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愛不釋手的“皮牙子”,不就是洋葱麼?

▲皮牙子(piyâz),即是波斯語中洋葱的意思。 攝影/飛過窗口D年輕人 圖/圖蟲·創意

-風物君語-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對皮牙子愛得深沉

可能連新疆人都沒意識到,“皮牙子”,也就是洋葱,才是新疆菜裏雷打不動的角色。

這也難怪,誰叫新疆美食太太太過驚豔呢?饢,那是新疆人的主食之光;羊肉,也足以笑傲天下;還有豪氣沖天的抓飯、別有風情的拉條子、小巧玲瓏的烤包子……每一樣都讓人寧可體重瘋長,也願沉迷其中。

▲ 饢,新疆的主食之光! 攝影/茶杯鸛 圖/圖蟲·創意

然而,這些在“吃貨界”家喻户曉的美食,其實都離不開皮牙子的配合——饢要用皮牙子調味,羊肉靠皮牙子解膩,烤包子以皮牙子碎為餡料,在抓飯和拉條子裏,皮牙子更是不可或缺的食材。甚至連烏魯木齊的新疆大劇院,也因為形狀類似,被親切地稱作“皮牙子大劇院”。

▲ 烏魯木齊的“皮牙子大劇院”。 攝影/大江L 圖/圖蟲·創意

皮牙子在某道菜裏,或許只是曇花一現的配角;然而放眼整個新疆風味大舞台,卻堪稱是響噹噹的主角!

皮牙子之於新疆人,正如大蒜之於北方人,大葱之於山東人,做菜自然是不可或缺,生吃則更為狂野奔放。

所謂“吃肉不吃蒜,味道少一半”,對於最喜羊肉的新疆人來説,皮牙子取代了生蒜,成為消食解膩、提升風味的“佐肉聖品”,更有着降低血脂的功效。因而一“皮”在手,大可放開肚腩、大口吃肉,痛痛快快地來場肉食者的狂歡。

▲ 皮牙子是蔬菜,那麼吃頓羊肉就着皮牙子,四捨五入也算減肥了。 攝影/守護天使 圖/圖蟲·創意

在新疆,最家常的羊肉做法無疑是清燉。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採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大塊羊肉入鍋燉煮到肉爛,其間葱、姜、鹽、花椒等調味料任憑個人口味適量投放,然而出鍋之後,一大把皮牙子條必不可少。

原味燉煮的羊肉細膩綿軟,帶有濃郁的肉香;皮牙子則辛辣爽脆,入口卻有回甘。兩者的口感互補,風味相合,當清燉羊肉的鮮嫩多汁,遇上皮牙子的甘甜爽辣,便是“金風玉露一相逢”,足以勝卻人間無數。

▲ 復古的搪瓷茶缸,才是缸子肉的標配。 攝影/用户北方的狼 圖/圖蟲·創意

喀什人發明的缸子肉,則是清燉羊肉的袖珍版。火爐上排布着復古的搪瓷茶缸,在其中加入羊肉、胡蘿蔔、皮牙子等食材,有的地方還會放些新疆特產的“恰瑪古”。這一次,羊肉和皮牙子在小小的茶缸裏“促膝長談”,在持續燉煮中融為一體,皮牙子消失無蹤,化作了肉的清香和湯的鮮甜。

▲ 撒一撮鹽,就足以激發出羊肉的風味。 攝影/放羊娃的星星

而新疆最出名的烤肉,更需要皮牙子來助攻。

烤肉的做法堪稱是“極簡風格”:食材上,羊肉往往是“三瘦一肥”,不需要額外刷油,肥肉中的羊油自然會滋滋地冒出來,滲透進瘦肉之中;調味上,只需要往上撒一把鹽,或者在盤子裏滴一灘鹽水,最多再來一把孜然,烤肉的風情就展露無遺。

待到時機成熟,把油光發亮的肉串鋪到饢上,切幾片皮牙子一口肉一口“皮”地吃,油脂帶來的膩味被皮牙子完全消解,只剩下迷人的煙火氣和持久的烤肉香。

▲ 新疆烤肉的地道吃法。 攝影/wangzfjuv 圖/圖蟲·創意

在北疆的烏魯木齊等地,還有一種名叫“塞皮”(讀音類似於“CP”)的烤串,即將羊的脾臟掏空,往裏塞入皮牙子碎、碎肥羊肉、碎羊肝等,再封口上架烤制。當肥油和皮牙子一起融化,油脂的濃香和皮牙子的芳香交織纏繞,誕生的口感不輸極為鮮嫩的烤腰子。

除了羊肉,皮牙子同樣是馬肉、牛肉等食材的伴侶。哈薩克族的納仁,一般來説下層鋪面,上層則排布着大量馬肉和皮牙子,再煮一壺奶茶解膩消食;還有種“馬腸子”,把馬肉塞進馬腸中,製成後切做薄片,配合皮牙子條食用也是風味奇佳。

▲ 馬腸子,極具特色的新疆美食。 攝影/無來無去 圖/圖蟲·創意

因而對於新疆人來説,羊肉的確是餐桌上無可替代的霸主,皮牙子則是羊肉無可替代的夥伴,新疆是“羊肉味兒”的,同樣也是“皮牙子味兒”的。

如果説面對羊肉,皮牙子還只是打打輔助,那麼在主食裏,它則是左右風味的核心食材,在新疆的三大主食——饢、抓飯、拉條子中,皮牙子都能“C位出道”,掌控全場。

▲ 新疆的皮牙子饢。 攝影/瀾瀾LAN 圖/圖蟲·創意

饢,穩坐着新疆人主食的頭一把交椅。然而很少有外地人知道,香脆的饢餅,在烤制之前往往會用鹽水和洋葱碎在表面塗抹一層,之後再放入饢坑烤制。在熱力的催化下,麪餅膨脹,變作一片焦黃,皮牙子則會變作焦黑的顆粒附着其上,辛辣又微甜的風味滲入饢中,讓其口感變得更為豐富,具有了層次感。

等到烤饢出坑,饢餅的麥香混雜着皮牙子的清香悠悠飄出,一口咬下,讓人彷彿置身深秋的農場,風吹麥浪,土地清新,眼前盡是一片成熟的金黃。

▲ 饢和肉的搭配,需要洋葱來牽線搭橋。 攝影/木土_21 圖/圖蟲·創意

而在新疆的抓飯裏,根本不會加醬油和咖喱添色,也不加姜、八角、花椒粒等香料調味,只有原汁原味的大米、羊肉、胡蘿蔔、黃蘿蔔,以及我們的主角皮牙子,一同在大鍋裏翻炒、融合、交織,散發出的只有羊肉、蔬菜和米飯本身的香氣。

新疆人做抓飯,大多會用一口極為厚實的大鐵鍋,為的是導熱慢,能夠讓熱力緩步而持續地散發,完成“燜”這道工序。久燜之後終於上桌,食客們卻很難在飯裏找到皮牙子的行蹤——它在完成調味後,已然“事了拂衣去”,把自己融化在了炙熱的抓飯裏,你看不見它的身影,抓飯裏卻處處有它的痕跡。

▲ 大鍋炒香、燜熟的抓飯,味道才夠驚豔。 攝影/快樂攝影人cdf 圖/圖蟲·創意

相比於在抓飯裏的低調,皮牙子在新疆人的拉條子裏,卻顯得大張旗鼓、橫掃四方。

新疆到底有多少種拉條子?碎肉拌麪、西辣蛋拌麪、茄子肉拌麪、韭菜肉拌麪、過油肉拌麪……少説也有幾十種,根本數不過來,乃至於新疆人家常吃拉條子不挑食材,大盤在手,有什麼放什麼,不同地區也風格迥異。然而,只有皮牙子雷打不動,在麪食界幾乎是百搭的存在。

▲ 據新疆朋友説,只有菜、面分開裝,才是新疆拉條子的地道吃法。 攝影/郭路LuGuo 圖/圖蟲·創意

拉條子的“扛鼎之作”過油肉拌麪,精髓在油,無論是大片的肉、筋道的面還是色澤亮眼的菜,都被油渲染得滿堂紅亮。然而油能成就一盤面,也能讓面過於油膩,皮牙子的登場則使油膩感被中和大半,再掰上幾瓣大蒜,強強聯合,讓人食慾大開。

新疆人對家鄉的愛,是要辣到流淚才夠味。

在華燈初上的夜市裏,搬開幾個塑料凳,在等待烤肉上場之前,新疆人往往會要上一盤“皮辣紅”——皮牙子 辣椒 西紅柿,算是餐前的開胃小菜。這三樣食材或酸或辣或甜中帶辣,都是激發食慾的好手,再咕嘟咕嘟灌上幾口“奪命大烏蘇”,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夜晚就此開場。

▲ “皮辣紅”,又叫“老虎菜”,顧名思義,就是皮牙子、辣椒和西紅柿的組合。 攝影/大Zoom小眼 圖/圖蟲·創意

等到烤肉登台,新疆人還得再要上一盤皮牙子條,一手持肉——可以是烤肉,也可以是烤羊腿、烤腰子、烤羊排、烤肝子等等,另一手則隨便抓幾縷皮牙子往嘴裏塞,讓口腔成為肉與菜針鋒相對的戰場,鳴金收兵之時再舉杯飲酒,胸懷大暢。

而另一樣以皮牙子碎為主材料的新疆烤包子,則既可以是早餐,也能是下午茶,連作為夜宵也備受追捧。

▲ 烤包子,還是以和田的最為可愛。 攝影/放羊娃的星星

新疆許多地方都有烤包子,唯獨和田烤包子是圓的,風味上也享譽全疆。別看包子個頭不大,薄薄的麪皮裏幾乎塞滿了肉餡,其中羊腿肉丁、羊油丁和皮牙子碎“三分天下”,尤其是羊油和皮牙子共同發力,讓烤包子極為鮮嫩多汁,且層次豐富、口感清甜。

剛出爐的烤包子風味最佳,可通體堅硬圓潤,無從下口。新疆人往往都會端一碗本地的藥茶,先把扁平的那頭扣下去,等到麪皮酥軟了,用小刀從底部撬開,形成一個盛滿濃縮肉湯的“可食用小碗”,趁熱吃完肉和湯,再把被肉汁浸潤的麪皮吃進肚裏,最後連藥茶也不放過,啜飲而盡,瀟灑而去。

▲ 趁包子不注意,咬它一口。 圖/《早餐中國第二季》

就像反感外地人只説“烤羊肉串”,而不知烤肉一樣,新疆人漂泊異鄉,也總是為同桌之人無法理解“生吃皮牙子”的美好而無奈。畢竟,當它作為洋葱時,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調味品;然而當它變成了皮牙子,則足以成為讓一餐活色生香的理由。

因此在想家的時候,每一個皮牙子都代表着新疆人對故土的思念,剝開一層一層的鄉愁,有時回味甘甜,有時淚流滿面。

“你被洋葱嗆到了嗎?”

“不,我想家了。”

- END -

文丨九月

*特別鳴謝 Kut、老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4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疆人愛不釋手的“皮牙子”,不就是洋葱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