善用科技手段、線上線下融合的內容,就算沒有疫情,未來的電影放映也會把線上作為重要手段。“電影更大的競爭在於短視頻正在改變受眾尤其是年輕受眾的欣賞習慣。”
聚焦重大主題,講好中國故事
對於當下剛剛重啓的電影市場而言,新片片源成了至關重要的存在。無論是騰訊影業還是上影集團,都把《1921》看作明年的重要作品;中影、華夏也在為新片創作籌備,包括《懸崖之上》《我和我的家鄉》等;阿里影業講述電商脱貧致富故事《一點就到家》將於國慶檔上映;光線傳媒也有多部劇本在不斷打磨,如反映李大釗生平的《革命者》、抗疫題材影片《火神山》等。
電影創作者也在用新片支持助力上海國際電影節,為電影行業復甦加油鼓勁。導演、演員黃渤,這次作為金爵獎官方推薦影片《風平浪靜》的監製出現在論壇上,“從創作者本身來説,真正拍出觀眾喜歡的電影是首要的。”導演、製片人賈樟柯將聯合出品的《又見奈良》送到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創作者有責任和義務支持,最大的支持就是把全球首映送到上海。”
“電影不只是生產投資,也有使命。我們需要更多好片進入市場,更加珍惜觀眾重新走回電影院的機會。”於冬説。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