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饞往往要吃肉,而比肉更解饞的是排骨。老話説:“肉管三,湯管七,骨頭要管二十一”。這話出現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卻一語道出排骨可比肥瘦相間的豬肉和熬出湯都要香,更解饞。
排骨,指豬,牛,羊等動物剔肉後剩下的助骨和脊椎骨,上面還附有少量的肉,而通常説排骨指的是豬排骨,大塊的排骨味道鮮美,也不會太過油膩,且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元素,簡直是美食與營養兼得,還是老少皆宜,全家都能吃得開心。
生活中排骨是常見的硬菜,排骨肉少,往往忙碌半天,也僅可敷衍半嘴,唯其如此,排骨的香味才更是一種欲速則不達的深層次吸引,多少人就喜歡吃這種欲罷不能的香。
排骨的香,無論做成那種美食都讓人垂涎欲滴,湯,它能與冬瓜和蘿蔔相遇,做成冬瓜排骨湯,或者蘿蔔排骨湯,看上去湯白如凝脂,騰騰熱氣的湯麪上夾雜着一半點油星,先一口湯下肚,香味由遠及近,在舌尖徘徊。除了冬瓜,蘿蔔,還有許多人用豌豆或是海帶之類的細火慢燉排骨湯,滋味十足,而排骨除了湯也有很多名菜,糖醋排骨,紅繞排骨,黃燜排骨,這些菜餚每一道聽着名字,就能想到一盤熱氣騰騰各樣排骨放在桌上,就嘴饞得不行,端上任何一盤都能吃起來,真讓人感覺得到食物的温暖和力量,貨真價實硬菜就是這麼來的。
秋天是吃蛤蜊的季節,來一道排骨炒蛤蜊更是風味十足,特別有味道,排骨經過焯水煎煮,和料汁的完美融合再跟蛤蜊熱鍋中相遇,文火慢燉,多半個小時,廚房裏便會漾出一股由淺到深,由淡變濃,由近及遠的香味。揭開鍋蓋,紅潤的排骨和張着殼的蛤蜊肉已經等待着享用了,這將是獨到的味覺碰撞了。
一口咬下去便悄然脱骨的酥香排骨,香辣,味道緊湊,嘴巴不斷的尋找肉食,當口腔從肉吃到骨頭之間那層皮的時候,那一瞬間的軟腴脆香,會讓你有一種求之不得的幸福感,骨頭都在嘴裏來回回味再作罷,然後夾上蛤蜊入嘴,鮮嫩,又一點香甜柔潤,也是一點肉,總讓人提起胃口,不斷夾上一口一口往嘴裏送,才能平復。就喜歡排骨骨頭的香味在油膩之外,別有一種一絲不苟的醇香。就喜歡這蛤蜊一小口卻把味道最大展現,這就是,小小的肉食卻有大大的味道。
備好食材:豬排骨,蛤蜊,大葱,生薑。
食材用料:鹽,生抽,郫縣豆瓣醬,白糖,耗油,食用油。
排骨燒蛤蜊製作方法:
蛤蜊放入清水中加入2滴香油攪開,浸泡30分鐘吐沙後取出倒出水分,把蛤蜊放入鐵盆中,在找個蓋子蓋起來順時針方向旋轉鐵盆2分鐘,蛤蜊晃暈後用清水在泡10分鐘吐出沙子洗淨外殼備用。
豬排骨洗淨,使操作起來比較方便的話切成小塊,放入冷水中浸泡20到30分鐘泡出豬骨血和骨渣,撈出瀝乾淨水分備用,大葱和生薑洗淨,葱切塊,薑切片。
鍋中倒入冷水,排骨冷水下鍋,大火燒開後撇去表面浮沫,撈出排骨,用熱水泡洗乾淨,瀝乾水分備用。
取一個小碗,加入2勺生抽,1勺耗油,1勺郫縣豆瓣醬,1勺白糖攪勻,在加入1勺熱水把白糖攪化調成料汁先準備着。
取鍋加入1勺食用油燒熱,放入薑片中小火炒至薑片發乾,薑片能很好的去除排骨和蛤蜊的腥味,所以不用着急下一步,多炒一會。
接着放入排骨塊小火煸炒,炒至排骨上的肉緊縮,兩面焦黃,倒入調好的料汁入鍋攪拌,炒到醬香味飄出來時即可,炒醬汁也要用小火來翻炒,避免糊鍋。
加入1碗沒過排骨的清水,這時候轉大火燒開,蓋上鍋蓋轉小火燜煮30到40分鐘,等到湯汁慢慢變少時,打開鍋蓋撈出蛤蜊放入鍋中攤開,讓蛤蜊均勻受熱。
大火翻炒至蛤蜊全部張開外殼,湯汁濃稠後撒入葱花攪拌翻炒,大火收汁關火裝入盤子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