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是伴隨着工業發展的,更有濃烈的農耕社會的影子;既經歷者物質日益豐富的發展軌跡,童年時也經歷過缺衣少食;既吃着品種日益繁雜的食品工業成果,更有傳統農業下的農作物與野果山菌……
要論最好吃的,有太多,姑且羅列一些,勾一下童年回憶。
(1)地瓜泡
六月六,地瓜熟。農村老家田間地頭、坎上坡下長滿地瓜藤,盛夏時節地瓜泡甜熟,小時候刨地瓜所獲甚豐。果肉甜嫩,飽滿多汁,洗了直接吃,現在回會考慮做果醬、沙拉或泡酒什麼的。
(2)雞縱菌
農村老家叫傘把菇,初夏時節暴雨後在竹林裏常有,煮得湯來味道鮮美至極,入口滑嫩,湯汁晶瑩剔透。同時還有喬巴菌、摸摸青、野生茶樹菇等等。
(3)桑泡兒
五一節前後就能大快朵頤了,印象深刻是因為那段時間正好是農忙季節,小孩子在勞作之餘可採摘盡情吃。桑葚富含花色苷,可抗氧化防衰老,甜潤多汁,吃完之後牙齒、嘴巴、手上滿是紫色,有點難清洗。
(4)米梗
也叫米棒,大米做的,中空筒狀,略有甜味。5分錢一根,1毛錢3根,小時候能遲到就覺得特別奢侈和滿足,現在好像是論斤賣了。
(5)米發糕
老家叫白糕、甜糕,糯米和秈米混合磨漿發酵,特別甜,甘甜回味雋永。不過現在覺得沒以前那麼好吃了,可能是來自於稀缺的滋味。
(6)臊子米粉
豬肉熬的臊子,大骨熬的湯,加了砂仁,米粉是粗圓米粉。米粉是發好了的,裝進竹簍子裏一燙就好,成都叫“冒”。覺得老家鄉場上的臊子米粉是最好吃的,無一家能出其右,過去是,現在依舊是。