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氣温驟降,由於天氣不好風也非常大,村民們也都在家不下地幹活,我們外出採風期間,路邊看到一個只有幾户人家的小村子隱藏在一個山坳裏,便決定下去看看,村村通的水泥路都修到了農家,雖然路不是很寬,我們還是把車子開到了村口,連續跑了好幾家都大門緊鎖,看起來很久都沒人居住了,準備返回的時候忽然透過一片樹林發現下面一片花椒地裏有人在幹活,便決定下去看看。
繼續往下由於不熟悉地形,看起來很近的地方,折返了2次才來到這户人家的窯洞頂上。來到窯洞頂上往下看,一位大嬸剛好在院子裏燒火做飯,一個朋友就打招呼問大嬸做的什麼好飯啊?大嬸笑着説我今天剛好做的稀茬(晉南把不經常吃的食物叫稀茬),你們下來屋裏坐會,一會蒸熟了一起吃。並給我們指明瞭下去的路。
沿着小路繞了一圈才下到大門口,熱情地大嬸已經出來在門前等着我們了,一隻小狗跑過來對着我們這些陌生人叫了起來。大嬸笑着説這狗不咬人,就是有生人了它會叫幾聲提醒我們,孩子們都不在家,養了它主要是給我們老兩口做個伴的。
正在花椒地裏幹活的大叔聽見我們説話也放下了手裏的活計,從地裏上來,這位看起來慈眉善目的大叔今年已經70多歲了,原來是一位醫生,在鎮裏的衞生院工作,前些年退休後就回到村子裏和老伴“隱居”在老家,養雞種花椒,今天天氣不好,在家又閒着沒事幹,剛才正在門前的地裏給花椒樹施肥。
大嬸笑起來更是親切,説如今孩子們都不在家出去工作了,就我老兩口在家也閒不住,這幾年花椒市場行情非常好,就種植了幾畝花椒,還散養了一羣雞,其實我倆現在身體都還行,靠老伴的退休金也夠生活了,但是我倆都歇不住,這農村老家生活,就養了些雞,種了些花椒賣多賣少無所謂,主要是得有個事幹。孩子們平時都忙,只有節假日都才會帶着孫子們回來一起聚聚。
回到院子裏,大娘坐到灶台前燒火,我們説你今天到底做什麼好吃的啦?大媽説現在生活好了,也算不上什麼好吃的,就是前幾天孩子們回來買了不少的肉,一直都放在冰箱裏,今天天氣不好,就和老伴商量做個稀茬吃。老伴提議説好長時間沒吃肉疙瘩了,就蒸成肉疙瘩吃吧。這不已經準備好了,剛開始燒水你們就來了。
這就是大嬸説的今天要吃的稀茬,晉南當地叫做蒸肉疙瘩。豬肉切成小塊,拌上葱花土豆絲等,肉和配料調好味再用乾麪粉裹起來拌好以後放在擀好的麪皮上,上鍋大火蒸一個小時就可以吃了,由於土豆和麪粉會吸取肉裏多餘的油脂,所以蒸出來的肉疙瘩肥而不膩,香酥可口。
説着話,鍋裏的水開了,大嬸掀開鍋蓋看了看覺得水有些少,説這個要蒸一個多小時才能熟呢,多添點水保險,就又添了一瓢水添到了鍋裏面。説我們倆現在年齡大了,牙口也不太好了,得多蒸一會才會更酥爛好吃。
等到再次把水燒開,大嬸把已經準備好的食材端了出來放進鍋裏,準備開始蒸。大叔説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會再為了生活發愁,雖然住的地方比較偏遠,但是家裏冰箱啥的都有,家裏也有老年代步車,隔幾天趕一次集買些生活用品,孩子們回來每次也會買不少東西。以前一年也吃不上2次的肉疙瘩如今早已不是啥稀罕物了。
一個同行朋友和大嬸開玩笑説,這分量蒸好怕是不夠我們幾個人吃啊!一下把大媽逗樂了,大媽説沒事,現在不比從前,冰箱裏還有肉,你們是客人,待會先讓你們吃飽,不夠吃了咱再做。蓋上鍋蓋,不一會水開了,又聽鍋裏到了兒時熟悉的咯噹咯噹的聲音,讓人又想起了小時候幫媽媽燒火蒸饃的場景,記得小時候每次蒸饃時候媽媽都會在鍋裏放個碗底,水一開就會聽見這種咯噹咯的聲音,一是提醒水開了,二是怕鍋裏的水燒乾了。
説話的時候,一直母雞咯噠咯噠的叫了起來,原來大叔和大嬸在家裏還養了幾十只土雞,白天都在門前的山坡散養着自己找食吃,到了下午才回來,雞窩裏一隻剛下完蛋的母雞雞在咯咯咯的叫着提醒主人自己下蛋了。大嬸説養這些雞主要是為了自己吃雞蛋方便,自己養的雞不喂飼料,平時在外面自己吃,每天再喂一次自己地裏種的玉米,吃着放心有營養,吃不完就攢着孩子們回來帶回家吃。
大叔和大媽在講述這個院子的歷史,説是原來的窯洞,前些年退休後決定在這裏養老,為了保證安全,又重新花錢找工人用磚把窯洞捲了一下,換了門窗上了塗料,鋪了地板磚。這裏住着比城裏還舒服,一位朋友開玩笑説,你們老兩口這是要隱居在這裏當神仙啊!大叔説自己雖然以前在鎮上當醫生,但是一直生活在農村,住在這裏空氣好,還寧靜,養雞種菜種花椒,自給自足,自己還有退休工資,在這裏生活很適合養老,等哪天干不動再説。
由於天色已晚,我們不便再打擾她們,謝絕了老兩口的挽留,便起身返回了。回來的路上我們還一直在討論老兩口的養老生活,幾畝薄田,幾十只雞一條狗,每天都有事情幹,種菜養雞也算是他們愜意的養老生活吧,這也許是是很多人理想中的養老生活吧!更過養老問題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最後大家猜猜這位攝友手裏拿的這個樹杈是用來幹嘛的?【記錄百姓鄉土生活,看更多百姓圖片故事請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