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不能強迫你認為Yamy美,你也不能當眾羞辱她醜,這是底線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娛樂

偶像元年傳奇未遠,內娛101系初代限定女團火箭少女剛剛上演盛大的道別,來年優愛騰芒多檔選秀也正在熱火籌備中,前火箭少女隊長Yamy用一紙控訴撕開了光鮮背後的另一面。
老闆徐明朝在公司會議上,公開嘲笑Yamy醜、認為Yamy裝時尚。
或許你會説,藝人的外形條件和妝容造型是娛樂產業鏈條的一部分,評論藝人長相和生活中平白無故“辱罵別人醜”性質不一樣。但是,請注意區分界限,區分合理探討和惡意羞辱之間的界限。
審美是主觀的,覺得某位男藝人不帥、覺得某位女演員不好看,和在會議上當眾反覆向眾人灌輸“她醜”不是一回事。
有人指責Yamy的維護者、指責她們“只允許讚美”,指出Yamy老闆代表着對藝人的理性客觀評價,而詆譭其擁護者都是“盲目的飯圈話術”。事實果真如此嗎?
姑且承認藝人的長相妝發時尚風格都是所謂“產品”,那麼這樣的“產品”也具有特殊性。
Yamy本人不等同於藝人Yamy,但也絕不是徹頭徹尾的利益無關者、而是關聯甚深的某種意義上的“生產者”。
我們的談話道德,什麼時候變成了可以直接辱罵“你家娃醜死了”?
人人都有自己的審美,都有自由表達審美觀點的權利,但在公開場合的談話中不應該當眾羞辱他人、這是起碼的標準。
我要討論的不是Yamy美不美時尚不時尚,我也沒打算加入“Yamy你最美你最獨特”的大軍,每個人的審美都是主觀的、你怎麼想怎麼感知隨便你,那是你自己的審美自由。
只能欣賞一種網紅臉、審美固然是狹隘的,但強制眾人認可同一種高級臉、未嘗不是另一種狹隘。
我要捍衞的,是“老闆在公開場合羞辱員工是不對的”這個起碼的底線。
徐明朗當然可以認為她不美她不時尚,審美是主觀的,那是他的自由;娛樂圈好看的人千千萬,普通人眼裏的大美女在見慣美人的業內看來或許非常普通,他覺得誰美誰醜是他自己的事,但他當眾反覆打壓女藝人“醜”,這就變成了值得探討的公共事件。
看見有評論質疑錄音來源,這和該不該當眾打壓醜是兩件事。
不論這段錄音的來源是否具有程序正義,都不影響這段內容涉嫌辱罵的性質。
吃瓜羣眾跑錯片場,誤會鳳凰傳奇曾毅是玲花老公,熱評裏句式是“就是你罵女人嗎”,事實上這件事情未必只關乎性別,老闆當眾辱罵女藝人醜是很糟糕的行為,難道當眾嘲笑男愛豆醜就很光榮了嗎?
上司就有權當眾辱罵下屬“垃圾,你很醜你很糟糕你不行”嗎?
作為手握權力和話語權的職場上位者,使用侮辱式打壓式話語,難免讓人想起職場pua、職場霸凌。
一,偷換概念的霸凌話術。
Yamy曝光的內容中,徐明朝的話術最雞賊的地方在於他包裝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看起來高級、聽起來正確”的內容。
首先他把對Yamy容貌的貶低,替換成了“Yamy自我認知有問題”,將羞辱和貶損換了一套花哨的話術,涉嫌通過話術來建立自己的權威感、同時掩飾話語的歧視本質。
他説“醜是優勢”,説“認識到醜,就能合理利用這個優勢”。
這句荒謬透頂的話,對應着一條客觀規律:特色或許比美更重要。
想告知藝人“特色差異度才是靈魂”,為什麼要通過當眾罵你醜打壓你的自信這樣的繞彎的遠路的兜大圈子的曲折的方式?
更要命的是,這套話術背後還藏着一層“我説你醜是為你好”的意思,這就更可怕了:雖然我打壓你摧毀你霸凌你,但我是為你好。
為什麼這套包裝得天花亂墜、實質上摧毀自信的話術,時常好用呢?
這或許是因為我們生活中“非鼓勵型教育”的根源太深太廣。
傳統東亞語境中,給予女性的鼓勵往往很少,虎媽狼爸式的嚴苛教育、性別對位下的不均衡等種種因素,更會讓情況加劇惡化、會導致諸多女孩成長在“非鼓勵語境”下。
習慣了“通過打壓來表達愛和願景”的糟糕教育模式之後,遇見真正的為打壓而打壓、“把為我謀利説成為你好”的惡劣手段,也會隱隱覺得模糊、覺得不好分辨、覺得不敢聲張。
事實上,職場很可能是比婚戀親密關係領域更糟糕的pua重災區,因為上司天然更具有上位者的話語權,更具有評價和“否定”個人價值的扭曲紅利。
很多不健康的職場關係裏,不成文的黃金法則是“老闆都對”,老闆批評做錯事的新人自然無可厚非,但老闆倘若要羞辱同事、也未必會遭遇抵抗。
奴隸制都已經廢除千百年了,有些人還是因為每個月多拿幾百塊、因為高小半個級別、因為擁有給別人穿小鞋的“本事”,潛意識裏就默認“級別沒他高的都是他的家奴”。
在殘酷的貴圈語境中,小練習生們的日常更是難上加難。
101是這個系列最火爆的“開創偶像元年”之作,Yamy是隊長,縱使沒有大紅大紫、至少有名有姓,兩年來尚且始終處在這樣被反覆pua的語境中,未能成功出道的小練習生們又會是何種處境?
二,倖存者偏差之外的大多數。
總有人説吃瓜羣眾“一個月掙幾千塊的,心疼動輒收入百萬的人”,明星行業高收入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問題是這個行業裏充斥着無數的普通人,大量的金字塔尖之下的聚光燈之外的普通人。
分不到頂流的紅利,卻要分擔對明星的偏見和誤解。
Yamy發聲過後,罵罵咧咧的黃子韜上線,語氣依舊中二、但態度立場值得誇獎。
事實上此前某檔綜藝中,何炅就已經指責過這樣的亂象,有公司一次性籤一百個新人,紅了一個就賺了;餘下不紅的也沒關係,就慢慢耗、賺解約的錢(解約費五十萬起步)。
懷揣着美好夢想被騙進殘酷行業的新人,很容易被吞噬得屍骨無存。
光鮮亮麗是極少數倖存者被放大無數倍的童話,不紅的小藝人們的生活則是暗黑森林。
大多數演員的收入並不高,《隱秘的角落》裏影帝級演技的張頌文老師,至今沒能完成在廣東二線小城市付首付的夢想;影視寒冬外加疫情打擊,腰部以下藝人們的殘酷生活,和金字塔尖的春風得意,完全是兩個迥異的極端。
為什麼有太多年輕人湧入這個行業?
一部分固然是因為熱愛,另一部分則未必不是“錯位的嚮往”。
圍城外的人往往只看見成功之後的春風得意馬蹄疾,看不見圍城裏拜高踩低、虛張聲勢的勢利日常,看不見暗無天日的不能出頭的漫長焦慮。
舒心結語
誠然飯圈話術是重災區,盲目的吹捧和囂張的自欺欺人的控評很討厭,但刻薄不等於坦誠,打壓不等於點撥。
殘酷的成功學邏輯,總愛強調“不經歷社會的毒打不會成長”,這其實是因果倒置又偷換概念的詭辯。困難或許會磨礪人、激勵人,但毒打別人還覺得我是為你好的行為,究竟是為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