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小到沒有零食吃就感覺天要塌下來。
執筆:程橙
定稿:蘇子後
家長們普遍認為,零食中含有過多添加劑,對身體不好,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許多家長會約束小孩,不讓他們吃零食。
本文配圖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
愛零食是孩子的天性
零食對於孩子來説有多重要呢?
舉個例子:曾經看過一個節目《媽媽是超人》,董潔的兒子頂頂因為媽媽吃了自己的零食,崩潰的衝媽媽發脾氣:"那可是我最愛的零食,你全給我吃了。"説完後便開始大哭。
小孩子不像我們大人,清楚的知道零食不健康,他們不懂,在他們眼裏,好吃最重要,因為好吃所以喜歡,因為喜歡,能吃到就是快樂,小孩子的世界就是這麼簡單。
可想而知,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吃零食,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剝奪孩子吃零食的權利,孩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1、不讓孩子吃零食,等於剝奪他的快樂
然而孩子喜歡零食是天性,所以我們想要探討的不僅是家長該不該讓孩子吃零食,同時也是在探討,當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天性、慾望時,是選擇扼殺還是成全。
有網友坦言,幼兒園老師打電話給她説,她家的孩子在學校偷吃別家小朋友的零食,這讓她感到非常無地自容,她想不通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問了一些對兒童心理有研究的朋友後,她恍然大悟:是啊,我們為什麼要剝奪孩子的快樂呢。
孩子的童年僅有一次,時間會往前,孩子會長大,童年失去的快樂無法彌補,作為家長,我們所希望的,不就是孩子終其一生能幸福快樂嗎?
2、小時候不讓孩子吃零食,會讓他長大後有“匱乏感”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父母從小不給孩子買零食,真的好嗎?
下面有個網友回答:從小爸媽管得嚴,連正餐吃什麼都是爸媽説一不二的,零食更是從來沒有過的,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零食,最開始會很羨慕,纏着媽媽要吃,可得到的永遠只有罵聲。後來工作了,他對衣食住行都沒什麼要求,唯獨對零食永遠沒有滿足感。
這就是孩童時期沒有被滿足,導致以後的時光裏,心理永遠都有“匱乏感”,即便不吃,也要買了在家裏放着,就像是對小時候的自己的一種彌補。
適當的給孩子吃一些零食是有益無害的,只是要注意對零食的選擇。
注意事項
一、正確挑選零食的辦法
家長平時可以這樣做:
1、看配料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説明用料越多,尤其要注意看包裝上的鈉含量。
2、查看過敏信息,孩子對什麼過敏,家長要了解清楚,然後查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相關成分,自己實在不確定的話可以詢問工作人員。
3、儘量去大型商超給孩子買零食,街邊小店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許可編碼、無生產廠家信息)不要買。
二、科學控制孩子吃零食的時間和場合
注意時間:建議每天上午9點左右,下午3點左右,可適當讓孩子去吃點零食,既能滿足其口腹之慾,又不影響吃正餐;
注意場合:建議孩子看電視或者玩耍時,儘量別讓他們吃零食,因為他們此時注意力分散,可能會不小心被嗆到,尤其是在食用堅果、果凍之時,而且也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零食之所以受到孩子的喜歡,最大的原因是好吃,而"好吃"的定義是什麼呢?
有專家曾説:傳統上的零食是以"好吃"為目標,好吃意味着好的口感和味道,所謂好的口感,基本上就是"酥脆"和"綿軟"這兩種類型。
一般擁有酥脆的口感的零食的主要成為微澱粉,通過油炸或者烘培來製作,比如薯片;而綿軟的口感一般來自於糖和油,比如月餅蛋糕一類。
既然無法避免,那就主動提供,比如説,當孩子完成了某件事情時,可以作為一個小獎勵給他,適當滿足,既能讓孩子快樂,又限制了吃零食的數量。
知名兒童心理學專家稱,在孩子特別想吃的零食麪前,可以採用85/15的法則:也就是保證兒童正常飲食的85%都是營養物質,然後適當允許15%的非營養食物。
結語:喜歡零食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應該也沒必要去扼殺,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是我們共同的願望,用合適的方法,保留孩子獲得快樂的權利,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