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0集以上的電視劇,觀眾真不喜歡,可為何又總喜歡拍“注水劇”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娛樂

文|洛小陽

在90年代的時候,國內的很多電視劇大多都是20集左右,故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觀眾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可是在2005年前後,很多電視劇開始出現“注水”現象。最初電視劇注水並不會太過分,只是幾集的加。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對於這樣的現象大為不滿。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李保田主演的電視劇《欽差大臣》,在2005年播出,可是當時劇組與李保田簽約籤的30集,結果播出的時候多了3集。

僅僅3集,對於注水劇嚴重氾濫的今天來説,根本不算什麼,可是李保田忍受不了。因為李保田除了是劇中的主演之外,還擔任了該劇的藝術總監。李保田與出品公司籤的合約中明確規定,李保田的片酬是每集10萬元,總共30集,總計是300萬元。

除此之外,李保田與出品公司籤的合約中也明確規定,如果最終電視劇超過30集,雙方應該協商確定的。如果最終的電視劇超過了30集,無論是電視台播出版本,還是發行的版本,都應該得到藝術總監李保田的書面確定,同時超出的部分依然應該按照每集10萬的價格支付給李保田。如果沒有經過李保田的書面確認,則需要將超出的劇集,按照每集30萬元的價格支付給李保田,還要賠償給其100萬元的違約金。

可是在《欽差大臣》準備向電視台報批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李保田發現了這部劇從最初的30集擴展到了33集,還沒有經過李保田的書面確認,已經算是違約了。所以將出品公司告上了法庭,最終法院在審理之後,支持了李保田的訴求,要求《欽差大臣》的出品方按照合同約定,支付給李保田多餘的3集每集30萬元,共90萬元,還有違約金100萬元,總計190萬元。

李保田一直被稱為是“戲霸”,對於藝術作品十分謹慎。最初與劇組簽訂合同時,加入這樣的條款,也是為了電視劇的藝術水準負責。如果能夠按照最初合同的約定,提前由李保田書面確認,相信也不會出現後來的事情了。

同樣在《欽差大臣》中的女演員王璐瑤也曾經透露,自己與劇組籤的也是30集的合約,後來在播出的時候才發現多了3集,可是他們之間的合約並沒有像李保田的合約如此細化,也沒有辦法只好作罷了。

2005年的一部農村劇《希望的田野》,最初只是20集,最後在央視播出時達到了32集。劇中的演員程煜其中有一場是餵羊的戲份,可是餵了10分鐘導演依然不喊停,最後程煜都急的自創了一句台詞:“羊呀,你怎麼還沒吃完呢?”

在2013年熱播的高圓圓主演的電視劇《咱們結婚吧》,當時在央視一套和湖南衞視同步播出,兩大平台的播出讓它的收視率一路高漲,前期的口碑也很好,可是到了後期也有注水的嫌疑。故事主要講述的是高圓圓飾演的桃子和果然的愛情,在第33集時倆人已經修成正果,領證結婚了,可是一直拖到了50集才舉辦婚禮,中間這十幾集的故事實在有點“強湊”的意思。

如今再來看,與動輒八九十集的電視劇相比,50集的電視劇已經算是比較短的劇了。可是為什麼國內市場電視劇注水越來越嚴重呢?其實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利益,目前中國電視劇的銷售模式還相對比較傳統,簡單的就是按照電視劇的劇集來定價,為了能夠賣上好的價格,電視劇製片公司就採用這種注水的方式,價格上去了,但是電視劇的質量卻下降了。

要改變國產電視劇的”注水現象“,不只是通過政策的強制,更應該改變一下電視劇的銷售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絕注水劇的出現。


今|日|互|侃

注水劇該如何杜絕呢?

歡迎大家在文章下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