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導演奉俊昊,2013年拍的《雪國列車》是當時韓國投資最大的電影之一,超過400億韓元。
2020年美劇版的《雪國列車》剛剛慢吞吞出了第2集,有點兒讓人等得按耐不住了。
趁這時再回頭看2013年的韓國電影版,真是酣暢淋漓,依然覺得夠力道,又深刻!不愧是奉俊昊導演啊。
有位網友的評價深得我心,他分析這部電影:
“《發條橙》混搭《飢餓遊戲》,《2001太空漫遊》穿越《2012》,《人類之子》勇闖《楚門的世界》。一次新鮮而刺激、誇張而極致,五味雜陳、絕妙又荒誕的銀幕體驗,值得去深挖又擔心過度解讀的電影。”
如果你也喜歡電影版《雪國列車》,那麼,藏在電影背後的這22個小故事,你知道嗎?
聽我來嘮個嗑吧。
《雪國列車》原著漫畫單行本的封面
《雪國列車》的原著漫畫《Le Transperceneige》,是一部法語“繪本小説”,1982年開始在著名漫畫雜誌《待續》(À suivre)上連載。
作品展現了社會的階級分化、壓迫和集權統治的恐怖,具有喬治·奧威爾式的寓言氣質,同時極簡的黑白畫風,極富表現力的人物,自帶美式漫畫、黑色電影的風格,都讓它成為80年代法語漫畫的cult經典之作。
但90年代之後,這部作品漸漸只被一小撮法語漫畫迷們記得。
2004年,它第一次翻譯出版,就是被介紹到韓國。
奉俊昊導演回憶説:“2005年的某一天,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漫畫,那個瞬間我意識到,它將吞噬掉我很長一段時期的生命。從那時起,我的一段危險異常的電影冒險就已經開始了。”
於是,才有了2013年的《雪國列車》。
你肯定沒發現,奉俊昊為了致敬原作,在電影開頭放出了原著漫畫的封面:
發現左下角的那個封面了嗎?
電影裏的末尾車廂畫家,一直把觀察到的車廂裏的苦難,記錄在畫作裏:
實際上,他身後的這些炭筆畫作品,出自原作漫畫家羅切特(Jean Marc Rochett)之手。
喜歡原作畫風的粉絲們,一定覺得似曾相識。
奉俊昊導演如此致敬原作,而兩位原作畫家羅切特和勒格朗也很認可導演的改編。羅切特説,奉俊昊深刻地瞭解漫畫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的差別,並且選擇了一條最佳的路線。
兩位畫家還去布拉格的片場探班,順便過了一把演電影的癮,混在底層暴動者的人羣中客串出場。
(照片欠奉,臉盲症犯了,實在找不出來)
甚至在韓國的電影宣傳,漫畫家也去站台了呢。
電影開拍前,劇組按照韓國慣例舉行了拜神的儀式。燒祭文時,演員約翰·赫特還頗感動,甚至流下眼淚,拉着奉俊昊盤問祭祀儀式的起源、歷史意義等問題,搞得奉導一頭汗。
雖然韓國的祭祀儀式會使用豬頭,但為了不挑戰好萊塢演員們的觀感,奉導沒有使用真豬頭,而是用 iPad 擺了張豬頭照片。
哈哈哈,導演你太搞笑了!
“雪國列車”是一列永不停歇的全封閉火車,是人類在地球嚴寒危機之後(漫畫模糊地暗示是因為核武器)的諾亞方舟。
原著中,雪國列車一共有1001節車廂,搭乘10萬名乘客。
為此導演設計了26節道具車廂,製作出來,這個佈景總長超過500米,把演員們震撼到不要不要的。
列車上的人分三六九等,上等人都住在列車前端。
有豪華酒吧:
有量體裁衣:
有進行洗腦式教育的學校:
有泳池:
有桑拿:
還有放縱的派對:
而中間的車廂主要負責生產勞動,供應頭車人的飲食。
有種植業:
有海洋水族館——不過實際沒做這節車廂,魚是CG製作的,演員都是假裝看到了它們:
他們還在水族館裏吃起了壽司:
這是導演故意在拍攝當地找了一個膚色最深的黑人,臨時教他怎麼做壽司,演出了這一幕。就因為他曾經在美國見過一個做壽司的西班牙大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尾廂的人,生活條件簡直是集中營。
住在這裏的人,按照列車“教科書”裏的話説,“他們是蠢豬,吃自己的屎”。
如果預算多一點,奉俊昊還想打造一節“動物園”車廂,讓小鳥在裏面飛來飛去,長頸鹿不得不彎下脖子。可惜預算太少了沒搞成。
醜陋的大反派“梅森”,威爾福德的忠實副手,是全片的一大亮點人物。
每次看到演員“冰雪皇后”蒂爾達·斯文頓的真實照片,我就感嘆,她真是銀幕上的千變女王啊。這樣的女演員,是奉俊昊導演的福氣。
她每次拍攝前都要經歷戴假髮、裝假牙、做朝天鼻、填充胸部等特殊化妝,耗時超過2小時。
但你想不到的是,梅森大總管原來在劇本中是一箇中年男性角色。然而奉導太愛女王了,靈機一動就把角色性別給改掉了!
而女王蒂爾達更牛,她説自己在演的時候,設想這也許是一個愛穿女裝的男性。也就是説,她在角色塑造上,處於原劇本和導演修改的中間平衡值!
總之,蒂爾達對這個角色的理解是:“梅森是噩夢一樣的怪物”。
其實本來蒂爾達打算淡出演藝生涯的,沒想到被《雪國列車》改變了主意,又覺得演戲好有意思。
影迷粉絲們真的要感謝奉俊昊導演。奉導也真的好欣賞女王啊。
電影拍攝前,他甚至去過女王家裏做客。兩人一起翻出了她的雙胞胎孩子們玩“變裝遊戲”的箱子。蒂爾達戴上了一副圓眼鏡來逗樂,奉導覺得還不錯,就建議用在了電影中。
呃,導演,你這有點摳啊。
梅森第一次出現時,蒂爾達·斯文頓感覺背後有道具掉了,就回頭看了一眼,然後轉頭開始演講。這本應是NG的鏡頭,但奉俊昊覺得整體感覺不錯,就直接用了。
蒂爾達·斯文頓還主動提出要使用英國約克郡口音,據説是為了惡搞撒切爾夫人。
還是關於梅森的隱藏的秘密。
她有個鏡頭是取下假牙,這其實是在暗示她實際比看上去更老而故意設計的戲份。
而這位大總管的出身,其實來自列車的中部或尾部。最初她只是個搞衞生的阿姨,在前往頭部車廂工作時得到大boss威爾福德的賞識,平步青雲一直到升為總理。
但是她總愛強調:“我一開始就屬於車頭”,其實是她心裏的自卑感作祟。這個細節很贊啊。
不過,電影沒有直接透露這個秘密,只有隱含的透露:
這句台詞在暗示他們是舊相識。
整部影片,最後一個確定的角色就是列車長“威爾福德”。
最早,奉俊昊想請達斯汀·霍夫曼來演,可惜對方檔期對不上。
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演員,最後是製片人樸贊鬱推薦了艾德·哈里斯。哈里斯的這一雙藍眼睛,太適合這個深不可測的角色了。
在劇本中,列車長威爾福德是雙性戀。女秘書克勞德、Tomas Lemarquis飾演的光頭男、女教師等人,都是他的牀伴。
片中的女教師正懷孕,就是威爾福德的孩子。
愛麗森·皮爾飾演的教室車廂女教師也太精彩了
拍攝過《老男孩》和《親切的金子》名導樸贊鬱,是年長奉俊昊六歲的前輩,自從看過小奉的大學畢業作品,他就欣賞這個年輕人,以致於幫他做《雪國列車》的製片人。
左:樸贊鬱,右:可愛的小奉
樸贊鬱不僅為他推薦演員,也推薦了“斧頭大戰”這場戲。
樸贊鬱自己導演的《老男孩》裏,就有一場特別經典特別酷的榔頭突圍段落。
老樸還推薦了很多別的場景,但都太費錢,奉導沒能採用。樸贊鬱還慫恿奉導拍3D,但奉導一來不喜歡,二來覺得自己搞不定,也沒同意……
最後,並非像觀眾們期待的那樣老樸參與本片的攝製,他後來忙着拍自己的《斯托克》去了。
作為奉導的老朋友,宋康昊演的列車上的安全系統設計師,也是反抗革命中的關鍵人物。
為什麼他叫“南宮民秀”,一個特別的複姓名字呢?因為導演希望韓國角色的名字,讓西方人發音更困難一些。另外還有一個備選名字“獨孤哲賢”……
導演你好無聊啊。
飾演女秘書克勞德(Claude)的演員艾瑪·萊維,不是專業演員,而是一名荷蘭女大學生,拍過電影短片。恰好被奉俊昊看到,就邀請她來演一個角色。
她參演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拍啥,直到她驚訝地發現“美國隊長”等一眾好萊塢大明星都在現場。
這個角色本來想找蕾蓓爾·威爾森(Rebel Wilson)來演,也是檔期不趕趟。
蕾蓓爾·威爾森
宋康昊高雅星繼《漢江怪物》後,再當了一回“父女”。
高雅星角色的名字尤娜(Yona),出自《聖經》中的希伯來名字,約拿(Yonah)。
她是在列車上出生的孩子,父親是安保系統專家南宮民秀,母親則是傳説中的“冰原七壯士”領頭的愛斯基摩女人。
因為從嬰兒時就生活在火車上,所以發展出動物一般的嗅覺和聽覺,比普通人都要靈敏。
電影中本來有一段説明“火車嬰兒”的解釋,後來被刪掉了,導致很多觀眾覺得尤娜有透視超能力。
好萊塢不允許兒童參與拍攝工作超過6小時。因此奉導有很多小孩子的戲,拍攝時間都很不夠。
參與過《哈利·波特》系列拍攝的助理導演,提供了一個好主意,把小孩分成兩組分別拍攝,再用後期把畫面連接起來。
但CG也不能完全實現導演的想象力。
影片中威爾福德利用小孩子在狹小的空間裏維修永動機,奉俊昊原本想在地板下安排100個孩子來拍攝這一場面,製造更震撼的視覺效果,最後還是放棄了。
雪國列車上的學校場景,在原畫設計中,會佈置很多教學用品和來自世界各地孩子們的玩具。
電影對“學校”車廂的原畫設計。
實際電影場景中有這樣一個畫面,車廂頂上吊着幾個拉線木偶。
我們放大中間的那個看看,這是誰:
黑貓警長!
末尾車廂裏的食物“蛋白質塊”,是用小強制作出來的,這個設置真的驚人!
但實際拍攝中,因為導演要求道具做成蟑螂翅膀一樣的顏色,所以是用海帶和砂糖製作的!想不到吧。
即使如此,演員傑米·貝爾還是無論如何都不肯嚥下去;但女王蒂爾達倒是覺得挺好吃的。
列車上的看守大小Franco,倆人關係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同性戀人。
小Franco和大Franco
小Franco死在了暴動者的手下,大Franco就誓死追擊暴動者。
大Franco最終對決的這一幕,讓不少觀眾害怕,説這人戰鬥力太強了,怎麼老不死啊。
原來這是為老婆報仇的力量啊!
而死在大Franco手下的暴動者精神領袖“吉列姆”(Gilliam),根據奉導的構想,和他的保鏢Grey也是一對同性戀人。
左:保鏢Grey;右:精神領袖吉列姆。
美隊:閃開,讓我來!
“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聽説《雪國列車》這部電影在選角,就主動聯繫了導演,來參與試鏡,如願當上了末等列車革命領袖“柯蒂斯”。
奉導原本把這個角色給了傑克·格倫哈爾,可惜後者檔期也合不上。
美隊演這個角色很用心啊,傑米·貝爾還爆料説埃文斯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旅店裏照着鏡子努力練對白。
據説為了説出末等列車曾經殺嬰的人間地獄往事,他跟導演説自己需要獨自醖釀情緒。導演説好的。
然後美隊一個人躲在車廂裏,過了整整四個小時才出來。
“美隊”克里斯·埃文斯很喜歡奉導之前拍的《殺人回憶》,對裏面的動作場面有很深的印象,他一度擔心自己也會在《雪國列車》裏被揍一頓。
後來真的拍到斧頭幫那場兇狠的打鬥戲,也算如他所願吧。“美隊”把每場動作戲都練習很多次,實際拍攝時能做到位置和時間點分毫不差,堪稱動作戲的天才。
斧頭幫決鬥前破開魚肚、用斧頭沾血的場面,靈感是來自於《教父》。
只是,美隊很困惑,為何導演要安排他踩到死魚而摔倒,這過於搞笑了吧。
於是奉俊昊跟他洗腦説:這就叫做“失誤的美學”。
“失誤的美學”!導演,你忽悠老外挺能的啊。
放開手,大膽幹。
發行方韋恩斯坦(Weinstein)曾經要求剪掉砍魚的這場戲,奉俊昊就扯謊説自己的父親是漁夫,所以他特別想拍一場有魚的戲……事實上奉俊昊的父親是韓國首爾產業大學的名譽教授,而且是韓國設計潮流學會理事長。
美國製片人也來提出過刪掉一些戲,導演就假裝自己聽不懂英語,糊弄過去。
導演,您這演技,我服了。
觀眾心目中,“火把”這場戲也是非常精彩。
拍攝時,現場沒有使用任何其他照明設備,只是真實地點燃這些火把,巧妙地藉助了火把本身的光。
導演,你很有才哦!
這篇將近5000字的長文,超多細節和圖片,你是不是看得很過癮啊?
其實電影本身更加細膩、精彩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