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中國人吃什麼?主要有三大類,其豐富程度不亞於現代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就説道:“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卦解“民以食為天”的意思,則是:兩根筷子,二數先天卦為兑。兑,為口,為吃。筷形直長,為巽卦。巽,為木、為入。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東西。入口的是什麼?是筷頭。筷頭圓,為乾卦,乾為天。這樣吃的豈不是“天”?因此認為“民以食為天”是由這兒來的。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美食大國,中國人歷來就注重飲食。經過漢代的經濟發展,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到了隋唐時期中國的飲食文化確實變得豐富多彩了。
那麼,在隋唐時期,那個比較繁榮和開放的時代,人們的飲食文化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現代社會,大部分地區的主食都是大米、小麥、玉米等,其實,古人也差不多。在隋唐時期,穀物豐富,雖然,沒有玉米和紅薯,但是,大米、小麥、穀子(小米)、黃米和豆類等五穀雜糧,可是應有盡有的,最終,更是形成了“南稻北麥”的飲食習慣。
當時的主食主要有:餅、飯、粥三大類。
餅不僅包括:饅頭、胡麻餅、蒸餅、包子等,還包括:湯餅、水引餅、寒具(類似於芝麻花)、膏環(類似於糯米球)、截餅(類似於餅乾)等。便攜式麪餅和蒸餅很受歡迎,成為唐軍最常見的充飢食物。甚至,還有官員在馬背上吃蒸餅,被發現後遭到懲罰,耽誤了仕途。
當時的飯食主要是:糯米飯、小米飯、麥飯等,由於,地域的限制,大米運輸成本較高,價格較貴,中下層官員和普通民眾大多都食用小米和小麥。杜甫請他的朋友衞八處士做“黃小米新廚師”,用黃米煮米飯。
粥主要有:米粥、小米粥、小麥粥等。由於方便,容易製作,又可以解渴充飢。在隋唐時期,無論是大臣還是百姓,一般都喜歡吃粥,寒食與清明食粥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俗。貴族官員還在粥中加入了蜂蜜、杏仁、奶酪、芝麻或其他配料,為清淡的粥增添了一些味道。
穀物是當時的硬通貨,在初唐和中唐時期,政府實行了真正的税收制度“租金和監管”,官方的“祿米”主要由大米和小麥等糧食組成。祿米的等級、標準不同,除了在均等制度下直接接掌的祿米外,官員的其他收入,如:地租、月工資、工資等,通常也按祿米價格計算。
除了這些主食之外,還必須從水果蔬菜中補充膳食纖維和維生素,以調理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健康。在隋唐時期,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如:向日葵、韭菜、芹菜、蘿蔔、芋頭、冬瓜、黃瓜、蘑菇、薺菜、竹筍、莧菜、蓮藕、綠水盾等等。
在北方,人們經常吃韭菜和辣根,而在南方,人們經常吃竹子和燉竹。通過醃製或加工成湯火(湯),祖吉(醬),蔬菜也得到了有效的保存。在這一時期,果類品種也非常的豐富,常見的有:棗、桃、梅、杏、梅、梨、柿子、栗子、榛子等乾果。
而江南、嶺南等地還盛產柑橘、楊梅、枇杷等。與蔬菜類似,人們也把水果加工成果脯。經過絲綢之路幾百年的交流,到隋唐時期,許多外國的水果和蔬菜,如:茄子,蒲嶺(菠菜),葡萄,石榴,甘蔗等在中國,仍然豐富着人們的腸胃。
香菜(芫荽)、蘭花(羅勒)、胡椒等外來香料,使得人們的食物更加美味、可口。從隋唐明清以來,胡椒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最奢侈的口味之一,甚至,是財富的象徵。唐朝的宰相因偷了800石胡椒(相當於數萬公斤)而被判有罪。
在隋唐時期,人們除了素食之外,還有葷食,那就是肉類。那時候,最美味的肉就是魚肉和羊肉,但是,牲畜的飼養週期長,成本高,普通百姓和下級官員的很少吃肉,而高級貴族卻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肉食。
隋唐時期的肉食,主要有:豬、羊、狗、驢、雞、鴨、鵝、魚、蝦、蟹等。與主食和蔬菜類似,北方和南方的食肉習慣,也是不同的。北方有着悠久的遊牧文化,喜歡吃羊肉,而南方則喜歡吃魚和蝦。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家禽的養殖成本非常低,所以,深受底層官員和百姓的喜愛,也是他們改善生活的重要選擇,鹿、鵝、麻雀和鵪鶉等肉,經常出現在餐桌上。而肉類和家禽的主要烹飪技巧,就是燒烤(明火)、幹臘肉、蒸炒等。
水產品主要以切薄蘸醬生吃為主,湯火(燉菜)、燉、醃、金忌玉等在南北朝末年出現,流行於隋唐江南名菜中。魚和羊,南方和北方不同的飲食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鮮”的詞。各種流行的肉類,使隋唐時期的飲食世界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
在吃飯過後,人們必定要享用一些飲品。在隋唐時期,茶、酒、漿酪和各種飲料引領潮流。茶逐漸從江南水族傳播到全國各地。隨着佛教的發展,坐禪飲茶成為了一種時尚,更成為了文人聚會的首選方式。唐朝的茶聖盧毓有《茶書》,詳細闡述了茶葉和水的品位,煮茶的方法等。
以茶待客,已經成為了唐朝重要的社交習慣,飲茶也逐漸傳播到了吐蕃、新羅、日本等地。隨着茶在唐朝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茶税”與“鹽税”一樣,逐漸成為了唐朝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
在唐朝,除了茶葉之外,葡萄酒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農業的進步,導致了葡萄酒產量的增加。而唐朝控制了西域,使得葡萄酒的釀造技術東傳,酒的種類也得到了不斷的增加:劍南燒春、乾和葡萄等都是當時的名酒。
唐代的果肉與現代的果汁相似,根據原料的不同,可分為桑椹果肉、葡萄果肉和桃果肉。由於,未成熟的結晶技術,甘蔗漿在隋唐時期被廣泛用作增甜劑。當時,有一種類似於今天的“糖”果粉,可以長期保存為旅遊之用。
此外,唐朝也出現了一種叫“三樂漿”的飲料,起源於波斯,類似於今天的雞尾酒。
由於,胡漢交往頻繁,自北朝以來,北方人更喜歡吃羊肉,配以大量的奶酪食品。唐朝時期,“凍奶酪”就出現在了長安,與今天的刨冰相似。刨冰是用甘蔗漿倒上去,甚至,還拌上櫻桃,成為權貴們夏季的美味佳餚。
唐朝是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而飲食文化則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各種宴會應運而生。其中,就分為“官方宴”與“私人宴”,官方宴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工作餐,官員們在用餐的時候,討論與政務有關的一些事情。這種宴會更像是一種社交平台,增強官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除此之外,常見的私人宴包括:進士宴、家庭宴、觀光宴和歡迎宴。其中,“曲江宴”最為著名,這種進士宴盛行於中晚唐時期,以長安東南曲江池畔的杏園命名。由新師金獅組織,請廣場歌舞伎表演助威。宴會那天,官員們聚在一起,有時還會邀請皇帝,宴會後經常有划船和登塔題字等活動。
然而,進士宴雖然拉近了進士與考官之間的關係,但是,卻也對結黨營私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在李德裕宰相當政時期,就曾下令禁止這種宴會。
山海味、鮮果蔬菜、玉液瓊脂、五顏六色的美食,體現了隋唐時期人們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也體現了那個時代中華文明的創新與包容。
參考資料: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唐六典》、《食魚貼》、《十國春秋》、《茶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