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日最大聲:從婁滔到霍金, 生命長度和厚度有希望並存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娛樂

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户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婁滔以口述形式留下遺願:捐贈人體器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同時,在遺言中婁滔也表達了對生命意義的看法: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

  2016年1月,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婁滔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一年多來,這種被稱為“漸凍症”的疾病逐漸侵襲婁滔的肌肉和運動神經。如今,婁滔每日躺在病牀上,已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但婁滔以口述形式留下遺願:捐贈人體器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同時,在遺言中婁滔也表達了對生命意義的看法: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

  婁滔患的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LS),患病後負責肌肉運動的神經細胞大量死亡,故又稱運動神經元病(MND),俗稱“漸凍症”。由於患病,婁滔的生命長度可能較短,但這並不意味着患了此病就無法獲得與正常人一樣的生命長度。首先是,病情的不同可以讓同樣患ALS的病人獲得不同的生命長度,其次,即便現在尚無根治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的良方和良策,但也已經有了希望,如基因療法。

  患ALS的不同情況最典型者莫如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他從21歲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至今,還好好活着。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現在已經75歲,顯然與正常人的壽命相當。但是,在其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後,醫生預測他只能活2.5年。是什麼原因讓其有了不同於婁滔和其他更多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病人的生命長度呢?

  診治霍金的醫生透露,有一個重原因讓霍金活得更長。霍金的由運動神經控制的呼吸肌-橫膈膜和吞嚥肌肉都沒有受到影響,呼吸肌-橫膈膜無法正常工作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吞嚥肌肉失去功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和脱水,也會讓病人逐漸衰弱而死亡。所以,一般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病人在確診後只有3年左右的存活期。但少數像霍金這樣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病人(約佔5%)可存活20年以上。所以,霍金是幸運者。

  始於2014年的冰桶挑戰風靡全球后,人們開始認識肌萎縮性側索硬化。這一病症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發病率,目前全球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發病率是1.9/10萬人,平均發病年齡62歲。美國的統計是5/10萬人,2013年估計有病人15908人。但這個數量顯然低估了,因為這只是治療登記的人數(ALS註冊項目,National ALS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中國目前尚無流行病學方面的統計,但估計病人約有20萬。

  2016年,《自然通訊》的一篇文章預測,全球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病例數量將從2015年的222801例增加到2040年的376674例,增長69%。

  儘管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是一種罕見病,在目前也是一種不治之症,但除了少數像霍金那樣的幸運者外,是否絕大多數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病人就沒有希望了呢?當然並非如此,至少目前的基因療法試驗和另一些研究為婁滔和其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病人點亮了希望。

  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相似的病症是脊肌萎縮症(SMA),研究人員通常是對這兩種病相提並論,並探索治療它們的方法。早在1993年,就有研究人員(Rosen)發現,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發病與SOD1基因突變相關,這個基因突變後,該基因編碼表達的蛋白中某個氨基酸被替換,其中93位的甘氨酸變成丙氨酸(Gly→Ala,G93A)成為常見的突變之一。

  因此,如果能糾正基因突變,就有可能根治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目前的難處是,需要攜帶矯正基因到大腦中去的媒介是病毒AAV9(對人無害),但是該病毒難以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細胞中。現在,研究人員正在為解決這方面的難題而努力。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也發現,無論是脊肌萎縮症,還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病人的很多運動神經元(神經細胞)無法產生足夠數量的運動神經元生存(SMN)蛋白。該蛋白的缺乏會導致細胞應激並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這意味着,如果能夠增加任何單個運動神經元中的SMN蛋白數量,就能治療這兩種疾病,而且,對動物試驗發現,擁有更高水平SMN的運動神經元的小鼠比低水平的小鼠更可能生存。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一種被稱為GSK3b的酶有助於控制SMN穩定性。幾乎所有被GSK3b降解的SMN蛋白都被一個稱為Cullin的物質進行標記,也就是由Cullin介導了SMN的降解,如果能阻斷Cullin的介導過程,SMN蛋白就不會被標記而被降解,同時將保持更長時間的穩定,因此可以治療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和脊肌萎縮症。

  因此,未來,類似婁滔這樣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是可以既有生命厚度,也有生命長度的。


  去年,有科學家稱百慕大海底藏有大量的坑穴,海底火山口發現多個巨大坑穴!而這些坑穴為什麼會出現,目前還無定論!

  約390萬平方千米,三分之一箇中國

  而挪威的科學家表示,這些洞穴,有可能是天然氣爆炸而成,請看清楚,也是可能,還無定論。為什麼一個海域,居然連科學家都無法解釋呢?

  海洋,是離人類,最近,卻還沒有徵服的地方!

  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在這裏神秘地失蹤.當然,這些失蹤事件不包括那些機械故障、政治綁架和海匪打劫等,因為這些本不屬於那種神秘失蹤的範疇. 由於事件疊出,人們賦予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惡運海”、“魔海”、“海輪的墓地”等渾號.

  在百慕大三角出現的各種奇異事件中,羅盤失靈是最常發生的.這使人把它和地磁異常聯繫在一起.

  俄羅斯科學家表示,百慕大地區的甲烷冰分解變成氣體,所以產生大量能量將海水變熱,造成眾多船隻遇難。

  那麼飛機在上空又為什麼會遇難呢?

  有一種説法就是,百慕大海底有個巨大的金字塔:

  底邊長約300米、高約200米的大型金字塔。

  過往的船隻一旦誤入這個海區,就有可能會被它的強大吸引力快速地“吸”了進去。這種説法,雖然同樣沒有經過考證。但是,和海底有巨大坑洞的説法,有相似之處,就是貌似,有人為的因素在裏面!

  1997年,一位探險家同幾名助手乘坐水上飛機前往“魔鬼三角”海區,在那裏呆了數天。奇蹟出現了:一天傍晚進餐時,他們手中的叉、刀突然被一般無形的力給扭彎曲了!

  這些是否是自然力量還是,其它生命起的作用。都不得而知!

  霍金説:他絕對相信外星人的存在!

  這些年,我們苦苦在外太空聯繫外星人,尋找我們的同類,那麼,有沒有種可能,他們就在:這個地球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詩漢”:手中的刀和叉被無形的力量扭彎曲,哪他們乘坐的水上飛機能無事?他們還能安全回來告知人們所發生的事嗎?別再騙人了。

  網友“之飛”:我們人類,我們的地球,在整個宇宙,都是很微不足道的存在,別想太多,過好現在吧!就如我們死後去哪裏,到底有沒有鬼,還存不存在靈魂,什麼科學結論都是扯談,因為沒死過的人永遠説不清楚,我想,正真能説清楚的,只有死亡後的人,但他們永遠也不會説了。

  網友“麪條米飯”:霍金説話很困難的,怎麼天天都在説話,一天得出很那麼多結論,~

  網友“…韶華、易逝”:霍金説:“我都是看了uc才知道我説過這句話。”

  網友“稜角分明的範”:我發現霍金越老話越多 求這些小編放過這個老人

  網友“8341”:很有可能,不過不是外星人,也是地球人,只不過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人家生活在四維或多維空間中。

  網友“衍浩”:那是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一個轉送陣,由於當時的滅世大戰,轉送陣出現了點問題,在某一個時間段會將經過轉送陣的移動物體不定向轉送

  網友“實名制”:我擦,怎麼滿屏的霍金了。

  網友“無意之中”: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即使找到另一個跟地球一模一樣的星體,也未必能產生人類一樣的生物,因為即使在地球上,也沒有產生一種與人類相似的其它智慧生物。假如可以的話,地球上早就長出了另一種智慧生物了,可是沒有!

  網友“半真半假╄→”:一個連話都説不了的人,一個字都説不出,那來的自信説有外星人!?

  (2017-10-04)


  網友一:對於這個問題,霍金本人曾經這麼回答記者:因為我的黑洞蒸發(也就是我們平常説的霍金輻射)還沒有被觀測或者實驗所證實。既然霍金這麼回答,很顯然他認為自己最值得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術成就就是霍金輻射。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非常牢靠,而且宇宙中黑洞很多,所以霍金輻射應該是存在的。但是既然還沒有被觀測到,那就只能還是理論模型,未經實驗或者觀測驗證的理論模型就仍然有可能不正確,不管多麼合理和漂亮。既然有可能不正確,諾獎委員會當然就不會給霍金頒獎。

  實際上,復旦大學的施鬱教授在今年諾獎宣佈前夕還真的預測了霍金今年會由於引力波的發現獲得諾獎,因為引力波的觀測結果還真的驗證了霍金的另外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黑洞的面積不減定理。針對施鬱教授的這個預測,我在10月3號諾貝爾物理學獎宣佈之前的直播點評上,做了如下評論:我確認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會授予引力波的發現,但是同時也認為霍金不會獲獎,因為:1)發現引力波是一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把任何其他科學成果和發現引力波放在一起授予諾獎都是對發現引力波這個偉大成就的污染,完全不合適;2)霍金的最大成就是霍金輻射,既不是黑洞的面積不減定理,也不是他和彭羅斯一起證明的宇宙奇點定理,如果不以他的最重要成就授予他諾獎,至少也得是以終身成就獲獎,以他的黑洞面積不減定理授獎是太明顯的安慰獎,會讓人不服。

  最後,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很多年前我在阿姆斯特丹蔘加一個很高端的會議,會議中間有一個晚宴,是荷蘭皇家的一個什麼人做東,所以只有少數會議代表被邀請參加。我沾了代表中國的光,也受邀了。那時候還沒有手機google地圖這玩意,每人給了一張地圖,我就按照地圖找去了。到了地方,發現是一個高級賓館,但是説什麼也找不到吃飯的那個房間。我正轉的暈頭轉向的時候,看到因為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而獲得諾獎的George Smoot也在鬼鬼祟祟地對着地圖亂轉,於是追上去,問他什麼狀況,他説也找了一陣子了,找不到房間。

  於是我只好跑到賓館前台問清了房間的具體位置,帶他一起進去了。進去發現已經到的人裏面有另外一個諾獎得主、因為發現CP破壞,也就是電荷-宇稱破壞於1980年獲得諾獎的Jim Cronin和歐洲核子中心理論部的主任John Ellis,我説你們也是自己找來的嗎?兩個人説費了不少勁才找到這麼隱秘的一個房間!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我當時還算年輕力壯,自己摸過來也就算了,但是人家諾獎得主和各種大人物們也得自己摸過來,實在是和在咱們國家的待遇有天淵之別啊!

  於是我們幾個難兄難弟就坐到了一起。吃飯過程中,忘記了是什麼原因有人問John Ellis最近看到媒體報道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要造出黑洞,這事靠不靠譜,John Ellis説根本不靠譜。我接着説,你們應該想辦法造出黑洞來。John Ellis問為什麼?我説,霍金比我左右兩位諾獎得主都有名而且水平也高的多吧?我左右兩個諾獎得主趕緊點頭説,是是那是當然。我説那就對了,他比你們厲害,但是還沒有拿諾獎,你們不覺得不好意思嗎?兩位樂了:那我們也沒有辦法啊,關鍵在於他的黑洞蒸發理論還沒有得到實驗或者觀測的證實,我們也幫不上忙啊!

  我説這就是歐洲核子中心應該造出黑洞的原因,因為這種黑洞就是量子黑洞,根據霍金的理論應該很快蒸發爆炸掉,這個過程很容易觀測到,這樣霍金就能夠拿到諾獎了。這兩位立刻説,John,你們的確應該想辦法造出黑洞,霍金拿到諾獎我們也就心安理得了!我馬上説,別急,但是萬一霍金的理論錯了呢?如果造出的黑洞不蒸發,那就會開始吃東西,先是把歐洲核子中心吃掉,再把日內瓦吃掉,然後還會把地球吃掉,那就麻煩了!

  George Smoot立刻起來,走到房間門口,打開房間門左看右看,回來坐下説,很安全!我問他在搞什麼鬼,他説看看周圍有沒有今天到會的紐約時報的記者在偷聽,如果有的話,明天紐約時報的頭條肯定是:中國科學家預言人造黑洞會吃掉地球!

  網友二:諾貝爾獎必須通過實驗證明才行,當年瑞典皇家科學院也想授予他諾獎,但因遭到其他諾獎獲得者的一致反對而作罷。愛因斯坦獲得諾獎是因為發現了光電效應而不是他的相對論。但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霍金是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的事實,雖然有點天妒英才。

  網友三:

  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部分獎項是典型的實驗可證實獎項,推演和思想實驗的成果不能授獎。

  2017諾貝爾獎巧合:愛因斯坦提出引力波得不到諾獎,後人驗證引力波茯得諾獎。中醫提出生物鐘時辰養生得不到諾獎,後人驗證生物鐘獲得諾獎。

  最後,你有什麼想説的呢?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河池用户66xxxx658”:諾貝爾沒有科幻小説獎!!

  網友“一滴水”:他這個理論,嗯,有什麼屌用嗎?

  網友“江户川”:愛因斯坦相對論才是愛因斯坦最厲害的,可惜給不了獎,退一步,給你另一個發現頒獎,大家都滿意了。

  網友“一個未知用户”:霍金,真是一個超級天才,上帝給了他一個無敵的大腦,卻又用這身體去限制他,真可謂天妒英才。他的才華老天都嫉妒了,哎。

  網友“伊娜美”:真服了你們這幫人,理論科學的重要性覺對不是發明什麼機器可比的。愛迪生幾千的發明,他在科學界的地位了可以和愛因斯坦比嗎?理論科學家的地位相當於科學家的導師,是科學家的精神領袖。

  網友“飄落的竹葉”:愛因斯坦都沒有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就因為相對論在當時無法被證明

  網友“雲南美兮商貿有限公司”:小編能去那麼高端的地方寫這種文章不是應該發表在什麼文學啊自然啊那種大地方嗎?

  網友“金擊子—lunatic”:霍金需要諾貝爾獎麼?

  網友“嘉興用户66xxxx658”:老霍是偽科學,你見過實踐科學家出來吹牛嗎?以前在谷歌看過一篇報道説特斯拉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網友“我將建立台灣高山族自治區”:諾貝爾獎,對於這些大佬來説有什麼用麼?

  (2017-10-09)


  一般人認為,引力強大是黑洞最重要的特質。一旦遇上黑洞,任何物質和輻射都無法逃逸,就連速度最快的光也不例外。不過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發表有關黑洞的新理論時卻指出,“訊息”可以透過黑洞釋出的輻射粒子逃逸,甚至人類也能逃脱。

  所謂“黑洞”,是質量極大的恆星在核融合反應的燃料耗盡後,發生重力塌縮後形成的。由於它的重力場極強,一般相信任何物質,甚至是光,都不能 “逃出來”。這就產生了所謂的“黑洞訊息悖論”:一派科學家認為沒有東西可以逃出黑洞,掉進去的所有東西從此消失。另一派科學家則指出,根據量子學法則,沒有東西是會消失的。兩派學説互相矛盾。

  霍金在“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出席一場學術會議,並圍繞“黑洞訊息悖論”發表演説。他提出了他的新理論:“我認為訊息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儲存在黑洞內部,任何進入黑洞的粒子,根本不會去到核心,其資訊會轉化成類似‘全像圖’的東西,置於黑洞最外圍的‘事件視界’。而這些資訊可藉由黑洞發出的輻射逃離,甚至去到 另一個平行宇宙。

  然而,這不代表物質可以回覆原狀。霍金説:“跟走進黑洞的物質有關的訊息送回來了,但那會是以雜亂無章、毫無用處的形式。”

  霍金還作了一個比喻:“這就好比是燒掉一本百科全書後,如果把灰燼完整保留下來,嚴格來説沒有失去任何資訊,但是要查詢具體的條目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霍金藉此大膽假設:就算人類掉入黑洞可能也不會消失。不幸的太空旅行者不會被困在黑洞裏,而是可以逃逸,但他們將無法回到原來的宇宙,而是會逃往另一個宇宙。

  他説:“這是有可能的,不過黑洞必須足夠大。如果黑洞在旋轉,可能會生成通往另一個宇宙的通道。所以,如果你感覺你掉進了黑洞, 不要放棄,還是有辦法出去的。”

  (2017-10-18)


  霍金在印度發表演講時,曾大膽預言,人類不但會於未來100年內在其它星球建立新的生存基地,而且還會在此後的一個百年內或更早些,利用基因科技改良現有人種。同時他認為人類在未來數百年內,將會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培育胚胎。

  那麼,在上個世紀60年代在智利六千多米高海拔的地方發現的藍色人算不算新人種呢?

  藍種人是一種渾身呈藍色的人,生活在海拔6000米的高山上,由於終年氣温在零下40至50攝氏度,為了抵禦寒冷,這種人體內不得不大量合成血紅素,過量的血紅素充斥在大大小小的血管中,使之皮膚呈現藍色,成為藍色人。

  目前,科學家研究藍色人種的成因以及藍血人種是否應該作為一個新的人種列入人種的分類中去,仍存在着爭議。藍血人究竟是由正常的人類,因其特殊的生存環境導致的血液變異而形成了藍血人,抑或他們只是一種特殊人種存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目前,地球人類的DNA以極快速度變得更加複雜,未來人類出現新人種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霍金預言2100年地球將會出現新人種,就完全沒有將藍色人的研究包括在內,目前還沒有確定藍色人是不是新人種。霍金如此預言,無法讓人信服。

  (2017-10-13)


  你們那邊轎車可以做私家車廣告嗎?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ray ”:哎呦我去

  網友“ray ”:處處是套路啊

  (2017-10-12)


  一個人即使對物理學興趣不大,也總能輕易的説出這三個物理學家的名字:牛頓,愛因斯坦,霍金,他們的知名度實在是太高了。而説起目前唯一在世的霍金,人們對他的印象恐怕已經定格在了一個身體被禁錮在了輪椅之上,腦海裏卻藏着整個宇宙的強人。其實單純的迴歸霍金在學術上的貢獻,歸結起來,也就兩個,一是霍金輻射,另一個是奇點定理。

  就是因為這兩大宣傳黑洞的宇宙理論,霍金被稱之為“宇宙之王”,那麼,霍金在物理學界的真實水平究竟怎樣,宇宙之王為什麼從來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讓我們再次回到霍金的兩大理論,首先是黑洞輻射。在牛頓力學統治物理天空之時,黑洞根本是不存在的。因為牛頓認為逃逸物體的速度和星體質量成正比,也就是説星體質量越大,物體逃離速度也就越大,但速度永遠沒有上線。後來愛因斯坦站出來説光速就是宇宙中的速度極限,當一個星體的質量足夠大,連光都無法逃離。外界看來,,這個星體便是一個黑洞!

  後來全世界都認為黑洞像是一個遠古神獸饕餮,只進不出。霍金卻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基礎之上,得出黑洞並不是一毛不拔的非凡結論。認為黑洞在吞噬一切的同時,也會向外界釋放一些正能粒子,這就是霍金輻射!

  其次便是奇點定理,就是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奇點大爆炸而來。而黑洞的中心也是一個體積無限小,時空曲率無限大的黑洞。

  綜上,霍金絕大多數貢獻都是結合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做出的一些可預測的計算驗證工作,而並未在基礎物理領域做出任何開創性的理論建樹。或許他的出名,只是科普性的《時間簡史》和萬中無一的漸凍症,迎合了當代人的一種古怪的獵奇心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楊晶”:黑洞輻射理論很簡單嗎?

  網友“微℡※醺”:都是無法證實的事,都是推論,説不準就是個忽悠

  網友“靜水流深”:説真的,霍金不可能過得諾貝爾,因為他的理論沒法證實,而證實了以後估計他也涼透了,畢竟諾獎不發給死人

  網友“吃瓜人”:總之,他很厲害,值得尊重。沒必要跟誰去比

  網友“緣來是你”:呵呵,美國國寶級人物,敢説他沒啥貢獻!

  網友“Ⅲㄉ流ΨZORO”:霍金之偉大以及名聲在外,並不是因為他是漸凍人奇蹟,而且因為他是霍金

  網友“從前有座山”:和愛因斯坦沒法比,但也比大部分人強很多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59”:我覺得霍金是歐美國家編造出來的,自他癱瘓後就已經是個廢人了,只不過被利用來騙大家的而已

  網友“無錫用户29xxxx977”:霍金:你就給我一個蘿蔔兒獎嘛,人家超想要的,

  網友“光頭強”:作者還是比較客觀的,沒有諾貝爾獎表明了國際物理學界的一種科學態度,不是名氣大就有用,主要還是貢獻不夠,不過或許也會有一天像愛因斯坦似的因為名氣太大會找個理由給他個獎

  (2017-10-22)


  《萬物理論》是傳記型的電影,故事的主人翁是鼎鼎大名的物理學家及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飾演還在世的著名人物實屬不易,尤其拍攝部分畫面時,本尊霍金和前妻珍本人都在現場,但也因為劇組用心、主角用功揣摩人物心境,使得這部片被霍金本人也讚美“還原度很高”。

  這是一部沒有反派的電影,處處充滿温馨,裏面的人不管是妻子、教授、室友和同學、詩班老師(他也是霍金的情敵)、看護,每一位都對霍金有著極大和長久的支持,霍金現今的成就,沒有這些人的支持能否能成功,會打上很大的問號。電影中較讓人感到爭議的應是詩班老師喬納森和珍的感情,看到一半時,會覺得霍金有強烈的情敵出現了,本以為這會是一個有心機的壞男人,想勾走內心脆弱的妻子,沒想到喬納森有著很高的道德要求,當他發現自己對珍有感情時,自動離開他們,保持距離,反倒是霍金主動邀請他回來他們的家庭,幫助他無助的妻子珍,他們之間的曖昧霍金不會沒有感覺,但他也體恤妻子給他們機會,似乎想成全他們。然而這段快要被點燃的愛情,卻在霍金在義大利感染肺炎陷入生死交關的當下戛然而止。

  患上肺炎後的霍金陷入昏迷,要靠呼吸器維生,為了維持他的生命和意識,他的妻子做出了讓他們家庭巨大轉變的關鍵決定,霍金無法再用言語溝通、肢體萎縮情況更嚴重,妻子找來了資深老練的看護伊蓮,伊蓮立刻就用拼字板與霍金溝通,她的專業照顧技巧和察覺心理需求的高度敏鋭,立刻得到霍金的信賴,最後霍金放手讓妻子尋求她的幸福,離婚後,霍金娶了伊蓮、珍嫁給喬納森,但兩人的家庭依然保持友好關係。

  電影中的靈魂人物就是霍金,飾演霍金的艾迪·瑞德曼在2014年的奧斯卡擊敗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成為奧斯卡最年輕的影帝,在本片中他的演技令人心服口服,從霍金年輕漸凍症尚未發病到全身癱瘓的中老年,中間經歷了意氣風發、喪志、重新找回目標、病重無助、再重新找到倚靠,這當中的詮釋實在不容易,除了肢體動作演得讓信服,在言語上愈來愈模糊、神情日趨扭曲,片中一大段時間是描述霍金氣切無法言語的時期,艾迪·瑞德曼要用大量的非語言動作表達情緒、感情,連霍金本人也説看電影時,會覺得片中的艾迪根本就是他本人。艾迪瑞德曼除了拿下奧斯卡影帝外,還拿下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英國電影學院最佳男主角獎。

  這是一部劇情、分鏡講究,演員表現精湛的動人電影,值得推薦!!

  (2017-10-11)


  2016年9月,阿爾法GO與韓國職業九段選手李世石對弈,最終戰局以4:1的成績宣告阿爾法GO的首戰大捷;在2017年5的烏鎮圍棋賽上,阿爾法GO與世界第一的中國圍棋選手柯潔對弈,大戰3個半小時,比賽以柯潔連輸三局拉下帷幕,從此初代阿爾法GO宣佈退休。這是近兩年來,圍棋界的大事件,以阿爾法GO的出現,開啓了圍棋界的人工智能話題熱度。

  初代阿爾法GO的“大腦”運轉到底有多快呢?以阿爾法GO每天的自我修煉的次數來説,它每天差不多都要達到將近5萬盤的自我對弈,這是它每天要進行的工作。那麼我們的人類選手呢?以最快結束的棋局來看,一盤棋局走下來,至少要花上兩小時,若是於是強強聯手,棋局的時長又會被無限的延長,接下來多的時間可能是3小時,也有可能就是一天過去了。

  那麼初代阿爾法GO的設定以人類前期設定的數據為依據,在比賽中根據已有的數據進行謀篇佈局,説到底還是人類的智慧給了阿爾法GO奇蹟,那麼有沒有一天,人工智能會脱離人工呢?有的,2017年10月19日凌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拯救了大家的疑惑,Deepmind在研究論文中公佈了最新版本的阿爾法GOZERO程序,據悉該程序做到了比初代更加精密的自我對弈數量,實現了3天自我對弈490萬盤,大大的超出了初代的自我對弈的數量,並以100:0的成績虐哭前輩。並且,最新版本的阿爾法GO實現了零數據輸入,完全不需要依靠人類的數據提供,阿爾法zero通過自我學習達到提升,這的確是脱離人類控制的節奏呀。

  不得不感嘆,假若新版的阿爾法GO出現了,又將迎來一場圍棋界的風暴,我們也期待着新版的阿爾法出現,帶來不一樣的對弈體驗。

  (2017-10-20)


  霍金,一個在全球物理學界有着舉足輕重的頂級科學家,大家都知道他在黑洞領域以及高等物理學上的建樹,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高度。雖然其身體有着行動不便的缺陷,但是一點都不影響他在學術上的成就。給我們世人樹下了一個身殘志堅的偉岸形象。

  不過,近日霍金先生在上電視節目時卻説,他自己不是活着的人口裏面最聰明的人,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因為只有失敗者才會自吹自擂。

  當然在如今的科學界的確只有很多對我們人類事業做出一番巨大貢獻的人,在他們這羣人中有的是一心一意的為研究而生,當然也有的是沽名釣譽一輩子的偽知識分子,畢竟不同的人都披上學術研究者的外衣,就會讓外界難以辨認。

  從最近一百年的科學家的歷史事蹟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學者在一生中都是孜孜不倦的研究態度,為人類的科學事業貢獻了他們窮其一生的力量,同樣的也有道貌岸然的虛偽的人,喬裝成謙謙君子。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

  就拿霍金先生來説,雖然上天給了他殘缺的身體,但是他的思想邏輯都是比較清晰的,不會有自暴自棄的想法,才會研究到科學如此高端的領域中。在本次的電視採訪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有着很強科學事業心的研究人員帶着一絲善良的笑容,在電視中給觀眾做出了一系列的演講,是當下浮躁年代大家都需要學習的代表。

  做科學,並不是去為了得到高級的地位以及獲得一筆豐厚的金錢,這跟諾貝爾獎的初衷是很相同的,諾貝爾先生之所以設立下這個獎項,並不是給他們巨大的金錢誘惑,而是一種用這種適當的物質激勵全球的科學家來推動我們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

  所以,在喧囂的年代,選擇一方淨土去研究自己的科學事業,是一份難得的可貴,就像霍金先生所言,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研究人員,只有失敗者才會自吹自擂。

  (2017-10-1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