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烤鴨傳承百年,被稱“中華第一吃”,為何現在沒人願意去
引言
烤鴨在中國美食之中佔據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最初的年限無法考證,但是在魏晉時期的《食珍錄》中就已經有關於''炙鴨''的記載。它色澤鮮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肥而不膩,被人們稱為“天下美味”,馳名大江南北,成為了廣大人民羣眾喜愛的美食。
01
烤鴨分為兩大派系,一派是掛式烤鴨,一派是燜爐烤鴨。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喜歡吃烤鴨,他每天要“日食烤鴨一隻。”在這樣的情況下,宮廷御用大廚為了討好他,想方設法的研製出了兩種新式烤鴨,也就是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兩種。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朱棣也將南京烤鴨的技術,帶到了北京。而到了現代社會,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又以全聚德和便宜坊做出來的最好吃。
▲朱元璋劇照
全聚德建立於清穆宗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創始人楊全仁最初只是個在北京城裏賣生雞鴨的小販。楊全仁從小家境貧寒,於是只能做些小本生意維持生活,他對於挑選雞鴨有着獨特和高超的技術,只要他隨便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些雞鴨好,哪些不好。
或許是命運使然,他每天販賣上班的途中,都會經過一家叫做“德聚全”的乾果店。這家乾果店由於經營不善,以至於長期虧損。最終在同治三年由於虧損嚴重,完全倒閉。而此時的楊全仁迅速將這家店鋪買了過來,並根據風水大師的建議,將店鋪的名字改成了“全聚德。”
▲全聚德牌匾照片
擁有了店鋪之後,楊全仁開始尋找起了一位能夠坐鎮後廚的掌勺大廚。在經過多方打聽之後,他找到了一位孫姓大廚,這位孫師傅技藝高超,還是宮廷御用大廚。為了把他挖過來,楊全仁用盡了辦法去接近他,漸漸的,二人成為了朋友。他時常和孫師傅兩人一起飲酒下棋,談天説地,最終楊全仁用重金聘請孫師傅成為了他的掌勺大廚。
▲全聚德烤鴨照片
有了孫師傅的坐鎮,全聚德的生意開始越來越好,很快便在京城裏擁有了自己的名聲。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這其中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只要吃過一次,便忘不了全聚德的味道,紛紛成為了這裏的回頭客。而全聚德這塊招牌,自然而然的,變得越來越響,且名氣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全聚德店面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全聚德烤鴨還曾被端上國宴並因此火爆全國。到如今,全聚德烤鴨已傳承百年之久,現在已經成為了烤鴨的代名詞,店鋪更是開遍了世界各地。全聚德烤鴨,也被人們稱為“中華第一吃”。不過就算這個百年老店,最近這些年也開始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生意也變得越來越難做了。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全聚德烤鴨現在跌落神壇,沒人願意去呢?
02
第一,價格貴,味道差。全聚德作為百年老店,擁有着無與倫比的名氣和底藴,不過也造成了它的價格越來越貴。在全聚德吃一隻烤鴨要花兩三百塊錢,一個套餐下來更是要一千多。如此高昂的價格令無數人望而卻步,有許多慕名而來品嚐的顧客吃了一次之後,便不再吃了。一是吃不飽,二是味道不怎麼樣。全聚德被捧得太高了,於是無數人對它的期望也變得太高,而全聚德的製作方法沿襲古法,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革,以至於這種味道在很多地方都能夠嚐到。於是無數人吃了一次後,根本無法達到心中所想的預期效果,自然也就失望地離開了。
▲全聚德廚子照片
第二,太高檔。全聚德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種奢侈品,它門店裝修豪華,充滿高檔氣息,就連服務員也給人一種高貴的氣質。吃飯本來是一件開心安靜的事情,但是在這種地方吃飯給人一種壓抑感,你根本無法感覺到它只是一個服務行業而已。
其實不只是全聚德,如同狗不理包子,同樣是老字號,名聲同樣享譽大江南北。但是它味道差,價格貴,服務態度又不好,時常傳出負面消息。特別是前段時間狗不理包子的起訴事件,鬧得人盡皆知,成為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可以説數代人經營起來的門店形象,一朝被自己毀了大半。
▲全聚德烤鴨照片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一個服務行業,最重要的是服務大眾。如今許多老字號打着自己的招牌亂割韭菜,坑了一批又一批的人,這無異於殺雞取卵,自斷生路。畢竟大家被割了一次之後,都不會選擇被割第二次,且高昂的價格足以讓大多數人被排斥在了被服務成員之外,自然市場也就變小了。
結語
服務業最重要的是要服務大眾,忘了初心,只想着賺錢,又不老老實實的做實事,只會一直走下坡路。全聚德如此,狗不理包子也是如此。如果不改正,這些經歷了上百年時間沖刷的金字號招牌,或許最終就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裏,成為人們唏噓的對象了。
參考資料:
《食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